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如
【摘 要】本文通過對微課的設計和制作進行分析,提出利用微課引導學生預習、做好課堂導入教學、促進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以及強化生物實驗教學等五點利用微課提高高中生物有效教學的實用策略。
【關鍵詞】高中生物 微課制作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9B-0068-0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也在不斷革新,微課成為不少教師普遍使用的教學方式之一。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和重要的教學資源,適用于課堂教學中的每個環節:在課前預習環節,利用微課能夠幫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利用微課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促使知識內容形象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課后復習的過程中,借助微課能夠對知識內容進行鞏固,加深理解。由此可見,微課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新知識。而教師通過微課,也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微課的應用,重視微課的設計和制作。
一、制作微課的原則
完整性原則。一節完整的微課應當有開頭、過程以及結尾。微課的開頭需要對本節微課的內容、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闡述,微課的過程應當生動形象,而結尾應當對本節微課的內容進行歸納和總結,以升華主題。
講解性原則。微課區別于一般小視頻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講解性原則,微課不僅具有看的功能,還應該有教師的講解,而且是精講不是泛講。
簡潔性原則。這一原則是微課最突出的特點之一,微課應當體現“微”,因此內容應當簡潔明了,具有濃縮性。
適用性原則。教師在制作微課時,千萬不能因為過于追求畫面感以及科技含量而丟失了內容,微課的視頻應以內容為主,其他編輯手段都應該為輔助內容而服務。
二、制作微課的步驟
制作微課的一般步驟主要由選題、教學設計、視頻制作、上傳和共享組成。
第一步,選題。根據微課的特點以及課堂教學的內容,對微課的主題進行選擇,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實驗以及典型的例題等都可以作為微課的備選內容。微課講究的是短、小、精,因此教師在選題時,不能“胃口大開”,什么內容都放進視頻中,而應選取最適合在課堂上運用微課講解的那部分內容。
第二步,教學設計。選定好了主題,接下來就要對該微課進行教學設計。微課雖“微”,但它也需要教學設計,只有把教學設計做好,這節微課看起來才會有條不紊,也才能有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第三步,制作視頻。制作視頻需要教師對軟件操作較為熟悉,只有熟悉微課制作軟件的操作,才能制作出精美、直切要害的視頻。此外,教師的講解最好能貫穿微課的始終,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第四步,上傳和共享。錄制好微課之后,別忘了給微課添加開頭和結尾,最后保存并進行上傳,不僅方便攜帶,還有利于學生自行上網下載觀看。
三、利用微課提高高中生物有效教學策略
(一)利用微課引導學生預習
高中生物內容繁多,學生必須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才能在課堂上跟上教師的教學步驟。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高效地完成課前預習,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引導學生自主預習,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例如,筆者在教學人教版高中生物《分子與細胞》的相關知識內容時,首先針對該節課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剖析,再根據課堂教學的任務和目標,制作了適合學生用于課前預習的微課視頻,視頻內容主要包括對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進行列舉,并對細胞質基質的結構和功能進行闡述等。筆者針對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對教學內容有所理解這一實際,同時根據課堂教學內容,通過相應的視頻對課堂教學的難點進行展示,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再結合課本內容,基本能夠對即將學習的新課知識內容有一定的認識和把握,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利用微課做好課堂導入教學
好的課前導入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和求知欲望,是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保證。微課因其充滿視覺和聽覺沖擊的效果,能夠短時間內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在進行微課設計時,應當結合學生的特點和課堂教學內容,對微課資料進行搜集。
例如,筆者在教學人教版高中生物《細胞工程》這一節課時,通過在課堂上播放《多利羊的誕生》的視頻作為新課的導入,并針對課堂教學內容提出問題:多利羊是怎樣產生的?在這個過程中采用了什么樣的工程技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以及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到課堂學習中來。
(三)利用微課促進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
高中生物是一門抽象、嚴謹的學科,有很多抽象概念、原理較難理解,知識內容細致且繁雜。因此,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這就可以借助微課這一形式。
例如,筆者在教學人教版高中生物《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這一節內容時,鑒于課本對有關DNA轉錄以及翻譯的內容比較抽象,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采用別的方式來教學這一內容。教學中,筆者首先對學生進行相關理論知識內容的講解,然后借助微課對抽象內容進行相應的展示。這一做法促使該知識內容變得形象生動,更有利于學生進行直觀的觀察和學習,促使學生對該知識點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也促使學生對 DNA 相關知識體系的構建。
(四)利用微課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和重點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對重點和難點的學習和理解。但是在實踐中,很多重點和難點知識內容僅僅依靠教師講,很難使學生理解透徹。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對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展示,從而有效降低學生的認知難度,有利于學生理解。
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細胞的增殖》這一節課的難點——細胞的增殖過程,如果僅僅依靠教師的描述以及課本的呈現,學生很難理解,課堂教學的效果比較差。于是筆者換另一種形式,通過微課視頻對增殖的過程中進行直觀的呈現,并輔以相應的解說,學生的理解就會變得容易很多。加上微課視頻可以反復觀看,在課堂上理解不透徹的學生還可以在課后反復觀看,直到弄懂為止。這一做法有利于幫助教師和學生攻克教學上的重點和難點,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五)借助微課強化生物實驗教學
生物是一門注重實驗的學科,在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實驗教學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各種條件因素的限制,很多生物實驗不能夠進行現場操作,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對這部分教學實驗進行補充,達到實驗教學的目的。
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光合作用》這一章節,根據教材要求,本節課需要通過一個實驗讓學生認識到光合作用中釋放出來的氧氣是來自水而不是二氧化碳。但是這個實驗需要使用到氧的放射性同位素,且需要的實驗設備比較復雜,實驗要求較高,在一般條件的實驗室中無法進行,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對這一實驗進行模擬,對水的光解以及氧的生成過程進行再現。通過觀看視頻,學生能夠獲得直觀的感受,對知識的獲得更為深刻。
總之,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微課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能夠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促使教學內容形象直觀,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通過微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提高。因此,高中生物教師應當對微課進行不斷地探究和創新,促進高中生物教學更加高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諸葛瑩.淺談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展望,2015(35)
[2]楊 燕.巧用微課構建高中生物高效課堂[J].科技展望,2017(4)
(責編 韋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