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取批注式閱讀的方法可以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悟、情感體驗等更為深刻透徹。在批注式閱讀指導方面,教師可以按泛注、同注、悟注這三個階段來實施,以使學生對文本的把握更加全面、深刻、透徹,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批注;指導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28-0056-01
批注式閱讀是一種有效的閱讀方法。但是,目前學生的批注能力普遍不高,這與教師對學生批注閱讀的指導不夠細化、具體有著直接關系。依據學生以及批注式閱讀的特點,筆者認為,要想使學生的批注式閱讀更有效,教師在指導方面可以按以下三個階段來實施。
第一階段:泛注
所謂的“泛注”,指的是學生在初讀課文時,能夠站在文章整體的立場上,面向全局,整體把握,綜合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及時寫下自己對課文的第一感受與反應。這樣的批注可以為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徐悲鴻勵志學畫》一課時,在學生閱讀課文的時候,教師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請大家一邊閱讀一邊想想徐悲鴻是怎樣用心學畫的?假如讓你用詞語來形容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經過,你會寫些什么?”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們邊閱讀課文邊進行泛注。他們用“不知疲倦、勇往直前、奮發向上、刻苦努力”等詞語來評價徐悲鴻,推進了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再如,在教學《我給江主席獻花》一課時,教師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寫下“我”給江主席獻花時的心情。學生們用“緊張、激動、自豪、興奮、難忘”等詞語表達著自己的閱讀感受,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該案例中,在批注式閱讀的指導上,教師主要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時候,隨時記錄下自己的第一感悟。這樣的批注有助于學生盡快地融入課文中,發表自己的個性化閱讀感受,同時也能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培養。
第二階段:同注
所謂“同注”,就是指同一主題下的共同批注或者同一內容下的共同批注。與泛注相比,它更趨于細化,形式也比較自由,內容也比較寬泛。這種批注一般用于學生對文本有初步的感悟以后,它可以使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或者瀏覽更為細致、有效。
如教學蘇教版語文《最后的姿勢》一課,在閱讀譚老師舍身救護學生的經過時,教師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閱讀課文,想想課文中哪些句子或者詞語最能體現譚老師的奮不顧身、舍己救人。”在這個問題的引領下,有學生在“立即把學生拉到桌底下”這句話旁邊寫道:“我從‘立即一詞感受到了譚老師在地震來臨時反應非常快。”有學生在“雙手撐在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四個學生”這句話旁邊寫道:“‘撐在、護住這些詞語充分表現了譚老師當時正竭盡所能地給孩子們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可唯獨沒有考慮他自己。”這就是基于同一主題下的閱讀批注。除此之外,為了促進學生的自主閱讀活動,教師又鼓勵學生找出文中最能打動自己的地方進行自主批注。于是,有學生在“我們發現他的時候……身下死死地護住四個學生”這句話旁邊寫道:“即使身死仍然不忘自己的責任,真是我們的好老師。”這樣的批注即是同一內容下的批注,使得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真正走向了深刻。
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哪種形式的同注,都是為實現閱讀教學的深刻性服務的。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取得“道合志同,玄漠神通”的閱讀效果。
第三階段:悟注
所謂“悟注”,就是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在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前提下,學生對文本產生新的感悟時寫下的批注。這種批注是對泛注、同注的補充與完善。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最大的麥穗》一課時,在學生閱讀完全文,獲得對課文內容的基本把握以后,教師鼓勵學生及時寫下自己的感悟。有學生寫道:“在平時的生活中,我也經常存在著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思想。學了這一課以后,我要改正自己的不足,立足于腳下,著眼于現在,扎扎實實地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有學生寫道:“弟子們太傻了,如果是我肯定不會犯此類的錯誤。在走過一大半的時候,對于最大的麥穗是什么樣的已經心中有數了,果斷摘下一穗,也不至于兩手空空啊!”有的學生寫道:“我以后不論做什么事,一定要目標明確,把握好眼前的機會,這樣才不至于在以后的日子里后悔!”就這樣,學生們盡情寫下自己的閱讀感悟,思想認識也獲得了進一步提升。
在該案例中,教師鼓勵學生在閱讀完課文以后及時寫下自己的閱讀感悟。這樣的批注,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文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學生獨特見解的發揮,還可以使學生的閱讀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總之,教育實踐證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批注式閱讀可以使學生的想法更清楚、更具體、更完善,還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口頭表達的隨意性,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潛心會文、獲得新知。
(責編 劉宇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