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良??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教育界的一種共識。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育應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而多樣化的物理情景,可以激勵學生學習的熱情,增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使學生得到持續變化,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多樣化物理情景;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時代要求,作為學生,只有具備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很好適應這一時代要求。傳統的課程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授,課程內容“繁、難、偏、舊”,難以幫助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學生在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難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難以得到培養和提升,傳統知識傳授方式又容易導致學生對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窒息學生的思維和智慧,摧殘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和熱情。另外物理新教材中,增設了很多自主探究內容,這就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針對所要探究的問題,自己去收集整理資料,對收集的材料進行分析整理,然后形成新的認知,獲取新的知識。為此我們的教學要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滿足學生個體長期發展的需要,使學生能夠可持續的發展。生動、多樣化的物理情景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改變知識傳輸方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對于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也具有很大的幫助。本文結合物理教學實例,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 創設問題情景激發自主學習興趣
問題是思維活動的源泉,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可以引起學生內心的沖突,打破學生的認知結構平衡狀態,激發學生獲取新知識的熱情和興趣,有利于學生依據問題展開交流和討論,從而使學生掌握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此,在平時的物理教學中,我們應結合教學內容,多設置一些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使學生圍繞問題展開交流和討論,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在講授“動量和沖量”這一課時,我首先在課堂上展示了一段隕石撞擊地球形成隕石坑的視頻,然后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隕石停在空中,地球上會不會形成隕石坑?”學生異口同聲答到:“不會?!蔽医又鴨枺骸盀槭裁茨兀俊薄澳鞘且驗橥V粍拥碾E石沒有速度。”然后我結合氣體分子運動速率,繼續提問:“空氣中的分子運動的速度是非??斓模棵敫哌_100米以上,可以說,空氣中分子的運動速度遠遠高于正常行駛的汽車速度,為什么我們的身體沒有被空氣中高速運動的分子撞傷呢?”學生立即答道:“因為空氣中的分子非常小,即使速度很快也不會對人造成傷害?!蓖ㄟ^對上述問題的分析和思考,學生自然地總結出了如下結論:速度和質量是影響物體由于運動而產生的機械效果的強弱的兩個因素。就這樣,通過創設問題情景,使教學內容更具深厚的情趣性,給學生以強有力的思維牽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二、 創設引導情景確定學習目標
學習物理知識是為了對所學物理現象進行更深入的探索研究。為此,教師應針對學生現有的物理知識結構,根據具體的生活實際,創設物理情景,然后將學生引入物理情景中,使學生在情景中明確學習任務和所要達成的學習目標,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就會發現問題,產生疑問,進一步激發自主學習的熱情,使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培養。比如,在進行“自由落體運動”教學時,我創設了如下幾個引入情景:1. 先讓一枚硬幣和一張面紙同時從同一高度下落;2. 將面紙搓揉成很小的紙團,然后和硬幣一起同時從同一高度下落;3. 將兩個體積相同的乒乓球中的一個開一小口,然后灌滿黃沙,用透明膠帶堵住小口,然后使兩個乒乓球從同一高度同時下落,學生注意觀察上述情景,記錄物體下落的快慢情況,討論分析影響下落快慢的因素。通過情景的創設,激發了學生的問題意識,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教師可以利用牛頓管進行演示實驗,展示真空環境中輕重物體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快慢情況,進一步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教學實踐表明,如果學生能夠明確學習目標,根據學習目標,積極主動參與探究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得到很好的培養,學習能力將得到很好的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也肯定不會差。
三、 創設生活化情景培養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
物理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體現物理,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將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問題提煉出來,再將所學的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這樣可以使學生感受物理的生活化,促進學生觀察生活,增強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物理意識,還能很好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關于“靜摩擦力的方向”這一問題的學習過程中,不少學生難以正確理解而認為“摩擦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為了探究這個問題,我提出了“人走路時所受的摩擦力是朝哪個方向的?”這一問題。由于問題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學生感覺很熟悉,便開始紛紛討論。有的同學認為“人向前運動,摩擦力應該是阻力,其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應該向后”;有的同學認為“人走路時,摩擦力應該是動力,人要依靠這個力前進,所以摩擦力應該向前”。
為了對問題進行探究,我在講臺上創設一個走路慢動作時后腳向后蹬的情境,提出“此時如果后腳踩到一塊香蕉皮,后腳跟會出現什么情況?”這個情景學生比較熟悉,馬上回答“后腳跟會向后打滑?!蔽揖o接著問“實際沒踩到香蕉皮時后腳為什么就不打滑?”學生分析“這是由于后腳受到向前的摩擦力,阻礙了后腳跟向后打滑的趨勢”。由此得出結論“此時靜摩擦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與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為了進一步探究,我又在講臺上創設一個走路慢動作時前腳剛要著地的情境,提出“此時如果前腳踩到一塊香蕉皮,會出現什么情況?你對摩擦力會有什么思考?”學生對這一情景也很熟悉,很快得出“前腳將會向前打滑,實際沒有打滑是因為前腳受到向后的摩擦力,此時靜摩擦力的方向與運動的方向相反,與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也相反”。endprint
通過情境的觀察、比較和分析,同學們一致明確了“靜摩擦力的方向與運動的方向沒有必然聯系,但總是與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的規律。
四、 創設探究情景嘗試學習方法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不教,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主分析研究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形式單一,結構死板,過分注重知識傳授,缺少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的培養,學生的學習過于程序化,不利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創設階梯式探究情景,讓學生結合探究情景,自主設計活動方案,安排學習進程,然后通過觀察、猜想、思考、設計、驗證、分析、討論等一系列活動,在探究的過程中掌握學習的方法,從而形成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一節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創設這樣的探究情景:
情景1. 實驗演示一小鋼球從較高處自由下落。教師投影介紹伽利略時代測定小鋼球的瞬時速度所面臨的困難。從而使學生形成探究性疑問:在無法直接測定小鋼球瞬時速度的情景下,如何研究小球的運動規律?
情景2. 在能夠測定小鋼球下落位移的情景下,如果小鋼球下落速度滿足v∝t,那么位移x與時間t又將滿足何種關系?針對此問題,師生可開展互動,一起進行分析推理。
情景3. 設計實驗測定小鋼球下落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實驗器材,開展合作學習,設計實驗方案,教師巡回指導。然后挑選三位學生上臺,相互配合,進行演示:一位學生只負責發布口令,以提高小鋼球下落與計時的同步性;一位學生負責使小鋼球從一個合適的高度開始做自由落體運動;最后一位學生負責利用由輸液器制成的計時器滴水計時,進行實驗探究。最后讓學生闡述實驗中遇到的困難:由于小球下落太快,利用滴水計時器無法準確測出小球下落時間。針對此困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尋找解決這一困難的方案。
情景4. “怎樣才能使小球的速度慢下來?小球速度慢下來以后卻又不是自由落體運動,那么依據慢下來的運動又通過怎樣的邏輯推理才能將結果外推到自由落體運動?”學生分組討論,結合已有的知識基礎,提出各自的方案。
情景5. 師生共同對學生所提方案進行完善、優化、整合,形成最終探究方案。然后按照最終方案進行實驗,研究在斜面傾角不同的情境下,小鋼球沿斜面的運動規律,最后可以利用不同的小鋼球進行實驗,測出其在下滑過程中的位移與時間關系,然后根據獲取的數據,結合數學知識,進行分析推導以及合理的外推,最后得出結論。
整合教學過程中的各種素材,以探究情景來建構知識的邏輯體系,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對情景意圖的察覺,指引學生的認知活動并產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動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創設多樣化物理情景,把單一的傳授式教學變為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的開放式交互動態學習,指導學生對自身的學習情況展開分析,引領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始終堅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那么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物理素養必將得到逐步提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