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鄭紅波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3-000-01
摘 要 學校是開展體育教育的重要平臺,學校體育的開展不僅關乎青少年體質的提升還關乎民族的未來。然而我國的學校體育開展狀況不容樂觀,有限的體育教育資源與學生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之間的矛盾、學生體質下降、學校體育開展的質量不高等問題仍然困擾著當今的體育教育。由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引發的糾紛和賠償問題也成為困擾學校體育開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不僅給學生帶來傷害和痛苦,還給學校和教師帶來困惑和不安。為此本文根據當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相關法規,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含義、致因與責任類型進行分析,從法律保障和構建保險機制兩個角度提出了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預防和保障機制,以期為相關立法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 學校體育 運動傷害 體育意識
一、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含義與致因分析
(一)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含義
傷害主要涉及人身傷害和精神傷害兩個方面的含義,對身體造成損傷并形成較為嚴重的后果的稱之為人身傷害。精神傷害主要是指造成思想、精神以及心理上的損傷或者帶來精神、心理和思想上的極大痛苦而導致的精神疾病。什么是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呢?根據教育部2002年頒布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和侵權責任法的相關法規和法理規定認為:學校體育傷害事故主要是指發生在學校負有管理、組織責任的校內、外體育活動以及體育場、館設施內的學生傷害事故。
(二)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致因分析
學校體育的參與過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風險性,這是因為體育活動的本身就是一個通過身體實踐來實現的過程,這一過程中要通過生理刺激來完成技能的習得和體質的提升。根據現代訓練學理論,運動中給與身體負荷的刺激越大機體所產生的應激性也就越深,由此技能的提升也就越為明顯。當然這一過程的實現要受到復雜的因素影響,既有教師對運動狀態的診斷和符合量的控制影響(過度負荷就會導致機體損傷),又有外界環境的影響(如運動器材和環境等)。近年來高校體育傷害事故頻發也進一步映射出體育傷害事故是影響學校體育開展的主要障礙。
二、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責任歸屬
(一)學校體育傷害事故處理的法律依據和原則
對于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追責實際上并沒有針對性的、清晰有效的法律條文可依。直接與體育相關的體育法和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并沒有相應的處理辦法,對于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處理主要參考借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以及教育部頒布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在《侵權責任法》頒布生效之前,《民法通則》、《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等法律法規是處理學校體育傷害事故責任歸屬的總體依據。
(二)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責任歸屬與類型
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責任歸屬主要有學校承擔責任、學生承擔責任、第三方承擔責任、多方共同承擔責任以及由于天氣和環境等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的責任形式。第一,學校承擔責任。學校承擔責任是由于學校或者教師的主觀因素造成的傷害事故中的責任歸屬。如某高校聘請退休教師教授籃球課程,由于場地濕滑和準備活動不夠充分,在課程中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后退跑”訓練,結果一名男生不慎摔倒造成左手臂橈骨骨折,事后家長認為學校和教師應該負主要責任,經過協商以學校賠償學生三萬元告終,同時教師受到了解聘處理。上述案例中學校承擔主要責任的原因主要是學校的安全教育不到位、體育教師沒有進行相關的安全教育,體育教師的責任也就是學校的責任,因此學校在做出賠償的同時也追究了教師的責任。
三、結語
為了扭轉這一局面,尋求“依法治體”,本文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涵義、致因與責任類型進行分析,從法律保障和構建保險機制兩個角度提出了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預防和保障機制,為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提高學校師生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如何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
(一)興趣、愛好和習慣的培養
體育的興趣、愛好和習慣,在體育活動實踐中有其不同的一面,興趣是一種心理傾向,愛好是一種行為的積極表現,而習慣則成為生活的“自然”行為。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一般是在提高人們對體育運動意義認識的基礎上促進他們對此產生興趣、愛好,以致形成從事體育鍛煉的習慣。
(二)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更新,都應十分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只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重視學生的運動興趣是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和價值的有效保證。
(三)創設情景,“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是指教師從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出發,通過各種有效的手段,不斷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水平的平衡,激發他們對新的認知的需要,以促進學生認知結構水平的不斷提高,完成教學任務。這樣,學生便在歡快的氣氛中完成練習,在樂趣中掌握運動技能和鍛煉身體,逐漸養成終身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達到培養能力和開拓創造力的目的。
總之,體育參與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學校體育傷害事故也無法從根本上徹底杜絕。既然學校體育傷害事故不能夠完全避免,建立相應的保障體系來對風險進行規避,對已經發生的傷害事故進行合理的責任界定,依法保障相關人員的各自權益,建立保險體系對風險進行有效保障是目前學校體育發展的當務之急。
基金項目: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課題編號:JG16DB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