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鼎??
摘要:高中生的性格、理念等正處于形成期,有著較強的可塑性,在這個階段的物理課程中,對學生不斷滲透民族團結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觀,正確認識民族團結、和諧的重要性,給學生播下民族團結的種子,為我國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思想根基和人才根基。在高中物理課程中滲透民族團結教育,需要教師在授課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順利將高中物理課程知識與民族團結思想教育相結合。本文對高中物理課程中的民族團結教育滲透工作進行了概述,論證了高中物理課程中對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思想滲透的重要性,并重點給出了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滲透,給高中物理教師以參考。
關鍵詞:高中物理;民族團結;思想;滲透
高中階段物理課程的教學中,除了教授給學生物理知識、物理學習方法、物理思考模式以及物理創新性思維等以外,教師往往會忽略在教學中向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的滲透工作。一個民族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夠具有強勁的發展動力,才能夠不斷富強起來。高中生作為民族的未來,民族團結教育的滲透必不可少。而高中物理課程的學習就是為國家、民族培養高精尖人才的基礎教育,迫切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將授課內容與民族團結滲透教育結合起來。
一、 高中物理課程中民族團結教育滲透概述
高中階段,物理課程講述的主要內容仍然是物理前輩、大家們的研究成果,是物理領域中較為基礎性的知識。在這些知識的傳授中,民族團結教育滲透具體是指根據高中物理課程的授課特點,合理的將民族團結教育滲透到高中物理的教學中,通過物理這門學科的發展過程、探索過程以及物理對民族發展的重要意義等方面來論述民族團結的重大意義等。
二、 高中物理課程中滲透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性
物理學科的發展與民族的團結息息相關,民族的團結能夠給物理學科的發展和創新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反過來,物理的創新發展能夠保護和激勵民族的團結,因此,高中物理課程中民族團結教育的滲透極其重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高中物理課程與民族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
高中物理課程的學習主要強調學生在學習知識之外,要著重培養物理創新能力以及物理知識應用能力。一方面,這些物理能力的發展,需要以民族的和諧、團結發展為前提,只有在民族團結的大環境下,物理科學才能夠得到充足的創新和發展;另一方面,民族的未來、民族的強弱與物理科學的發展情況密不可分,民族的和諧、團結、發展離不開物理科學的不斷創新和發展。因此,在高中物理課程的教學中滲透民族團結教育十分重要。
2. 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
在高中物理課程中滲透民族團結教育,能夠把學生引導到物理歷史、物理知識等物理環境中去,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民族團結的意義,有利于學生在當代更好地理解民族團結的含義以及意義,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增長物理能力的同時,完成對民族團結這一思想的升華。
三、 當前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結合我國當前高中學校中高中物理教學情況的分析可知,其中主要存在以下幾種問題。
1. 物理教學與民族團結教育脫節問題
通過對我國各個高中學校物理教學情況的調查可知,教師在物理課堂中傳授的內容幾乎全部與物理知識有關,涉及我國民族團結教育的部分極少。從本質角度來講,教育活動是基于民族團結、國家安定的背景產生的。高中生作為社會未來的棟梁之才,忽視民族團結教育的做法并不可取。對此,學校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增強物理教學與民族團結教育之間的關聯性:第一,教師培訓方式。在面向廣大高中物理教師展開的培訓活動中,培訓講師需要讓物理教師充分認識到:他們首先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然后才是高中學校的物理教師。隨著教師對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重視程度的提升,其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傳播民族精神、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可能性也會發生相應提升。第二,教師交流合作方式。除了培訓活動之外,學校還應該為教師提供相應的交流合作機會。由于不同教師受教育經歷、思維習慣之間的差別,其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交流機會的提供可以間接增加高中物理教學中民族團結教育的形式,使得學生以飽滿的民族團結精神、進取精神迎接未來的挑戰。
2. 教材內容與民族團結教育相關性問題
物理教材是高中物理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參考資料。通過對我國當前人教版、蘇教版等多個版本高中物理教材的了解可知,教材中與民族團結教育有關的信息數量相對較少。物理教材的內容問題對民族團結教育向高中物理教學的滲透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作用。對此,可以將以下幾種策略應用在高中物理教材的內容調整過程中:第一,中國古代物理知識融入策略。大部分高中生認為:物理這一學科的起源和發展都發生在其他國家(以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為代表),但事實上,早在我國古代,文學家、政治家等針對不同現象作出了物理解釋。以我國東漢時期的古籍《尚書·考靈曜》為例,該著作中提到:“地恒動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閑牗而坐,舟行不覺也”。這一段話正是對高中物理相對運動知識的描述。將這類知識增加到高中物理教材中之后,高中物理教學與民族團結教育之間的融合將變得更加緊密。第二,民族團結教育啟發策略。除了直接形式之外,還可以通過間接啟發策略的應用,實現民族團結教育與高中物理教材的結合。例如,在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焦耳定律部分,可以將著名物理學家焦耳為焦耳定律所作出的貢獻增設在高中物理教材中:焦耳堅持認為“熱質說”是錯誤的,自學成才的他前前后后做了數百次實驗,最終得出了焦耳定律。他的這一行為對當時的英國在物理方面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四、 高中物理課程中滲透民族團結教育的具體措施
在明確了高中物理課程中滲透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性之后,教師就要根據班級中學生的基本情況,針對學生學習的特點,合理地將物理知識的教學與民族團結思想滲透教學結合起來。endprint
1. 我國古代在物理領域的前瞻性發展
物理并不是完全由英國、法國等國家占據的。如果從時間角度來講,我國古代學者對物理知識的了解和認知并不在外國物理學家之后。為了實現民族團結教育目的,教師在開展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將我國古代學者取得的前瞻性成果介紹出來。
例如,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我國政治家沈括便在自己的著作《夢溪筆談》中描述了指南針的詳細制作方法。同時,沈括也是第一個發現地理南北極、地理與地磁之間磁偏角現象的政治家。除此之外,再往前推進一千年,墨子在自己的著作《墨經》中對光的傳播方式作出了合理描述。高中物理教師在向學生講授光學、磁場等部分的知識時,可以通過對古人認知的描述,幫助學生對物理在我國的發展歷史形成合理認識,進而提升民族榮譽感。
2. 講述我國著名物理科學家的故事
高中物理課程的開展,離不開學生對物理學科重大歷史、偉大物理學家等的學習。學生通過對這些人物、歷史的學習和了解,能夠有效提升學習物理的興趣以及主動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將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重大物理進展等內容穿插到講課內容中,從而在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物理學科的同時,滲透民族團結教育。
例如:在講授核能、物體的運動等方面的內容時,就可以向學生講解錢學森的事例,講述他對我國原子彈、航天計劃方面的貢獻的同時,還要講述他堅決維護中華民族團結、和諧發展方面的努力等。
3. 利用好物理實驗
物理學科的學習,離不開物理實驗,高中物理的學習也是如此。因此,教師要把民族團結思想教育與物理實驗的教學相結合,運用物理實驗現象、實驗原理、實驗結果等內容對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真正做到將民族團結思想滲透到高中物理教學的方方面面。
例如:在學生學習高中物理力學方面的知識時,除了模擬物理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所帶來的摩擦力以外,還可以模擬橋梁等建筑物的承重情況。用建筑物的承重來說明所有的承重梁或承重柱都團結起來分散壓力,才能撐起整個建筑物,一個民族也是這個道理,只有團結起來,才能有所發展、有所作為。
4.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物理創新
除了在物理教學中滲透民族團結教育外,高中物理教師還可以在鼓勵學生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滲透民族團結教育。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民族的團結和發展、民族的創新力與個人的創新發展三者相結合,只有這三者互相統一,互相促進,才能形成良性循環,才能有利于民族的不斷富強。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進行物理創新,并將學生個人的創新與民族的團結結合起來,只有民族團結,學生個人才擁有物理創新的大環境,才能有所建樹;另一方面,只有個人的物理創新推動民族的創新發展,才能使得民族更加團結富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