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婷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術作為現代教育技術中最先進的教學手段越來越多地得到應用,隨著傳統教育發生重大的根本性的變革,將信息技術自然地整合融入到中學語文教學中,建構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的最優化,也是我們語文教師追求的教育理想目標。
關鍵詞:信息技術;中學語文;實踐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8-0100
習近平總書記給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賀信中寫道:應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教育變革和創新,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培養大批適應信息社會需要的創新人才。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努力探索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在學科教學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與語文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就信息技術與中學語文課程整合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討,談了一些體會和認識。
一、發揮信息技術優勢,為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提供前提
學生學習興趣的形成是學習積極性的根本所在。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其內在的優勢,但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方面還是有局限性。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使教學過程呈現形聲并茂的情景,不失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
在講授《好雪片片》一文中,結合學生的學情,關注學生對身邊人的關懷、認可和激勵,筆者以《購買上帝的男孩》導入新課,引領學生感受善意純凈的心靈給人帶來的美好感受。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從善良和感知善良的角度入手升華感情,通過對文章重點問題流浪老人身上所寄予的情感問題的分析教會他們如何關注身邊的人或事,正確地理解別人的說和做,恰當地對別人表達善意,使他們在生活中感受更多的美好。
二、發揮信息技術優勢,營造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要特別重視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教師在新課理解探究中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的學習設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圍,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思維。
以《離太陽最近的樹》一課為例,畢淑敏的這篇文章講述的是發生在遙遠的西藏阿里的事情。為了讓學生了解這篇文章的背景,筆者做了一個微課《美麗西藏》,課前將微課發在班級QQ群上,請學生下載后學習,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學生對紅柳這種高原植物比較陌生,通過微課不僅對西藏阿里的一些地理環境及植物生長和生存環境有了大致的了解,而且學生通過分組對紅柳頑強的生命力體現在哪里這一問題進行了熱烈地探討。讓人驚喜的是學生展現出各種奇特的想法。通過課前的預習加上課堂的夯實能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轉化為主動探索型學習,不僅有利于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而且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氛圍促進了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發展。
三、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拓展學生閱讀的氛圍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想廣泛閱讀、多涉獵是較難實現的。現代信息技術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從而提高學習的質量。新課的理解探究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教師若能在這個環節中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就可以起到化難為易的目的,就能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讓學生更加全面、準確、深入地理解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課文內容,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這篇文章,其中的不少語言句式整齊、音調鏘鏗,感情濃烈,給人以強烈地感染。通過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可以品味重點語句中的關鍵詞語,體會激情。錄音播放還可以隨時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品味文中生動形象的語言,體會語言的優美和抒情性,理解內涵,領悟文意,理解作者對聞一多的贊美敬重之情。引導學生和作者一道去享受精神的盛宴,與那些生命中偉大的靈魂碰撞出耀眼的思想火花,幫助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四、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將語文綜合性學習結果創新化
網絡只是環境,探究只是手段。恰當地使用信息技術的支撐可以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真正的確立,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合作性得到發揮,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
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學習的一部分,比如我們結合實踐活動《點亮愛心 奉獻青春》一文的學習,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按社區給學生分組,分別調查村中孤寡老人的飲食起居和空巢老人的生活情況。組織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參加敬老院的義工活動,并且引導學生上網查找有關愛心志愿者、空巢家庭的一些資料。在搜集資料的活動中,讓學生真正融入社會,培養學生的愛心和責任心。
以上就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心得體會,不妥之處懇求各位同仁提出批評意見。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的課程整合無疑將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語文教師應該樹立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于課堂教學的思想,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最佳結合點,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探索的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素養,讓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實踐中。
參考文獻:
[1] 郭傳省.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
[2] 周平儒.研究性學習的資料搜集與整理[J].中小學電教,2003(6).[3] 劉福根.中學語文教學熱點探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
[4] 陸志平.語文課程新探[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 王世堪.中學語文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