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忠祥+張勇+喻霞+朱科
摘要: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導致對相關人才需求的急劇增加。本文基于光伏卓越工程師培養,探討了材料物理專業校企聯合培養階段的培養目標、培養要求、培養標準。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材料物理專業;校企聯合培養;光伏產業
一、人才需求
近幾年來,湖南省結合本地實際,注重培育以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等“三新”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尤其在光伏產業領域取得了明顯成效。湖南省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導致對相關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相關調研報告顯示光伏行業相關崗位的需求量多集中在光伏電池的制造及測試、光伏電池制造工藝技術員、光伏電池生產等方面。
湖南已經設立與光伏相關專業的院校較少,人才培養數量與光伏行業的需求量相去甚遠。根據市場調研結果,光伏產業崗位人才需求量遠大于光伏專業的畢業生數量,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同時在與光伏企業的反饋交流中,我們發現目前國內缺少專門的光伏人才,一般只好招用自動化、電子、化工等專業畢業生代替。然而,這些專業的人才難以滿足光伏產業的崗位要求。因此,光伏產業對人才的巨大需求拷問著傳統的專業設置,也對從事光伏行業的人才提出了更大的要求,亟須大量具有基礎實、技術精、能力強的能長期工作在光伏產業一線的專門人才。
二、培養模式
為適應地方和區域經濟發展需要,湖南工學院立足光伏產業需求,發揮我校工科特色,開辦了以光伏為培養特色的專業—材料物理。本專業結合我校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 ,按照光伏卓越工程師的培養要求,以光伏基本知識為基礎,強化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而培養,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光伏技術人才。本專業按照“3+1”模式進行培養,即3年在校學習,最后一年的實踐環節在企業學習和實踐,并完成畢業設計(論文)。 在企業學習階段實施雙導師制,分別由校內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教師和企業中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的工程師擔任指導老師,聯合指導。眾所周知,校企聯合階段培養計劃是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核心,它的設計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培養的人才是否適合地方產業的需求。因此,探討基于光伏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材料物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我校該專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校企聯合階段培養方案
1.培養目標
本著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工程技術為主線,著力培養富有創新潛質,具備團隊精神,專業基礎知識扎實,善于學習的高素質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具備在與光伏材料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有關材料檢測分析、材料應用設計、材料制備加工、企業管理與決策等相關工作具有較強的工程素質、工程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管理能力、創新與創業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應用型工程師。
2.培養要求
校企聯合階段是材料物理專業光伏卓越工程師計劃中的重要環節,以工程技術為主線,著力培養學生的工程素質、工程實踐、工程研究、工程創新和工程綜合能力。通過在企業現場實踐與學習,達到如下要求:(1)學習企業文化,熟悉企業業務流程和職能分工,增強在企業工作的適應能力和由學生向企業工程師角色轉變的能力;(2)通過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提高工程應用能力,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精神和創新意識;(3)通過參與企業生產、管理、技改、技術攻關等實際工程,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行政決策能力、為迅速成長為企業的骨干奠定基礎。
3.培養標準
通過在企業一年的學習和工作,學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掌握太陽能電池生產技術、管理、質量檢測等專業知識;(2)掌握太陽能電池與光伏發電系統設計、施工、安裝調試、試生產等知識,具備生產技術管理、質量控制與管理、工藝設備操作的能力;(3)熟悉光伏行業的政策法規,了解光伏行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了解光伏企業的企業文化、企業業務流程、企業的職能分工,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心理素質和從業心態;(4)熟悉光伏行業技術標準,具有光伏生產過程及單元系統正常生產操作、巡檢、維護、管理的能力,具有生產各環節主要質量控制指標的檢測、試驗分析能力和質量控制、管理的初步能力;(5)熟悉光伏工程領域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以及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具有較強的工程意識和創新思維,具有將新技術或其他行業技術應用于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初步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安富,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4): 56.
[2] 王永強,材料物理專業綜合改革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1(9):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