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佑琴
摘要:“課堂教學的有效”已經成為一種教學常態,成為實現教學目標的最佳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思考,已經成為新課程教學推進中有思想的教師的一種共識。本文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結合筆者在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方面的一些嘗試與實踐,就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思考,旨在探討適合初中語文課堂高效教學的新思路。
關鍵詞: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8-0036
“課堂教學的有效”已經成為一種教學常態,成為實現教學目標的最佳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思考,已經成為新課程教學推進中有思想的教師的一種共識。本文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結合筆者在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方面的一些嘗試與實踐,就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思考,旨在探討適合初中語文課堂高效教學的新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為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為課堂教學畢竟是落實以上標準的主渠道和主陣地。
一、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理念
什么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鐘啟泉教授認為:“有效教學”研究最終的衡量標準是“學生成長”,而這種成長將不單單用成績高低作為衡量標準。余文森教授認為:教師在相對短的時間,讓學生獲得了更多、更深的知識和能力,獲得了更加豐富、積極的情感體驗。孫傳遠教授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應是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應是動態生成師生教與學的智慧的教學,應是關注師生雙方生命健康發展的教學。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有效性課堂教學”應該是:在堅守人類基本價值取向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學科資源,以促進學生較好成長的教學。
二、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
目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無效或低效的現象屢見不鮮:教師缺乏激情,缺少研究,組織教學不力,教學陳設化,滿堂灌。學習主體學生在課堂中情緒低迷,被動應付,消極怠工。死背占據了高地,解剖置換了欣賞,題海替代了經典,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日漸消褪,學習質量不高,學習能力不強。教師精疲力竭,學生苦不堪言,并且我們的學生沒有得到真正有效的發展,教學中少、慢、差、費的低效局面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三、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對策
如何實現有效教學,特別是在信息相對閉塞、條件較為簡陋、教育環境相對不夠和諧、從長遠看教師素養相對滯后的情況下,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就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這一層面上,筆者想談幾點淺見。
1. 在思考實踐的過程中,筆者發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關注如下兩方面的內容
(1)關注學生全面的發展。這粗看好像是屬于理念層面的東西,其實只有擁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我們的教師才會“目中有人”,只有這樣,他的教學的定位是高屋建瓴的,也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師才會有“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
(2)關注師生雙方的教學效益。課堂教學有效性是取決于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他不同于工廠單純的生產效益,也不完全等同于花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大的效果。他有時的著眼是隱性的,是潛移默化的,是潤物細無聲的。
2. 注重教學過程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致力于使我們的課堂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即如何使我們的課堂要變活、變大、變新。為此,筆者認為應該主要做好:
(1)當前,大家一致認為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是最好的方式。但筆者認為,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對于學生的有效學習也顯得很重要。特別是對于效能的檢測緯度上,它可能更有實際的意義。我們是否可以把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
(2)在課堂上激活學生原先的經驗。課程要素的整合要有效地喚醒了學生沉睡的經驗,并使其興奮和活躍起來。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學生要按教學需求主動地進行有效經驗的改組和改造,生成性的內容要有效地為落實預設目標服務。所以,要造成課堂教學的有效,激活學生以前的學習經驗是很關鍵的。
(3)在課堂上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學生的學習體驗,一般來源于強烈的認知沖突,并在親歷性的認識和實踐活動中解決問題,獲得體驗。不斷的強化和拓展學習體驗,有利于為后續學習積累新的經驗。
(4)在課堂上發展學生的主體價值觀。在新課程改革的課堂中,在我們許多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應該強化學生的個性化的體驗。引導學生質疑,鼓勵學生進行有效的、民主的對話,在沙龍式的課堂思辨中擦出創新的火花,在有價值的課堂論辯中使學生成為有自己思想的學生。
3. 注重方法的選擇,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順利完成
課堂上發生的教學低效問題,大多不是學生引起的,而恰恰是教師不適當的設計或者不適當的引導而形成的。為此,我們不妨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進行有關的探索:
(1)保持學生持續的新鮮感和良好的學習狀態。在新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每一個學生與特定的教學環境都存在著一種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動態關系,學生的各種認知、動機、態度、情感等都是在特定的學習境遇中產生的。因而,促使學生良好的學習狀態和持續的新鮮感是最好策略。具體說來,就是采取積極的態度肯定學生,激勵學生,提高他們學習的自信心。例如課堂上被提問的學生回答不出時,應該想到這是學生對某學科的某一部分知識點沒有內化為內在知識結構的組成部分,需要教師重新解釋一下,教師絕對不要露出任何不滿,甚至連一聲無可奈何的否定聲都不應發出。尤其是對理解力差、成績不好的學生,越要考慮讓他回答那些力所能及的問題,以此不斷增強他對學習的成功感,尊重、維護他在課堂學習中應享有的平等地位。若遇有學生和自己對立時,要有足夠的耐心。教師會意的一個姿勢,一個眼神,或靜默幾秒鐘,往往就可抑制頑皮學生的對立情緒。
(2)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中始終熱情地干預
教師應充分了解和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即理解和關注學生如何學習和學到了什么。例如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或者課堂教學結束后,學生都應該完成某一任務時,教師不能對它草率地瞧一眼,隨便來個評價就草草了事。教師應從完成的質量角度予以評價,對完成的方法或技巧加以指點。適時地和學生交流結果的形成過程,以利于學生以后碰到類似的問題能有效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和技能。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選擇合適的訓練方式,使學生的能力訓練具有實效性。例如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構建起強烈的學習期待。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因而能調動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參加競爭。例如:進行演講比賽,書法練習等。如果你仔細觀察,學生在競爭中是非常活躍的,連后進生都不甘示弱。
對于課堂的有效教學,有時最簡單的訓練往往是最有效的。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藥的導火索。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永恒話題,更是語文教學的生命線。追求語文課堂的有效,是一種理想的境界,它的實現需要一個過程,它取決于教師自身教學藝術的發揮,也取決于教師對教學中情、理、趣的挖掘。只要我們能立足課堂,立足學生,不斷學習、實踐、反思,我們一定能實現高效的語文課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