王馨
摘要:語文教學一直是小學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也是最基礎的學科之一。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而小學語文的目的在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所以學好語文課程是小學生必須做到的。本文主要通過從小學生的心理出發,分析當今小學語文課堂中所存在的問題以及現在大部分語文教師都會通用的教學模式,提出優化創新具體的模式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好處以及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課堂;優化創新
引言:在現階段,我國對小學生教育的重視程度大大增加,提出優化創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政策。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教書的主體,所以如果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那么就要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但是要做到這一點,需要老師和學生在學習上的配合。優化創新,是對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創新,也是對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
一、小學生心理狀態影響
大部分小學生的特點都是活潑好動的,精力旺盛,尤其是剛進入小學后,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如果說老師能夠抓住這一個優勢,積極開發學生的學習語文能力,那么對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的增加以及自主性會有一個很大的幫助。反之,由于從一個自由的狀態進入到一個比較約束的環境中,再加上學習科目的增加,學習負擔的加重,尤其是小學生對于語文這門學科的學習出現懈怠的情況,認為語文隨便學一學就可以了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還有一方面,由于每個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不同,學習基礎較差的小學生往往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比較慢,所以語文考試的時候可能會得不到很好的成績,現在孩子的父母都會拿小孩子進行比較,在這樣的壓力下也會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的缺失。學校,老師,家庭以及學生自己都會對小學生的心態產生不同的影響[1]。
二、小學語文課堂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發揮
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人翁地位沒有得到充分體現。現在大多數的語文老師目前依舊是采用“一灌注”的教學模式,在對小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往往只是注重向學生灌輸語文知識,整個課堂都只是照著書本講授,而且在備案的方法上最多就是用小學語文教學備課書,大多沒有自己的方法,沒有創新。那么對于學生來講,只是被動的聽講,缺乏和老師的交流與討論,也許會有同學對老師問問題,但是也是占少數。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小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再有就是小學生本有的學習能力發揮不出來,參與學習的方式太單一,熱情度不高,參與面也不夠寬。隨著小學教育的改革,合作的方式大于自我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很大的好處的,但是在大多數的語文課堂上合作卻更多的流于形式,學生在下面很熱鬧,也不知是在討論問題,還是在說話[2]。
(二)教師的教學方式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許多教師都采用灌注式的教學方式,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千篇一律的講。教師講得太多,學生練得太少。教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在下面正襟危坐的聽,至于吸收的多少,能夠理解多少,如果老師不去了解,那么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得不到提高。這反應了大部分資深的語文教師年輕習慣了這種封閉式,靜態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就是語文教師在備課時,大部分的語文老師還是參考教師備課用書,語文課程的教學方式,只能根據教師備課用書的更新而更新。這樣不僅對于學生的學習方式沒有提高,也無法提高老師講課的效率與質量。對于這種立體型,開放型,富有動態的教學方式,大部分老師表現出無法掌握和不能掌握[3]。
(三)老師與家長的溝通
雖然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講課的主體,但是除了學生和教師的配合,另一方面,老師,學生與家長的溝通更為重要。小學期間是學校會不定期的舉行家長會。但是在家長會上老師和家長的著眼點都主要放在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上,或是學生的排名上。因為班級里的學生較多,家長會時間較短,老師不能夠一一的對所有家長介紹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即便是對于部分同學老師給家長說明了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是對于語文的偏科來說,大部分的家長還是不在意的,這就是家庭方面導致了缺乏語文學習興趣的學生提高對語文學習興趣的積極性。不僅是要在家長會上增加老師家長與學生的溝通,
三、語文課堂優化創新方式
(一)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人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以認識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為基礎的,是推動人認識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動機。興趣和人的積極情感相聯系,培養良好的興趣是推動人努力學習、積極工作的有效途徑。興趣對一個人的個性形成和發展、對一個人的生活和活動有巨大的作用。但是興趣又是受社會性制約的,不同的環境、不同的階級、不同的職業、不同的文化層次的人,興趣都不一樣。興趣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就如同人生的習慣一樣。所以,語文課堂優化創新方式的最重要之一就是要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4]。
(二)語文課堂,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學習應注重聽說讀寫的相互聯系,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綜合性學習既符合語文教育的傳統,又具有現代社會的學習特征,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應該積極提倡。
(三)創新語文教學方式
老師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首先要更新備課方式,除了參考教師備課用書以外,還要增添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針對不同的教學方式,要不斷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發展。還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養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新課改下的教學不是依葫蘆畫瓢式的簡單模仿,而是深刻領悟,靈活運用的過程。是對教育內涵的理解,形神兼備,課堂教學才能真正活起來。為實現這個目標,我們教師需要不斷加強學習研究,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和創新能力[5]。
總結:我國采用優化創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模式,大部分都是采用的高效課堂形式。通過時間的認證,這種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更多的是要往師學生家長的參與與配合,才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質量和效率,達到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優化創新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陸穎.淺議如何培養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1(06):128-129。
[2]王素沂.也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安徽文學(下半月). 2007(12):114-115。
[3]張永紅.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五種方法[J].青春歲月. 2010(03):136。
[4]毛海燕.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景創設與情感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0(02):98-99。
[5]趙志剛.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之淺見[J].現代閱讀. 2013(01):1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