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厚庭
摘 要:在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教學中,初中數學教育問題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基于此,主要從明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難點問題為切入點,指出現階段存在的教師在課堂上教授的內容太多以及學生對數學學習意識不強的問題,通過對以上兩方面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分別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提出了與之相對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難點問題
伴隨著現階段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學效率已成為教育機構日益關心的話題,而數學作為初中教學過程中的一門重要學科,更是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因此,如何處理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存在的難點問題已經成為各教育機構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各教育機構需要不斷加大力度有效處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難點問題。
一、明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難點
(一)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太多
通常情況下,教師會在上課前寫好教案,教案里面系統規劃了上課過程中要講述的各方面的內容,教師稱之為教學內容預
設。而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和學生的互動往往會超過教學預設內容,這就占據了部分上課時間,因此,教師將預設內容講完之后,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對教學內容的難點進行消化,導致難點的累積。
(二)學生的學習意識不強烈
學生學習意識不強烈是阻礙現階段教育教學不斷發展的主要因素。部分中學生認為數學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用處很少,學習數學沒有太大用處,只不過就是為了在中考中考個好成績,抱著為了中考而學習數學的目的,并沒有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只對比較基礎淺顯的內容進行學習,或者說只對與中考相關的內容進行學習,因而遺留了大量的難點問題。
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難點問題的處理策略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學中存在的難點問題被明確指出后,教師在之后的授課過程中就能對難點問題進行有效的深層次講述,學生對難點問題也能足夠重視,老師和同學合力解決課堂教學中的疑難問題,勢必能保證教學內容的高效性。本章主要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來加強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難點問題的處理力度。
(一)加強初中數學教師對教學中難點問題的處理力度
1.合理分析教學內容,突破難點
初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預設之前,應該對該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整體的認識和把握,對知識的重點、難點進行深入探究,對學生可能提出疑義的內容進行反復推敲,利用具體實例或者實驗來進行深入講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合理分配教學內容,對重點、難點問題能有所側重,在提高學生對難點知識掌握能力的同時,充分提高課堂教學時間的利用效率,從而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取得最佳的教學成果[1]。
2.將新舊知識相結合進行授課,突破難點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所以每一個新知識點的產生,都需要學生在掌握的同時還能進行靈活運用,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要求很高。因此,教師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可以通過運用新舊知識點相融合的方式來進行講解,用以前學過的內容來引出與之相關的新知識,可以有效地將新知識的難度降低[2]。
(二)加強學生對教學中難點問題的掌握能力
1.學生自身動手操作,突破難點
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意識不強烈,主要是因為數學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學生由于自身對知識的掌握能力有限,無法對某一知識進行深入想象或探索,因此,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就能極大程度地強化學生的思維。比如,在進行三視圖內容的學習中,由于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限,無法準確畫出某一復雜圖形的正視圖、俯視圖或者是左視圖,此時,學生可以利用一些教學器具或者是一些簡單的火柴盒組裝成復雜圖形,然后分步展開,這樣其三視圖就能清晰地顯現出來。學生在自己動手操作過程中可以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提高對知識的掌握能力。
2.對疑難知識進行反復練習,突破難點
如果測試學生對某一知識的掌握程度,主要還是側重于學生對知識基本技能的運用能力上,這就需要學生課上課下反復練習。在通常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會把理論知識教授給學生,通過學生的消化理解之后,向學生提供與之相關的練習題,學生根據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對練習題進行解答,這是教師檢驗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學生自我審視的最基本的方式。如果在解答過程中學生感覺到對知識點的掌握力還不夠,就需要在課下進行反復練習,直到完全掌握。
綜上所述,本文分別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提出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難點問題的處理策略,包括教師需要合理分配教學內容,利用新舊知識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授課,學生對相關邏輯性強的知識進行動手操作以及對疑難知識進行反復練習,兩者相互結合,必定會有效提高學生對初中數學難點內容的掌握能力。
參考文獻:
[1]何振寧.構建高效課堂策略初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167.
[2]黃敬昌.數學教學中巧破課堂重難點[J].基礎教育研究,2017(4):62-63.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