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戰永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3-000-02
摘 要 隨著高職體育事業的發展,體育課程改革穩步推進,傳統籃球教學模式已經無法產生預期的教學效果,為此,高職院校正在積極推進籃球課程改革。但礙于發展時間、模式探索等方面的限制,高職院校籃球課程改革還存在諸多不足,只有彌補這些不足,才能更好地推動高職籃球教學改革的發展。本文分析了當前高職籃球課程改革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高職院校籃球課程改革的對策,希望對高職院校籃球課程改革有所啟發和幫助。
關鍵詞 高職院校 籃球 課程改革 不足 對策
課程是教學的基礎和范本,對教師執教有引導、輔助、支持作用,如今,我們大力推進課程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從根本上打牢籃球課程基礎,促進高校籃球教育教學可持續性發展。然而,“人力有時窮”,雖然我國在積極推進籃球課程改革,但是受到諸多限制因素的影響,籃球課程改革仍舊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我們及時發現,并加以糾正、改善。筆者結合自身經驗,指出了當前高職院校籃球課程改革存在的不足,基于此,提出了相應的改善對策,具體如下。
一、高職籃球課程改革存在的不足
(一)課程統籌尚存不足
通過課程改革,讓學生更輕松、有條理地學會籃球技戰術動作是籃球教學的重要目標。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高職籃球課程教研組面臨的一個最大的難題就是籃球技術難度較大,這個客觀現實是我們必須要看到的。籃球本身技術較為復雜,且涉及到諸多的技戰術內容,廣受人們喜愛的同時也極為耗費精力和時間,對身體素質、運動天賦有較高的要求。其中,攻防技術涉及十多項,包含了幾十個技術動作,用“復雜”來形容一點不為過。各個技術項目、要素之間并非獨立,而是存在廣泛聯系,在任何一個方面出現了問題,都可能會影響到籃球攻防技術。在課程統籌的過程中,教研組也面臨這樣的問題,雖然經過了諸多的調整,使課程更為簡單易學,但是在有限的時間里學生要掌握這些卻是不容易。面對技術難題,如果不能進行更為縝密、科學的統籌,將很難解決教與學平衡的問題,提高教學效果。
(二)選修課程隨意性大
籃球廣受喜愛,是學生比較熱衷的選修課,在供求不均,且依靠選課系統隨機排班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正是由于選修課隨意性較大,使得高校籃球課程教學出現了如下幾個典型問題:其一,籃球技術水平層次不齊,選修課每個班的學生基礎不一、技術水平也存在較大差異,難以進行統一性的教學安排;其二,身體素質差別較大,除了技術水平外,學生身體素質的差別也較大,大部分學生缺少體育鍛煉,在籃球課程學習過程中表現出極大地不適應性。綜合以上兩點可以看出,選修課程的隨意性,使得籃球課程教學無序、紊亂,無法發揮最佳的教學效果,亟需改善。
(三)傳統模式沉疴難改
改革主要是針對傳統課程教學模式的,在改革過程中,傳統模式實際上并未完全消亡,其存在的諸多問題仍舊會對籃球課程改革造成消極的影響。具體來說,傳統模式的沉疴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其一,目標不夠明確。對籃球課程的內容、形式太過隨意,沒有系統的課程目標體系。其二,組織形式、考核方式單一。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人性,課程教學沒有趣味性和創造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被疲勞、乏味充斥,失去學習興趣和動力。其三,技術動作訓練過于單一。傳統籃球課程教學過分重視單一的技戰術工作,連貫性訓練比較少,實效性不強。其四,身體素質教學缺乏。教師在籃球技戰術教學的過程中,沒有相應地提高學生的人身素質,導致學生的身體素質很難完成預定的訓練目標,無法完成相應的技戰術工作。
二、高職院校籃球課程改革問題的改善對策
(一)樹立終身體育理念
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高職院校教研組應該秉承“終身體育”理念,轉變教學思想,具體來說,要做到如下幾點:其一,樹立快樂籃球理念。終身體育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要實現體育鍛煉的長久,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就要將快樂籃球融入到教學中,這樣有利于讓學生發掘籃球運動的閃光點,使其真正愛上籃球,并將籃球訓練當成愛好和習慣。其二,培養堅毅、頑強、敏捷的籃球精神。每一項運動都有其精神內核,籃球運動亦然,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教研組要將這種內核挖掘出來,并滲透進籃球教學當中,只有如此,才能培養學生高尚、不怕艱苦、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的學習和工作作風,畢業后更好地適應社會崗位的需求。
(二)確定籃球課程重點
在籃球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課程統籌存在明顯不足,籃球本身技術難度比較大,運動的技術較多、繁雜,給教學平添了諸多難題。但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們不能不突破這個難題,也不能突破得太慢,教研組人員應該深入調查課程規律和教學規律,用心研究各項技術之間的規律,掌握技術的重點,只有確定了籃球技戰術工作的要點,才能找到快速提高學生技戰術水平的措施。舉例來說,在進攻技術學習的時候,如果我們確定了課程和教學重點是“運球,傳球、投球”,且把握運球的基礎性地位,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運球、控球能力,為“傳球”和“投球”打下基礎。而要提高學生的運球技術,單純依靠空想,不去實踐是不行的,只有多經常接觸球,提高球感,才能達到理想的課程訓練效果。為此,在課程改革中,教研組應該先從運球、控球出發,引入體育游戲、比賽等新穎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以此調動學生訓練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
(三)整合籃球技術動作
籃球課程改革過程中,技術動作的拆解、分類、輸入輸出是難題。只有解決好技術動作難題,才能降低籃球課程教學的難題,提高教學效果。在籃球的技術中,傳球就分為很多種,其中不但有單手傳、勾手傳、胸前傳,還包括雙手傳、背后傳等。傳出的球的曲線也有很多種,諸如弧線球、反彈球、直線球等。如果將這些技術動作分開教學,不但浪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也無法讓學生有效吸收和掌握。學習的時間久了、內容多了,學生甚至會將這些技術動作遺忘,得不償失。為此,在課程改革過程中,教研組應該著力整合籃球技術動作,對不同的基礎的學生進行分層次的教學。
(四)設置明確課程目標
傳統籃球課程目標不夠明確,對籃球課程的內容、形式太過隨意,這樣顯然無法有效地反饋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有效的調整。為此,在課程改革過程中,教研組應該結合學生的情況,設置層次化、板塊化、個性化的課程目標體系,為不同層次、能力,不同訓練需求的學生提供一攬子教育教學方案,提高課程教學效果。
(五)改善組織、考核體系
組織、考核體系也是籃球課程改革的盲區,組織效力不足,學生學習就松散,且難以有效地貫徹執行課程計劃;考核體系不到位,考核層次不分明,很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為此,高職院校籃球課程教研組應該改善組織、考核體系,組織上應該建立教師為主、體育委員為輔,全體學生廣泛參與的組織行為模式;考核上應該將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并舉,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六)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除了課上逐步增加訓練強度外,還需要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正式、非正式的體育活動,只有不斷參加鍛煉,才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只有有了身體素質作為支撐,學生才能更好地完成籃球技戰術工作,全程參與高強度的籃球對抗比賽。
三、總結
籃球課程改革有條不紊地推進,但卻仍存在諸多疏漏,發現不足,并加以改善,是深度推動高職籃球課程改革的重要舉措。本文分析了當前高職籃球課程改革存在的不足,基于此,提出了高職院校籃球課程改革的對策,希望更好地促進高職院校籃球課程改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坤.籃球教學中教學方法的選擇與優化組合[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12).
[2] 吳俊杰.籃球教學訓練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青少年體育.2016(08).
[3] 王鳳仙,樊宗山.職業院校籃球教學改革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08).
[4] 陳嘉.網絡環境下高職高專籃球教學模式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