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瑞松
摘 要:隨著高中化學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課堂。新的方法和模式應該被拿來使用,其中反思性教學就是一種。
關鍵詞:高中化學;反思性教學;作用
反思性教學不論是對于學生還是教師來說,都是一種極為有益的教學新方法。我認為高中化學反思性教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在培養學生對學習的好奇心上進行反思
歌德曾經指出:“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如果沒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能產生對社會和人類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和創造。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把一些現實社會生活中與授課主題關聯的問題融入學生化學學習中,如污染源問題,讓學生分組去學校附近尋找污染源,分組采集樣品進行實驗研究,收集并整理數據,讓學生真正做到調查與研究,把現實世界帶入教室,用現實問題作為學習的載體,通過多媒體作平臺,以豐富的視聽效果,增強學生對化學的新奇感。所以在教學上要在培養學生對學習的好奇心上進行反思,培養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激發,這對學習高中化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分析學生差異、研究教育策略、尋找合適的教學反思方法
傳統教學,教師要求學生從同一起跑線出發,在相同的教材、共同的教學目標指導下,以相同的速度前進,要求每位學生在相同的時間到達終點,這種“一刀切”的大一統的教育方法,導致部分學生產生厭學心理,且扼殺了學生的自由發展、創新能力。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還要因材施教照顧個人,對于一些能力強的學生要額外提升,對于一些學習差的學生要加強輔導,真正對學生做到培優補差。根據新課改教學理念,學習不是一種相同的信息、知識、存儲過程,而是學生通過不同的學習方法和途徑進行不同的發展,最后學有所成的一個過程。學生之間存在差異,主要有文化背景、學習方式、知識結構、學習需要、情感需求等方面,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因人施教,保證所有學生的得到發展。
三、高中化學實驗的教學反思
化學是一門基礎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學生多進行實驗、多動手,這是一種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興趣的教學手段。在實驗過程中可對實驗進行改進,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創設探究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讓學生自己動手,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驗證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讓學生更加靈活巧妙地理解中和熱的定義,避免學生只是單純地死記硬背,不能靈活運用的尷尬。
四、教學形式多元化的反思
順應新課標的要求,教師在保證教學任務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培養。高中化學教師有必要明確教學目的,不斷反思和改變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在課堂上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教學質量的好壞和課堂教學密切相連,而這一切又和教師的自身素養以及教學設計相關聯。所以優化教學目標,方法和手段就極其重要了。下面就教學過程談幾點看法。
1.教師在教學上要認識到自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經常說教無定法,但教不可無法。因此在設計教學形式方法時,一定要將教材吃透,研究好教材的重點和非重點,區分開部分和階段,并且計劃好各個部分的過渡和關聯。還有要做好預防措施,哪里是學生難懂的,哪里是學生常犯的,哪里是學生學起來困難的,并且要及早想好應急的對策。不能只是單純地將教材知識教授給學生,而是把教材充分利用起來,把教材作為一種最基本的工具,再加上教師的豐富和添加,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成。
2.高中化學課堂練習的設計
課堂練習是實現課堂高效的關鍵環節,它的難易程度、時間長短、內容多少,都要經過精心的設計和安排。所以課堂練習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其有助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技能與技巧。例如,在高中化學講授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時,應多設計化學平衡圖像,可按以下方法進行分析:
①認清坐標系,搞清縱、橫坐標所代表的意義,并與平衡移動原理(勒夏特列原理)掛鉤;
②結合可逆反應的特征,搞清正反應方向是吸熱還是放熱,體積增大還是減小、不變,有無固體、純液體物質參加或生成等;
③看清速率的變化及變化量的大小,在條件與變化之間搭橋;
④看清起點、拐點、終點,看清曲線的變化趨勢和圖像中線的斜率;
⑤先拐先平,數值大。例如,在轉化率—時間圖上,先出現拐點的曲線先達到平衡,此時逆向退離可得該變化的溫度高、濃度大、壓強高。
引導學生思考這幾個圖像,讓學生充分感知和思考,切實掌握與鞏固本節課的內容,認知化學平衡的規律。
總之,我們化學老師一定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地檢查提升自己,不斷積累實踐經驗,不斷吸收好的教學方法和形式,以便更好地將化學的奇妙世界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他們愛學習、愛化學。
參考文獻:
[1]陳榮芳.教學反思的“反思點”在哪兒[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5(11).
[2]趙寶珍.高中化學反思性教學的應用研究[D].西南大學,2010.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