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萍??
摘要:語文作為小學生必修的主要課程之一,對每個學生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因此,如何進行高效的語文教學就成為了當代小學語文教師共同面臨的課題。本文立足于當今的時代背景,從激勵教育的定義出發,論述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激勵教育的意義及方法,供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激勵教育;應用
隨著新課改的大力推行,應試教育的地位逐漸被素質教育所取代,人們開始越來越關注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語文作為日常生活中應用范圍最廣泛的一門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和方法,通過激勵的手段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以此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的。
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激勵教育的價值
激勵教育可理解為通過對教育心理學以及教育管理學中的理論的合理運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其最終的目標則是,讓學生成長為可以服務于社會的可用之材。激勵教育的手段主要包括教師的激發、鼓勵、喚醒和表揚。小學生處在心智不斷成長的階段,他們需要我們給予他們學習的動力和信心,而在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下,我們只有讓他們形成內在學習和發展的動力,才能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激勵教育的大力推行和普及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適時地采取激勵的教學方法,對于構建和諧高效的語文課堂是非常有利的,而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有效的途徑。其次,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教師對成績優異的學生進行激勵,可以使他們在學習的道路上一鼓作氣,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而對學習成績稍差的同學進行激勵,則能夠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從而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語文的學習中去。再有,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隨著新課改的大力推行,教師在課堂上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的教學模式已經被師生平等的理念漸漸取代,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通過激勵的方法可以快速地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加深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從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另外,我們的激勵教育也是鼓勵他們找到適合自己學習和提高成績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如果一個孩子沒有自我意識,習慣畏首畏尾,那么,他們很難在學習中有攻堅克難的信心、耐心和方法。
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激勵教育的方法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讓學生學習參與課堂,能夠發揮主動性以獲得更多的知識。提升能力是課改下教師的一項很重要任務,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運行激勵教育,要教師擺正自己的位置,并創新教學。
1. 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和方法。
在傳統教育的觀念中,教師在課堂上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并且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多是嚴厲的,比如當學生出現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沒有準時完成作業或是無法回答出問題的正確答案時,教師就會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這樣做會加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久而久之,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厭倦情緒。隨著新課改的大力推新,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位置日趨平等,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的轉變教學觀念和方法,通過加強與學生的溝通,發現每一個學生的優秀之處,并且加以鼓勵,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想要構建和諧高效的語文課堂,需要教師把激勵學生作為一種習慣,這樣才能達到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的目的。
2. 教師需要因材施教。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初級階段,無論是學習能力還是水平都參差不齊。傳統的教學理念中,教師過于關注成績優異的學生,這樣的做法非常不利于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而隨著素質教育的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教師應當適時轉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對于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激勵方法。例如,對于性格外向、活潑好動的學生,教師應該針對他們的特點選擇相應的激勵方法,而對于性格內向、安靜的學生,教師應當把加強與他們的溝通放在首位,在慢慢加深對學生的了解之后,再針對每個學生的優秀之處選擇激勵方法;對于成績優異的學生,教師應當給予適當的表揚和激勵,而對于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教師同樣應該針對他們身上的優點進行激勵,只有這樣,才能夠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3. 創設和諧、高效的學習環境。
環境對學生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輕松的環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諧的環境則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因此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通過輕松愉悅的方式進行學習。例如,教師可以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寫一些激勵的話語貼在黑板上或是墻上,這樣當學生懈怠的時候,可以通過看這些標語的方式來增加自己的斗志和積極性,當然,除了教師進行激勵外,學生自身的激勵在教學過程中同樣重要,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想象力豐富的特點,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繪畫、手工或是其他方式進行一些積極向上的創作,以此達到在學生間互相激勵的效果。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通過教師和學生自身的雙重激勵,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另外,開展多樣、豐富多彩實踐活動。由于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年齡段,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有針對性的改變教學方法,開展一些小競賽或其他活動,例如,將班級內的學生進行分組,在進行語文課文的學習時,通過背誦課文、默寫生字和生詞的方式在各個小組之間展開良性競爭,并且對成績優異的小組的同學實行獎勵制度,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在良性競爭的氛圍內主動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總之,激勵教育在課堂上的成功應用對小學語文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和方法,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教學任務中的首位,通過激勵的方法樹立學生的信心,從而使他們主動對語文進行深入的學習,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郭淑艷.淺析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中國人,2015,(20):2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