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炆
摘要:國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進而提出新時代網絡語言影響下漢語言文學進一步發展可以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為今后我國新時代下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提供一定理論基礎,以促進我國未來漢語言文學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網絡語言;漢語言文學;發展影響
引言:漢語言文學作為我國幾千年的文化積累和沉淀的最終體現形式,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不可置疑地是我國文化領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漢語言文學對于培養普通大眾的文學素養,提升普通大眾的文化常識等方面至關重要。
一、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
新時代下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們群眾開始使用網絡平臺進行日常溝通、交流,網絡語言及其衍生文化也就隨之應運而生。對于絕大多數網絡使用者來說,網絡語言具有與傳統的漢語言截然不同的特殊魅力,基于此,網絡語言及其衍生文化的進一步發展也得到普通大眾越來越廣泛和密切的關注。
1、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積極影響
1.1 補充完善漢語言文學,促進其進一步發展
任何形式的語言,只有在其發展過程中進行不斷的自我更新才能被長時間應用而逐漸發展壯大直至被逐漸傳承下來。基于此,網絡語言作為漢語言文學的補充和完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傳統的漢語言發展。例如,每一年中一些使用頻率較高的網絡語言都會被新華詞典等官方詞典收錄,從而保證了傳統漢語言文學的生生不息。
1.2 解放思想,解除約束
網絡語言大多數是由網絡平臺中的普通大眾借助諧音、符號、簡寫或者某些外來詞匯,并在部分傳統詞匯的基礎上創造出的新的語言詞匯,從而賦予傳統詞匯新的意義和內涵。可以說,網絡語言在創造過程中匯集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其形式多變、種類豐富,不論是網絡語言的創造過程還是其具體的使用過程都十分靈活,而不再受限于傳統的漢語語法規則和形式。自由、靈活的網絡語言極大地解放了語言創造者和語言使用者思想,很大程度上解除了約束傳統的漢語言語法規則和形式帶來的約束。
1.3 增加趣味,提升興趣
網絡語言大多數是由網絡平臺中的普通大眾結合自身生活感受和體驗有感而發。例如最近很火的一句網絡語言“藍瘦香菇”,就是一位網友由于失戀導致“難受想哭”的情感體現。除此之外,網絡語言中一個十分生動形象的文字“囧”字,由于其所表達的意思和人的面部表情極為相似,不僅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同時也使得語言表述更加生動形象。當時紅極一時的喜劇電影“泰囧”就是很好的例子。“囧”字不僅很好地將電影的主題呈現給觀眾,更一語雙關地表達了電影的中心思想。另一方面,大多青少年在學習傳統漢語言文學,尤其是文言文時,由于其缺乏一定的文學基礎,學習起來十分費力,導致部分青少年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而形成惡性循環。借助網絡語言,不僅可以幫助青少年提升學習興趣,還可以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可謂一舉兩得。
2、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消極影響
2.1 影響傳統漢語言文學的普及和教育
由于部分網絡語言與傳統漢語言文學存在較大的偏差,網絡語言的迅猛發展對于傳統漢語言文學的普及和教育存在著一定的沖擊。具體來說,部分網絡語言摒棄了傳統漢語言文學中最基本的語言標準和規范,甚至有部分網絡語言使用錯字、別字,這些都會對傳統漢語言文學的普及和進一步教育產生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2.2 不利于青少年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青少年作為網絡群體使用者中占據極大比例的一部分使用群體,其所受到的由于網絡語言產生的消極影響最為嚴重。這不僅是因為青少年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初級階段,其對周圍的一切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更是因為青少年人生經歷少、生活閱歷淺、辨別是非能力弱,以至于大多數青少年極易受到不良網絡文化的影響。同時,青少年正處于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如果從一開始就大量接觸不規范的網絡語言,必然會影響其今后對于規范的語言文字的學習和掌握。
三、新時代網絡語言影響下漢語言文學進一步發展對策
1、結合網絡語言,取長補短
網絡語言使用方便、簡單等優勢使得網絡語言一出現就風靡全國。傳統的漢語言可以借鑒網絡語言盛行的機制,結合網絡語言,同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網絡語言好的方面進行吸收和接納,使傳統的漢語言真正成為偶同人民群眾引以為豪的國粹精華。
2、約束網絡行為,規范網絡道德
現代網絡的快速發展和青少年學生數量的日益增長,為我國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現有的青少年學生存在的網絡道德問題,可以通過約束其網絡行為來規范其網絡道德,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對于青少年接觸頻率較高的網絡語言,相關網絡管理人員應努力保證健康的網絡環境,努力創設出適合青少年的網絡語言。首先,可以在技術和管理層面對網絡語言進行強制限制,即在網絡終端服務器和各個學生電腦上安裝防護軟件,同時幫助其過濾掉暴力、色情等有害的網絡語言,從而保證青少年所接觸的網絡語言綠色、安全。此外,還可以通過創建更多適合青少年學生使用的網絡語言,以保證其能更大概率地接觸到適合其身心健康發展的網絡語言。對于學生網絡道德教育來說,應在傳統道德教育模式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網絡的實際情況,推行新的德育教育方式,以培養學生自律的網絡道德感,做到自覺抵制不健康、不正確的網絡語言和輿論走向,使用健康、積極的網絡語言。
3、實現漢語言文學國際化
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最為我國的文化瑰寶,不僅要被國人銘記,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全球化發展,其更應走出國門,讓世界感受到傳統的漢語言文學之美。然而,實現漢語言文學國際化必須首先解決中西方間所存在的巨大的文化差異這一問題。具體來說,由于中西方間的文化底蘊不同,語言文學的發展進程不同,導致二者間存在較大的文化差異。例如,中國的傳統文化認為龍是真命天子,是高貴、權威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龍卻被定義為兇狠、殘暴。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根據中西方文化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長遠的發展規劃。
結束語
總的來說,網絡環境的出現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是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的產物,更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可以說,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優劣直接決定了國家整體發展水平的高低。在這樣的網絡大環境下,網絡語言應運而生并且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被廣泛使用的一種語言形式。一方面,網絡語言的大范圍使用極大地豐富了傳統的漢語言文學的內容和形式;另一方面,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在吸收接納網絡語言時只有做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才能保證其更加繁榮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韓李楠. 網絡語言給漢語言文學發展帶來的影響分析[J].普洱學院學報,2016,(1).
[2]劉璐. 勿使網絡語言影響漢語言的傳承[J]. 雪蓮,2015, (36).
[3]王夢. 網絡語言對現代漢語言的沖擊[J].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4).
[4]張樹森. 網絡語言亟須規范化[J]. 學術交流,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