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藝紅
摘 要:教師應該注意提升學生應用題解題的興趣,教與學生應用題解題思路技巧,扭轉學生應用題解題興趣、水平低下的不利局面,采取聯系實際、貼近生活,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應用題的教學原則,注意題材選擇的生活化、教學方法的生活化以及教學過程的生活化。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生活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6-00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6.032
小學數學高年級應用題的教學歷來就是個重點,同時也是難點。特別是對于那些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他們往往會被題目所設置的情境搞昏了頭,沒有辦法列出正確的算式,當然也就無法正確順利地解題了。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就會對應用題產生心理上的障礙。一說起應用題,就從心里害怕它,厭煩它。學生對數學應用題有著這樣的心理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利于應用題教學的。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好好思考如何提升學生應用題解題的興趣,教與相應的應用題解題思路技巧,這樣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扭轉學生應用題解題興趣、水平低下的不利局面。
要想改變學生厭煩數學應用題的現狀,提升學生數學應用題學習的興趣至關重要。而提升學生數學應用題的學習興趣關鍵在促使數學應用題的生活化。《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用題的教學要讓學生了解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現實世界與以及其他學科的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了解數學的內在聯系”。針對這一要求,結合我們現存的應用題教學中發生的一些問題,我們應該積極轉變觀念,堅決拋棄傳統落后的教學方式,在應用題教學中采取聯系實際、貼近生活,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應用題的教學原則。
一、注意題材選擇的生活化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在學習上往往是比較感性的,情緒化比較嚴重。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應用題教學的時候應該首先從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在進行應用題教學選材的時候盡量選取貼近學生生活、感興趣的素材。這樣的話,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就能夠成功地拉近學生與應用題的距離,充分的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喜歡“以本為本”,刻板地套用現行教材中的題材,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我們要考慮到教材的編者不可能一一顧及全國的教材使用者,因此他們在編寫教材的時候難免會無法考慮到地域上的差別。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就要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礎上做大膽的改編,使得學生能夠因此而喜歡上數學應用題,提升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數或百分數”應用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就近選材,選取本地的一些標志建筑的數據或是本校本班的有關數據,編出我們要教學的題型,讓他們去自發討論,調動生活經驗去解題,學生肯定會興味盎然。這樣的話,學生就能夠把生活與數學很好地聯系起來,學以致用,激發起解題的興趣來,也使得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源于自己身邊的生活,感受到數學的“價值”。
二、注意教學方法的生活化
對于數學教學來說,教學方法的應用是否得當是非常重要的,應用題的教學尤其如此。一般說來,數學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要盡可能地結合本地、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要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下做相應的選擇。在教學觀念上,要很好地領會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學方法上有創新,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組織學習方式來實施。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以保證小學生對于數學、對于應用題的新鮮感長存,興趣高漲。
從應用題的題干來看,文字的表述往往會給一些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帶來理解上的障礙。對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教會學生有正確、有效的應對。例如在教學相遇類型的應用題的時候,不少學生就會對類似“相向”“相反”的問題迷惑。這個時候,數學教師就應該充分利用現有條件,注意教學方法的生活化,甚至可以把學生帶到室外的操場上,讓他們自己去體驗,去現場感受什么是運動方向、什么是運動速度,什么是運動路程,而路程、時間、速度等幾個要素之間的關系又是什么。通過這樣的教學技巧上的處理,學生才能夠在感性中充分理解這類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和數量關系,在此基礎上去提出條件、問題并進行問題的解決。
當然了,我們不可能遇到每類問題都通過把學生帶到現場感受來解決。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操作演示、多媒體輔助以及畫圖等方式幫助學生進行感性的理解。
三、注意教學過程的生活化
有經驗的數學教師都明白這樣的一個道理,課堂上脫離生活的喋喋不休是很難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的。只有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創造真實的生活情境,做到教學過程的生活化,才有可能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同樣的道理,數學應用題的教學應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應用題其實就是學以致用,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進而從這類問題中去體會數學學科的“價值”。所以說,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大膽地把數學課堂延伸到廣闊的社會背景,使得課本與實踐相結合,引領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學會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例如,在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班級的教室進行丈量,運用所學過的知識計算出教室的表面積來。也可以引導組織學生自己利用紙粘貼不同規格的長方體,讓他們相互地給其他學生設置問題,通過比賽以及互助來共同解決問題。通過這樣對教學過程的生活化處理,相信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被很好地調動,最終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涂麗.淺談小學數學應用題“問題—建模—應用”的教學模式[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0):61.
[2] 顧佳.從實踐的角度淺談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J].教育,2016(7):52.
[3] 張琴.淺談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32):291-2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