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文
摘 要: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它的思想性很強,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就變得極其重要。德育的滲透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很多,教師要遵循它的層次性、共鳴性、滲透性特點,并結合這些特點,對教材中的德育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在情境教學、生字學習、朗讀以及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思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德育思想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6-009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6.059
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健康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其中德育工作是小學階段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也必須在幫助學校學習知識的同時滲透德育教育,以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世界觀。那么,如何將德育有效地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呢?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資源
教材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最主要的參考資料,所有教學活動都要以教材為中心。在我們的小學語文教材中蘊藏著很多與德育教育相關的素材,并且這些素材都非常典型。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深入分析德育資源,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將德育內容以生動形象的形式展現到學生面前。這樣做的好處有很多,一方面,它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語文的人文美,另一方面,它能夠使學生更為輕松地接受德育教育。例如,《給予是快樂的》一文中就充滿著濃厚的德育色彩。文本描述的是發生在外國的一個故事,平安夜,叫保羅的一位男士,結識了一個貧苦家庭的小男孩,雖然相處十分短暫,但是,小男孩的每一個言行都深深地觸動著保羅的心靈,使保羅從孩子幼小的心靈中體會到“給予是快樂的”。教學中,我反復引導學生咀嚼文章的內在美,進而激發學生樂于奉獻、助人為樂的高尚情操。學完這篇文章后,我為學生布置了這樣的家庭作業:文章中最值得你學習的是哪位?請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擬。通過這樣的作業,學生的認知就會超越書面知識,他們也會將所學內容與自己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更為深刻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感觸,最終使“愛心”在學生心靈深處生根發芽,并不斷成長,無形中德育教育就滲透到了語文教學之中。
二、在情景教學中滲透德育思想
學習環境的好壞與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情景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顯得更為重要。生動的畫面、感人的場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幫助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其學習效率自然也會提高。將德育教育滲透到情景教學之中,也是一個事半功倍的好辦法。在充滿德育因素的情景中,學生不僅僅學到了語文知識,同時還提升了學生的人格素養。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妨采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創設良好的語文學習情景。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我利用觸控一體機,為學生播放了桂林的美景,并伴有聲情并茂的解說,使學生深深地陶醉在美景之中,真正感受了“身在畫中游”的美好意境。在欣賞祖國美景的同時,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
三、在生字學習中融合德育情感
漢字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文化。生字教學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生字教學也是滲透德育教育的良好時機。我們知道,生字教學是枯燥乏味的,如果我們邊學生字,邊滲透德育內容,我們的生字教學將會充滿勃勃生機。我們中國的漢字構造特征鮮明,方方正正,寓意著我們中國人的品質端正。在教學中,教師依據漢字的特征開展德育教育,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解析“敬”字時,教師可以用其組詞(孝敬、敬愛、尊敬等等),然后用這些詞語造句,讓學生通過語句感受“敬”字的含義。經過一番練習,學生感受到“敬”是一種禮節,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之一。
四、在朗讀過程中塑造高尚品德
朗讀是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項活動。特別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時的情感可以使學生對文本產生更深刻的感悟。通過朗讀,學生的情感和作者當時的情感發生共鳴。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文章就是特意育人的,這些文章需要學生帶著豐富的感情去朗讀,從中體悟作者的寫作目的。例如,《白楊》一文,從父親和孩子的對白中,可以體會父親對無私奉獻的祖國建設者的崇高敬意。《挑山工》中,描寫了主人翁不辭辛苦、勇往直前、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這些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飽含深情地去朗讀,使學生真正的走進文本中的角色,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在反復讀文的過程中,堅強的意志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將會在學生心靈深處生根發芽,以塑造學生高尚的人格素養、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五、在實踐活動中升華德育思想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課堂作為教學活動主陣地的傳統也將被推翻。小學語文也不例外,特別是在進行德育滲透時,很有必要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實踐活動的執行可以提高小學生的文化素養,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堂之外進行一系列的實踐活動,舉行有娛樂趣味、多種多樣、吸引力大的課外興趣活動,帶領學生把習得的語文知識在實踐中運用,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發展他們的個性特點、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促使文化素養得到升華,道德品質得到良好的培養。例如,在完成語文課文《一個蘋果》的基本教學任務后,教師可以組織一些其它的課外活動。首先,教師帶領學生閱讀一些類似的課外讀本,然后,布置一些以“愛”為主體的小板報或者閱讀活動,接著,開展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演講活動,最后,帶領學生參加社會上的各種攝影展覽、美術書法展覽等等。通過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增強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學生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意識,實現滲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總之,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語文教師善于挖掘德育素材,并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采用多種形式的活動開展教學活動,不失時機地將德育滲透到教學活動之中,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才真正地服務于培養社會主義四有新人。
參考文獻:
[1] 黃小蘭.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老區建設,2009(10):63-64.
[2] 郭曉奐.探究如何在小學語文中滲透德育教育[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5(8):114.
[3] 耿俐如.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12):67-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