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映彤
摘要:隨著對外經貿的快速崛起,企業的國際結算需求日益強烈,進口信用證業務成為我國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重要保障。但隨著國際貿易活動的復雜化,進口信用證業務所面臨的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來自供應商與開證銀行的風險劇增,給進口商權益造成了很大威脅。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進口信用證業務面臨的主要風險,并提出了幾點風險防范的有效對策,以期為相關企業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進口信用證;業務風險;防范對策
信用證結算是當前國際貿易中廣泛采用的一種支付方式,我國出口業務中就有60%以上是通過信用證方式來結算的,但客觀來說,信用證結算對出口商更有利,而進口商承擔的風險則相對多一些。因此,研究進口信用證業務風險及防范策略,對保障進口商利益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進口信用證業務面臨的主要風險
(一)來自供應商的風險
1.國外出口商欺詐風險
進口信用證業務中,開證銀行以單據是否與信用證相符作為唯一付款依據,只要出口商在規定時間內提供了與信用證要求相符的單據,銀行方面就必須進行付款。部分出口商利用單據付款獨立于合同這一點,在自身并無貨物的情況下,偽造信用證項下所需全部單據,從而達到騙取貨款的目的。
2.貨物質量風險
由于信用證單據交易的特殊性質,進口商必須先完成付款或承兌,然后才能獲得提貨所需的全部單據,但在貨物到手之前,進口商對于出口商提供的貨物質量情況往往一無所知,倘若付款后發現貨物質量有瑕疵,就會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即便利用法律進行保全,效果也往往不理想。
(二)來自開證銀行的風險
1.開證行資信風險
開證行資信優劣是信用證結算安全性的重要影響因素,資信不佳的開證行在開具信用證時很可能違反《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在單據操作環節也可能出現違反操作慣例的情況。一般來說,進口商填寫信用證開證申請書以后,開證行應據此開立信用證,若開證行未嚴格對照開證申請書填寫相關內容,就可能造成信用證中出現與合同不相符的地方,由此給進口商收貨造成不利影響。
2.銀行單據審核風險
受人手緊張、習慣的約定俗成等因素的影響,當前很多開證行在收到國外議付行提供的單據后并未盡到單據審核義務,而僅僅負責單據照轉,這樣帶來的直接后果是,部分可能給進口商利益造成損害的地方未能及時審出,從而給開證申請人造成巨大損失。此外,前文已述,根據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銀行在審查單據時,只需滿足“表面符合”這一條件,而不管對方提供的單據是否真實有效,都要無條件地進行貨款支付,并且沒有提前驗貨的機會,這就使進口商面臨著貨款兩空的風險。
二、進口信用證業務風險的防范對策
(一)供應商方面
1.慎重選擇出口商
進口商在選擇出口商時,應深入了解對方所在地的政治、經濟環境,如果政治環境不穩定,不但會給雙方貿易的正常開展造成影響,還可能危害出口商的人員財產安全。另外,要認真開展事前資信調查,全面掌握出口商及關聯企業的相關情況,如出口商有無足夠的履約能力,是否有欺詐、違約等不良資信記錄,據此進行風險評級,形成真實詳細的出口商檔案,并定期予以更新,為風險防范提供依據。
2.簽訂合同及信用證條款
合同是信用證開立的重要依據,因此,進口商在簽訂合同時就要針對信用證開立的一些細節問題提前做準備,如規定出口商在裝船后24小時內發送裝船通知,明確列示提單號碼、裝貨日期等,以便進口商查詢掌握船蹤,降低被欺詐的風險。此外,進口商在簽訂合同時要注意選擇合適的貿易術語,如目前比較常用的FOB價格術語,這樣有利于將船運公司的選擇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從而方便己方檢查貨物,防止出口商與船運公司相互勾結而進行欺詐的風險。
(二)銀行方面
1.謹慎選擇開證銀行
進口商在選擇開證行之前,需事先對其資信狀況展開調查,掌握開證行的操作習慣及辦事態度,盡量選擇那些資信評級高、審單能力強、責任意識強的銀行進行合作,確保開證行能夠及時開立符合要求的信用證,且認真盡到審單義務,為出口商收貨提供有力保障。
2.完善單據審核機制
一旦發生出口商欺詐事件,進口商和開證銀行都將成為受害者,因此,銀行方面應當積極完善單據審核機制,不斷提高單據審核能力。為此,銀行必須制定完善的單據審核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詳細規定單據審核各環節、各崗位的職責及要求,確保審單人員嚴格遵循審單程序,切實對進口商負責。同時,銀行要嚴格落實三層審單制度,即由經辦人員負責單據上各類名稱、條款、數字等內容的審查,由審核人員負責標準條款的對照審查,避免出現“隱性條款”,由稽核人員負責最終抽查,防止單據審核出現錯誤或遺漏,從而有效防止因偽造、變造單據或隱性條款而引起的欺詐行為。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進口信用證業務本身屬于高風險性的活動,因此,進口商在開展進出口貿易時,必須慎重選擇出口商及開證行,謹慎簽訂合同及信用證條款,同時銀行方面也應積極做好單據審核工作,從而保證交易順利完成,防止進口商權益受到損害。
參考文獻:
[1]柳仕超,樂麗萍.信用證中模糊條款的識別及風險規避[J].對外經貿,2016(3).
[2]尹志水.淺談商業銀行國內信用證業務風險及對策[J].知識經濟,2016(5).
[3]葉丹.國際貿易中的信用證欺詐及信用風險小議[J].鐵路采購與物流,2014(6).
(作者單位:江蘇省通沙汽車輪渡管理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