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玉香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就有多廣闊。語文就是為適應生活而服務的,學語文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生活。要讓學生把語文學習融入生活中,就必須消除語文與生活之間的障礙,讓語文教學與學生的心靈相溝通,讓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學生生活“語文化”。因此,語文教學要努力營造大的語文環境,面向學生廣泛的現實生活世界,讓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
一、創設生活化情境 讓學生體驗課文內容
教學中課前、課中、課后都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把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生活體驗聯系起來,使新學習內容能很快地納入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達到真正的理解。教師在課前教授時結合實際生活實例,導入情境讓學生參與課前互動,更好地實現文章教學。在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如朗誦、表演、參觀等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的積累和情感的升華。如在教學《猴子種果樹》一文,可以讓小朋友自主地分角色扮演猴子、烏鴉、喜鵲、杜鵑,讓他們自由發揮將文中猴子的缺乏主見和其他小動物的語言、動作表現出來,可以變化角色盡情發揮。這樣一篇課文就成了一次生動的表演,學生在表演過程中與作者達成共鳴,不僅掌握了知識,還懂得道理,情感得到培養。在學習了《快樂的節日》后,老師帶領學生學唱:“小鳥在前面帶路,風兒吹著我們。我們像春天一樣,來到花園里,來到草地上。鮮艷的紅領巾,美麗的衣裳,像朵朵花兒開放......”在吟唱的過程中快樂的學習。教師還可以組織朗誦比賽,如《一株紫丁香》、《鄉下孩子》等課文都是很好地朗誦題材。學習《夕陽真美》可以組織學生觀察夕陽,在夕陽中感受自然的美和父母親情。
二、結合生活 探究學習
不同的學生,他們的生活經歷也各不相同,對事物、對生活的感悟也不一樣。我們的語文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在學習和理解過程中,把真實感人的生活與學生豐富多彩的認識和體驗引入到教學中,使學生很快進入教學情境。在教學中,教師要真正的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想想學生生活到底是什么樣,他們理解什么,需要什么。通過自主探究活動,主動獲取知識,發展探究能力。創設“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如: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看到了他們好奇的目光,渴求了解自己生活的宇宙到底是什么樣的迫切心情。他們太想了解銀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么呢?你還想說些什么?”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這樣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開展的學習活動,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意識,使教學過程“變苦為樂”。
三、體現語文人文性特征 讓語文教學彰顯生活本色
語文是小學階段的一門必修課程,它不僅具有工具性的特點,而且也具有人文性的特征。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就決定了它與生活本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語文的基本形式包括聽、說、讀、寫等。而小學生由于年齡尚小,生活經驗不足,因此,他們對于教材的理解不夠透徹,這就需要教師學會運用生活中的語言來啟迪學生的智慧。例如,在講解《貓》時,這是一篇講讀課文,作者運用了對比的方法描寫了大貓的古怪性格以及小貓的淘氣和可愛,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文中寫到,“滿月的小貓更可愛。腿腳還不穩,可是已經學會淘氣。一根雞毛,一個線團,都是它們的好,耍個沒完沒了......”那么現實中的小貓是這個樣子嗎?在講解課文之前,筆者先是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呈現了我自己錄制的一段關于小貓嬉戲玩耍的視頻片斷,讓學生根據觀察和個人體驗說一說小貓的可愛之處。很多學生都喜歡小動物,并且有的學生還有喂養小動物經歷,大家看了視頻之后,都爭相討論和交流。有的說,小貓是自己最要好的伙伴,平時有心里話都愿意向小貓傾訴;有的說,小貓樣子乖巧,老逗自己開心;有的說小貓淘氣,經常把自己的物品弄得到處都是......筆者見時機成熟,說:“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叫《貓》,我們看一看作者筆下的貓是不是大家所描述的這樣。”于是,大家都來了精神兒,能夠在筆者的引導下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這樣的教學以生活為基礎,不僅容易使學生接受知識,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四、語文學習要運用生活中網絡資源 拓寬知識面
現代社會,電視、網絡、書籍等媒體對學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響,為學生提供了及時而廣泛的間接生活體驗。特別是互聯網上豐富多彩、日新月異的知識源泉,是學生取之不盡的素材庫,為語文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合理恰當地運用這些資源,可以拓寬學生生活面,為語文學習積累更多的素材。如上了《宇宙生命之謎》一文,請學生進行“探索宇宙的奧秘”的綜合性學習。僅以課本資料作為活動材料,顯然是不夠全面的。我引導學生上網查找收集有關材料,相互交流、討論,然后開展知識競賽,最后動筆。這樣,學生的思路開闊了,寫出了很多好作文。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語文教學生活化,不僅可以克服傳統語文教學中只重語言智能的弊端,而且優化了教學過程,使以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語文教學只有扎根于生活這一片沃土,才能發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