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邑
摘 要:我國實施改革開放以后,以社會經濟為主體的社會各個方面的實力都已經取得了高速發展的成就。但是伴隨著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生態環境卻持續遭到了破壞,亟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無力進行生態文明建設。因此在這樣的形勢下進行探討和研究生態文明時代的村鎮規劃和建設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首先分析了村鎮規劃和建設在文明時代的建設方向和目標,然后提出了村鎮規劃和建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生態文明;村鎮;規劃與建設
曾經震驚世界的“萊茵河臭水溝”和“倫敦煙霧”事件都是工業發展對生態的損害造成的,我國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避免走國際經濟強國“后治理,先污染”的老路,我國的農村主要存在結構單位便是鄉鎮,鄉鎮比較貼近自然生態環境,在建設生態文明的過程中,村鎮是生態文明的主要建設主體,因此在村鎮在建設生態文明的建設和規劃中起到主要作用。
1 村鎮規劃和建設在生態文明時代的建設方向和目標
(一)保護環境是生態文明時代村鎮建設及規劃的方向和目標
保護環境作為目前村鎮建設的首要方向和目標而存在,從古至今人們在進行農業生產活動時經歷了非常復雜、易變的過程。縱觀歷史會發現在經歷的各個歷史時期內人與自然的對抗關系是主要關系。在人與自然的對抗關系中,往往先是人類的生產活動破壞力環境,在環境逐步惡化后帶給人類一系列災難和負面影響。在農業生產和大自然之間處于對抗關系時容易給經濟和環境帶來惡性循環。在生態文明理念下只有構建可持續發展框架,采取新的方法技術和先進理念才能夠保持我國高量、高效而又不破壞環境的經濟生產。因此,保護村鎮建設是生態文明工作順利推進的基礎。
(二)居民的生活風俗是村鎮建設規劃在生態文明時代需要尊重的前提
我國地域廣闊,民族眾多,因此不同的地域的村鎮和不同民族所在的鄉鎮會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城市生活和鄉鎮生活在很多方面存在很大不同。應該以所要改造和建設的鄉鎮實際情況為依據,如果沒有做好充分的調查和意見征求,可能會給當地鄉鎮居民的生活帶來短期內的不適,任何不科學和不明智的措施都會阻礙生態文明建設的穩步前進。
(三)基礎設施的跟進是村正生態文明規劃和建設的保證
在現代生態文明建設中,要準確區分“原始”和“自然”的含義,自然并不能等同于原始,在實際的建設的過程中甚至會發現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含有較高的科技成分。在具體實施鄉鎮生態規劃和建設過程中需要多項高新科技來支持。鄉鎮的基礎設施是鄉鎮生態文明建設和規劃的重點內容,新的材料和新的技術有利于實現鄉鎮生態文明規劃和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2 目前我國生態文明時代村鎮建設和規劃所要面對的問題和困難
(一)部分地區資源浪費流失和城市環境破壞惡化嚴重
良好的環境是村鎮生態文明建設和規劃建設的載體和基礎。但是當前我國村鎮規劃和建設卻面臨著資源流失浪費和環境破壞惡化嚴重的情形。例如目前有很多地區存在嚴重的水土流失情況,大大小小的礦洞和井坑代替了本應該緊密覆蓋在地表的植被,這樣直接造成了地表土壤肥力嚴重下降等。以上這些自然情況說明了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環境問題程度十分的復雜而且問題數量居高不下。這些問題不僅給村鎮規劃和生態文明建設帶來了困難和挑戰,在破壞程度不斷上升的過程中,也逐漸增加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周期長度。
(二)已經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的村鎮采用單一的經濟發展模式
目前全國各地的村鎮為了積極響應歸家大力倡導和發展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一時間全國出現了很多“生態文明”村鎮。雖然數量很多,但是其中很多村鎮的生態文明規劃和建設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問題。例如在很多生態文明建設的村鎮中都打出了“農家樂”和“生態體驗村”的雷同標簽,這些村鎮的支柱性發展產業便是旅游,當旅游成為主要的競爭產業后不僅影響生態文明村鎮綜合能力的發展,還容易導致臨近區域的村鎮形成惡性競爭。
(三)部分地區“生態文明”村鎮徒有虛名
在行政部門和法律監管不到位的區域,由于生態文明的概念炒作興起了一大批生態文明村鎮,但是事實上這些村鎮由于沒有經過科學的規劃因此空有虛名。另外很多村鎮打著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旗號,卻依然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有害發展之路,者需要行政監督和法律監督加強相關監控力度,促進生態文明建設逐步走上正軌。
3 加強村鎮生態文明建設的措施
(一)做好村鎮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要想全面做好村鎮基礎設施建設首要工作便是要積極地做好全面了解村鎮的基本發展情況,每一個村鎮的具體情況都不盡相同,加強村鎮基本情況的了解有利于更加科學及合理的制定建設計劃。在不同特點的村莊之內要采取揚長避短的手段,明確制定村鎮的生態文明發展計劃和方案,例如地處坡地的村鎮在開發建設的同時要注意避免產生新的水土流失,土壤分布較為貧瘠的村鎮要加強土壤營養成分的合理調整等等。這樣十分有利于我國村正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
(二)高度重視村鎮保護性建設
加強我國村正生態環境的研究和考察有利于真正掌握我國村鎮生態文明建設的問題,同時做出科學、嚴謹的數據測評上報相關部門,力求改變我國傳統經濟發展中對于生態保護的輕視狀況。由于我國早期的經濟發展不計后果,因此出現了對生態環境破壞較為嚴重的局面。在我國村鎮生態建設和規劃中一定要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從根本上提高我國村正生態環境的建設水平。
(三)逐漸促進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
首先要做好我國現階段村鎮經濟發展的現狀分析,在今后的經濟發展中要合理加入生態文明發展的內容和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及促進經濟水平發展,又從根本上保證居民生活質量得以提高。地方政府和村鎮領導要積極地實施民意調查以及村鎮實地情況的考察,對已經取得生態文明規劃和建設成功的村鎮要積極吸取經驗,確定村鎮未來發展方向,逐步完善和加強村鎮建設步伐,最終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4 結語
經濟的發展應該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應該僅僅追求經濟和工業發展的騰飛帶給社會的GDP數字,一旦人類的破壞超過了大自然的承載極限,便會造成非常嚴重的災難和后果,當人們想要采取修補措施時便會難上加難,因此在生態文明時代做好村鎮規劃和建設工作,將會對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劉靜.生態文明時代的村鎮規劃及其建設[J].農家參謀,2017,(14).
[2]王岳鳳.淺談生態文明時代村鎮規劃與建設[J].江西建材,2017,(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