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樂
摘 要:在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教學改革已從“知識核心時代”走向了“核心素養時代”,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有效展開高中生物學科的課程教學,將學科核心素養落到實處。高中生物學科教學是整個教學體系中一個十分關鍵的部分,因此積極加強我國高中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培育至關重要。通過論述與分析我國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加強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教育的有效途徑兩個主要方面,旨在全面提升我國高中生物學科的教學質量與效率,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進一步優化學生的高中生物學科學習方法并提高學習成績。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生物學科;培養;有效途徑
生物課程絕對不是一門簡單的學科,它不僅抽象而且十分復雜,具有很多邏輯性很強的理論知識,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很大的難度。核心素養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逐漸形成的符合自身學習發展以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能力與品質[1]。核心素養全面綜合了學生的學習態度、相關學習知識以及情感價值觀等多種方面,核心素養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而非結果,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的學習態度以及總結的學習方法等,這是一個伴隨著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過程始終的素質與能力。素質教育的深入及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全面要求高中生物學科的教學注重核心素養的培育。
一、我國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過于強調知識本位,忽視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育
在高中生物學科教學中,老師對教學內容的傳授,仍然將主要的精力和重點放在對知識的教學上,從而忽略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這種以知識為本位的教學模式,使得生物課程的課堂教學缺乏生氣,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實現生物教學的良好效果。對學生的個性品質以及思想觀念等方面缺乏重視,不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生物課程的動力。
(二)過分重視教學形式
為適應新課標改革的需求,很多初中語文教師積極地轉變教學模式,采用多樣化的形式進行具體的生物教學活動。但是很多老師只是一味地追求形式,而沒有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從而出現了教學內容、形式與實際的教學目標相脫離[2]。很多老師在教學中經常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但是很多的教學內容并不需要進行小組合作,并且在小組合作中,對成員的分配是否具有合理性等相關問題,老師都沒有做出合理的思考,一味地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很容易降低高中生物課程教學的質量。
二、加強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積極創新生物教學的評價模式
在課堂學習中,老師的教學評價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老師應當在生物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將過程性的評價和終結性的評價結合起來,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按照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有效的教學評價,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通過學生之間相互評價的方式,能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除此之外,還可以進行學生自評,這種方式能夠積極地促進學生養成自我反思、主動改進不足的能力。
(二)通過多媒體技術展開生物課程教學活動
學習對學生來說是一件十分苦累的事情,在具體的教學中,老師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將教學內容有效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有利于調動課堂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增強課堂的教學成果。例如,在《綠葉中的色素分離與提取》這一章節的內容教學中,為了增加課堂的學習樂趣,老師在進行具體的教學任務之前,搜集了相關知識的素材,準備了一些故事。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形象性,老師通過利用新媒體技術將這則小故事通過視頻動畫的方式有效地展現出來,在講解故事的同時傳授相應的色素分離的原理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學生理解和吸收相關的理論知識。利用新媒體技術的方式,將所學知識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有效增強學生對抽象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注重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于提升教學質量及學生的生物課程學習成績有很大的幫助。本文圍繞著我國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加強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教育的有效途徑兩個主要方面展開了分析與論述,目的是全面提升我國高中生物學科的教學質量與效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高中生物學科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邱斌.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7(1):54-56,60.
[2]戴萍.生物科學素養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J].生物技術世界,2013(6):87.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