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亮亮
摘 要:目前,教育功利化的現象越來越明顯。在教學活動中,多數農村中小學學校仍會以知識的學習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往往忽視了思想道德的教育,注重教學成功而忽略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目前,校園欺凌的事件頻發。校園作為青少年學習成長的搖籃,欺凌事件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對于社會的發展也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關鍵詞:校園欺凌;青少年;有效控制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6-018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6.117
一、校園欺凌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雖然校園欺凌的主要場所是學校,但是學生的行為同家庭的教育、父母的素質息息相關。尤其是作為中小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并不成熟,受家庭的影響很大。家庭作為青少年啟蒙的第一所學校,對其品格上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家庭對于校園欺凌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家庭結構的缺失,據調查,82%的學生認為生活在有欠缺的家庭是造成校園欺凌的重要原因,家庭需要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職能,但是如果家庭結構失衡,那么將會直接影響到家庭對孩子的教育職能,我所指的欠缺家庭不僅僅是指家庭關系的缺陷,同時也是指對青少年教育上的缺陷;第二,家長的品格,家長是孩子的啟蒙教師,孩子學習的第一對象則是家長,在部分家庭中,父母的思想道德差,經常流露出對于社會的負面情緒,諸多不良的思想直接影響著孩子;第三,家庭教育,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校園欺凌行為的重要成因,對于孩子沒有正確的管教,過分的溺愛、暴力教育或者不聞不問,抑或是過分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從而忽視德育教育。事實證明,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個人順利完成社會化過程的堅實基礎。因此,在家庭中父母應該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道德榜樣。
(二)學生方面的原因
心理直接影響著人的行為,校園欺凌的問題也可從心理與行為來分析。實行校園暴力的學生,大多缺少自我控制的能力,并且因為后天生活社會環境的影響具有攻擊性。部分中小學學生校園欺凌的原因是通過語言、行為等方式攻擊她人以獲得心理的快樂;還有部分學生校園欺凌是由于報復性的心理,受到他人的欺負后,向對方進行攻擊報復;還有當中小學生受到家長或教師批評時,容易產生轉移性的攻擊,將自身的不良情緒轉移到其他學生的身上。除此之外,現在多數青少年為獨生子女,家長的教育方式欠缺,過分的溺愛,容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所以日常的學校生活中,一遇到問題就會激發不良的心理,為校園欺凌埋下隱患。尤其是在農村的中小學中,留守兒童較多,孩子由爺爺奶奶照看,缺少父母的關注,爺爺奶奶過分的溺愛,對孩子的要求一味的滿足而缺少教育,容易形成孩子自私的心理。
(三)學校方面的原因
從家庭到社會,學校是一個過渡的環節。在此期間,青少年的身體機制與心理都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因此,學校需要培養學生全方位的能力,做到真正的德育教育。然而,目前校園欺凌的產生,學校有著不可推脫的責任。第一,學校對國家教育方針落實不到位。目前,我國實行德育教育的方針。但是,由于中高考的原因,大部分的學校將教學重點放在知識教授上,忽視了對于學生的思想教育。沒能夠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等教育方針和目標。第二,中小學學校及教師的教育態度,部門學校為了具有競爭力,將學生分為優等生與落后生,班級則有快慢班區分,慢班學生被冷落一邊,自然有被歧視的不平衡心理。學校不應該只用學習成績衡量學生的好壞,對于學生應該耐心教育,而不是采用壓服等教育手段。同時,教師對于學生的態度會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成績差的學生受到不公平待遇,導致原本成績差但是品德好的學生開始自暴自棄,從而以欺負弱小同學發泄自身的情緒。校風不良,校園的管理欠缺,是導致校園欺凌的重要原因。部分學校對于學生的管理潦草應付,導致校園早戀,吸煙喝酒等不良風氣的形成。學生沒有紀律性,也是校園欺凌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強學校管理,讓學生遵守學校規章制度是遏制校園欺凌的重要手段之一。學生都希望從家長、教師以及社會各界得到關愛及贊揚,因此,家長及教師應該積極與青少年進行溝通。根據不同學生的自身情況,調整激勵策略。對于不同的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摒棄以成績為主的觀念,加強德育教育,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四)社會方面的原因
校園欺凌問題是多方面原因形成的,除了家庭、學校等原因,還具有很大的社會因素。青少年思想未成熟,缺乏自我判斷的能力,社會的不良風氣很容易對未成年產生消極的影響。例如,校園周邊的環境:游戲廳、歌舞廳等是發生校園欺凌的主要場所。一些學生出入游戲廳等結識社會上的混混敲詐同學等等。現今網絡發展迅速,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通過網絡迅速傳播,導致中小學生形成錯誤的價值觀。也是校園欺凌產生的誘因。
二、校園欺凌的防治
校園欺凌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家庭、青少年自身以及學校、社會等因素,因此,在校園欺凌的預防中應從以上幾點因素出發。但是,校園欺凌的預防工作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而是一件長期的工作。現有的校園欺凌也不會立刻停止。因此,預防校園欺凌工作我們應該保持日常化,尤其是對中小學生而言,學生容易產生叛逆的心理,在防御校園欺凌過程中要堅持下去,不能夠急于求成。學校管理如果不當,中小學生慢慢培養起來的積極健康的思想品德可能因為成績、個人情況等種種因素被扼殺,這個時候往往更需要教師及父母的悉心引導。
三、結語
校園欺凌問題存在已久,并且存在不斷的升級趨勢,應該充分的引起社會、學校、家庭等各方面的關注。校園欺凌在青少年之間,不僅僅被看作是一種社會現象,更應該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展聯系起來。然而,校園欺凌的預防是一項重大而漫長的過程,因為其錯綜復雜,需要從各個方面尋求支持,才能爭取從根本上進行有效防治。目前,我國已將校園欺凌問題列為學校管理重點工作,相信會得到更多的關注,從而還給青少年良好的校園環境。
參考文獻:
[1] 姚建龍.應對校園欺凌,不宜只靠刑罰[J].湖北教育(綜合資訊),2016(7).
[2] 陳偲,陸繼鋒.美國如何應對校園欺凌[J].平安校園,201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