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信息數據時代的到來,國民對政府信息的關注度大大提升,人們對于政府信息公開的需求有了很大提高。政府數據的開放和共享,在各行業和領域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之下,本文對于政府數據開放的相關概念及其與政府信息公開的區別進行了闡述,對目前我國政府數據開放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了分析,針對政府數據開放的有效展開提出了幾點建議。力求通過本文的研究,推進我國政府數據開放的進程,促進國家與社會的發展進步。
關鍵詞 政府信息 公開 政府數據 開放
作者簡介:王葆兵,山東康橋(上海)律師事務所。
中圖分類號:D6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1.177
政府信息公開對于國家和人民都有著重要意義,尤其是在大數據時代下,政府信息數據的公開和共享能夠極大地促進政府部門和社會行業的發展。政府將職權和能力范圍內的數據信息進行開放,能夠使得社會單位對于市場和國家政策有著更加精準的把握,并通過對于數據的分析加工,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一、 政府數據開放的內涵
隨著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的施行,政府信息公開在全面展開,然而,政府數據開放和政府信息公開不是同一事物。政府數據開放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得到了廣泛使用,但中國卻處于起步階段,對官方和社會大眾均較為陌生。政府數據指的是所有產生于政府內外、對政府活動及社會公眾有意義的數據資源,相較于政府信息而言更具有數據的原始性,是政府對于其掌握的各行業、領域的數據向社會公眾進行開放。政府數據開放是在大數據時代對政府信息公開的延伸和發展,兩者相互聯系又有所區別。首先,從兩者公開的目的上來說,政府信息公開是為了保障公眾的知情權,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等;而政府數據開放的目的是通過數據資源的開放和利用,增加社會效益。其次,政府信息公開的對象主要是社會公眾,而政府數據開放的主要用戶是具有數據處理能力的機構和個人。最后,從運行方式上來說,政府信息公開的方式相對簡單,而政府數據開放需要高端科學的數據庫建設以及數據開放平臺的運行。
二、政府數據開放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 政府數據開放中面臨的機遇
首先,政府數據開放在全球內已形成趨勢,我國多個省份已建立了政府數據開放制度,為政府數據開放起到了范例作用。在美國、英國、歐盟等西方發達國家,政府數據開放已蔚然成風。美國先后頒布的《數據質量法》、《透明和開放政府備忘錄》等法律文件,并上線了統一的聯邦政府數據開放門戶網站。受美國數據開發運動和實踐的啟發,英國、歐盟也紛紛開展數據民主化運動,深入推動政府數據開放的進程。我國從國家到地方均在逐步推進政府數據開放。2015 年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國發〔2015〕50 號),明確提出“要形成公共數據開放共享的法規制度和政策體系,在 2018年底前建成國家政府數據統一平臺”。隨著國家行動計劃的出臺,部分地方政府如上海、北京、重慶、武漢等地也陸續出臺大數據發展行動計劃,有的地方政府還開通了數據開放網站。
其次,從社會發展和信息技術進步上來說,對于政府數據開放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信息的技術發展為政府數據開放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途徑和工具。政府數據開放的范圍包括政府收集和制造的科學數據、政府運行的項目數據和監管行業數據,這需要相關科研評估機構、商界等多方力量的促成。因此社會上這類機構和力量的發展進步,為政府數據開放的開展提供了助力。
最后,公眾需求和社會媒體的催進作用。社會的發展進步使得社會公眾對數據有了更大范圍的需求,只有全面有效的數據,才能夠使社會進行穩步長效的發展,社會公眾對于數據的需求促使政府數據開放有了開展的土壤。另外,作為信息共享的有力傳播途徑,媒體在政府數據開放中既有著推進作用,又是推動政府數據開放產生的力量。
(二)政府數據開放中面臨的挑戰
第一,沒有統一的政策和法律法規頂層設計。目前中國還沒有針對政府數據開放出臺全國性的政策或法律法規,對數據公開、用戶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等內容均未有統一性規定。雖然我國已出臺《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國發〔2015〕50 號文,但政府信息公開與政府數據開放是有區別的兩種事物,《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不能視為政府數據開放的根本性依據,并國發〔2015〕50 號文只是政策性文件,效力不高,且為原則規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國發〔2015〕50 號文“只是前提基礎,對政府數據開放只能起到指導性的支撐作用而未具有法律性的約束效力” 政策法律法規的缺失延緩了我國政府數據開放的步伐。
第二,政府數據開放中未注重有針對性、有側重性的數據開放,數據質量不能夠有足夠保障。政府開放的數據有著很多的種類和來源,不考慮市場和用戶的需求,盲目地對于所掌握的數據向公眾進行開放,不利于政府開放數據的有效利用率。同時,由于數據來源的不同,不能夠從源頭對于數據提供者進行篩選和考量,會造成數據的準確性大打折扣,數據的質量出現了問題。這將影響對于數據進行接收、利用的單位及個人,造成巨大的利益損害。
第三,政府開放數據開放中不同部門的協作與溝通不足,不具備完整的數據開放體系。我國的數據開放涉及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數據開放并沒有統一的儲存和管理部門,并且數據開放的統一標準和指導政策不明確,不同部門在進行相互之間數據資源的整合時,存在著管理混亂、壁壘嚴重的現象。各部門協同合作、加強溝通是政府數據開放良好、穩定展開的重要前提,能夠促進數據的收集、整理和開放,加大政府數據創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第四,對于政府開放數據的用戶調研不夠,不能夠吸引用戶。數據的查詢、利用數量是政府開放數據使用的前提,只有更多的用戶對于政府開放數據進行查詢和使用,才能夠使得數據開放達到其應有的效用。而現在很多政府和部門數據平臺的建設不夠合理和完善,在進行數據平臺的建設時,對于用戶的體驗和需求了解不足,平臺建設落后、單一,不能吸引用戶,使得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失去了其應有的效果。endprint
第五,政府數據開放中存在個人隱私泄露的風險。在政府數據開放的過程中,不注意對于公民個人隱私的保護,使得政府數據開放存在很大的風險性。政府數據開放平臺的技術支撐不夠,存在著極大數據庫被黑的風險,政府在數據收集過程中對于個人隱私保護的意識不足。另外,公眾自身在進行信息提供中,對于自身隱私被盜的防范意識不夠,對個人信息進行泄露的情況時有發生。
三、解決中國政府數據開放障礙的對策
(一)加強制度建設,為數據開放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依法行政,立法先行,健全的政策和法律法規是保障政府數據開放的關鍵,從走在前列的發達國家來看,均是通過制定政策和法律法規,將數據開放上升為一種法律強制行為,為政府數據開放提供法律基礎。如美國,自2009年以來相繼頒布了《開放政府指令》、《數字政府戰略》(2012)、《政府信息公開和機器可讀行政命》(2013)、《開放政府合作伙伴——美國第二次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2013)等法律體系,要求政府部門必須向社會開放有價值的數據,讓民眾可隨時隨地利用相關設備獲取高質量的數字政府信息和服務 。借鑒西方國家先進經驗,我國也應盡快在國家層面出臺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從國家戰略角度規范政府數據開放。
(二)注重政府數據的規范性和時效性
對于政府數據開放進行規范性建設,是數據開放工作長足有效發展的前提。我國的政府數據開放工作要在借鑒其他國家數據開放標準和考量本國國家特點的前提下,進行科學合理的數據規范建設工作。對于數據類型、格式、更新等制定科學的工作規范,使得政府數據開放工作有規范可依。數據開放工作的規范性建設要包含標準的數據庫建設和數據使用規范建設兩個部分。對于各類數據的收集進行合理監測,保證數據質量,對于收集到的數據,相關部門根據其類別、所屬部門等信息進行科學分類儲存。
(三)通過各政府部門的協作分工完成數據開放工作
由于政府開放數據的種類繁多,將會涉及到多個政府部門,如何加強各級政府和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是政府開放數據穩定開展的前提。在政府數據開放中,要根據國家相關規劃和規范的指導,建立各部門分工合作的工作機制,切忌各部門各自為政,導致數據開放的混亂。針對數據開放中的歷史處理工作,要及時按照現有的規范對數據進行調整和更新,避免各部門之間相互推卸,而是要采取相互協同、互助進步的方式展開。
(四)對于政府數據開放的對象和手段進行調研和提升
政府數據開放的參與和使用率是數據開放工作展現其成果的主要方式,用戶是政府數據開放工作的主體和方向。在進行政府數據開放中,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在國家政策的總體指導下,根據用戶和市場的需求進行數據法收集和開放。在數據開放的準備工作中,對于用戶和市場進行科學及時的調研工作,了解市場的發展動向和用戶的需求,進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數據收集和開放工作。一方面可以通過相關技術手段,對于用戶的體驗進行感受,使得研發人員通過用戶的需求進行數據開放工作的創新建設;另一方面,通過用戶參與機制,增強與用戶之間的交流溝通,對于使用數據的機構和個人需求進行反饋和了解。
(五)在政府數據開放中加強對于公民個人隱私的保護
隨著幾年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公民個人隱私泄露的問題時有發生。政府數據開放作為政府向社會公眾提供數據的一種方式,在數據的收集、發布中也存在著侵犯個人隱私的現象。政府部門在數據開放工作中對于公民個人數據進行保護,是政府數據開放良性長遠發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從政府部門的保護策略方面來說,政府部門首先是要加強對于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強化,如存儲設備、數據庫系統等;其次,對于政府數據公開要建立嚴格的保密審查機制,明確數據審查的責任和程序,確保對于公開數據的甄別和審查;再次,強化政府數據開放的人員專業化建設。
四、結語
現代社會是信息和數據高速發展的時代,對于數據的利用是社會和個人進步的前提,政府數據開放在促進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本文對政府數據開放的相關概念進行了簡述,對政府數據開放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了分析,并通過提高政府數據的規范性和時效性、增強數據開放工作的層次性及階段性、增強政府部門的協作分工、對政府數據開放的對象和手段進行調研和提升以及加強個人隱私保護幾個方面,對于政府數據開放工作的展開提出了幾點建議,旨在通過本文的研究,為我國的政府數據開放提供助力。
注釋:
趙需要.政府信息公開到政府數據開放的嬗變.情報理論與實踐.2017(4).3-5
周大銘.我國政府數據開放現狀和保障機制.大數據.2015(2).20.
陶希東.西方發達城市政府數據開放的經驗與啟示.城市發展研究.2016(9).30-32.
參考文獻:
[1]孫璐、李廣建.政府開放數據應用分析模型構建研究.圖書情報工作.2017,61(3).
[2]岳麗欣、劉文云.我國政府數據開放保障機制的建設研究.圖書情報工作.2016,60(19).
[3]張勇進.我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現狀研究.中國行政管理.2016,14(11).
[4]王今、馬海群.政府開放數據質量的用戶滿意度評價研究.現代情報.2016,36(9).
[5]趙潤娣.多元視角下的中國開放政府數據政策環境研究.電子政務.2016,22(6).
[6]岳麗欣、劉文云.國內外政府數據開放現狀比較研究.圖書情報工作.2016,60(11).
[7]王斯妤.中國政府數據開放:現狀問題與策略選擇.吉林: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