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桃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的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教師心理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困擾著我們。因此,摸清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及危害,對研究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及策略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民族地區;心理健康問題;現狀;危害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的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教師心理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困擾著我們。有關研究表明,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對學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種意義上遠遠超過其教學能力低下對學生身心造成的危害。
一、 當前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現狀:
(一) 教師的職業倦怠
教師隊伍中,有這樣一些教師,終身從教不是他們的終極理想,陰差陽錯地當了教師,加之教師工作重復性勞動多,缺乏新意,久而久之,就產生了職業倦怠;有一些教師從事這個職業就是沖“鐵飯碗”來的,覺得自己才智平平,成不了大器,還不如做教師,平平凡凡了此一生,至少能保個衣食無憂。這些人的初衷也并不是想要當名好教師,時間一長,自然也開始對工作敷衍塞責;還有一些人,他們很不喜歡教師這個職業,甚至當別人問起自己的職業時都不愿提及自己是教師,整天不在教育教學上下功夫,而是絞盡腦汁欲另謀高就,因此,教師工作似乎成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二) 人際關系敏感
人際關系敏感表現在教師與家長、與同事、與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等方面存在問題。尤其在我們民族地區,受民族語言的限制,教師與民族生家長無法更深層次地溝通,使教師與家長的交流產生畏難情緒,在學生的管理尺度上也帶來困惑,時間一長,就帶來了老師與家長之間的矛盾。長此以往,必然引起教師對師生關系的焦慮與煩惱。另外,隨著國家對教師職稱的不斷改革,小學教師評高級職稱也不再是夢想,眾多教學能力強、敬業、教學成績好的教師對職稱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但畢竟名額有限,所以因評優選先、職稱晉升等方面引起的利益沖突也日益尖銳,導致同事之間、老師與領導之間的關系也日趨緊張。
(三) 抑郁、偏執、焦慮
這三種情緒問題也經常困擾著我們一部分教師。通過平時的觀察交流我們發現很多教師對生活缺乏激情,對工作缺少熱情,尤其我們民族地區的小學教師,由于一些民族學生上學才開始進入漢語環境,對漢語交流存在一定障礙,所以懶于和學生溝通,對作業的反復糾錯、批改缺少耐心。在有關調查中發現,部分教師更多的時候對工作處于被動應付的狀態。在平時的調查中還發現教師也存在偏執的問題,部分教師不能虛心地接受領導、同事的意見,尤其對家長的意見有一種排斥心理,總認為家長是在挑自己的毛病,這也與教師的年齡有關系,其中青年教師表現較為明顯。
(四) 敵對
教師心理的敵對問題主要表現為煩躁,有事不由自己亂發脾氣,與同事、家人處于敵對狀態,這主要與教師勞動對象單一、重復勞動多有關。
(五) 教師的人際關系障礙
因長期處于民族地區,我們的小學教師素質整體不高,有的教師,因自己工作態度、工作能力欠佳,長期與學校的各項評獎評優無緣,漸漸就與同事拉開了距離,獨來獨往,對學校的各項教師比賽也提不起興趣,產生了一種漠視心理,顯得孤僻、冷漠,教學中得過且過,沒有工作激情。
(六) 教師的人格缺陷
有的教師平時日常教學不夠認真負責,責任心不強,節假日卻熱衷于有償家教,這是教師心理失衡的極端體現。教師不健全的心態主要有:“恨鐵不成鋼”的焦躁情緒;無故訓斥家長,與家長成敵對狀態;體罰及變相體罰;語言侮辱;把生活工作中的煩躁情緒轉移到學生頭上,學生極不公平地成了不良情緒的承受者……所有這些無不顯示出極個別教師的人格缺陷。
二、 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帶來的危害
(一) 給教師自身帶來的危害
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說,心理不健康的老師甚是可氣,尤其是小學教師,面對一些天真爛漫的孩童,在教書育人的大事上有個閃失怎么辦?殊不知,其自身也承受著心理不健康帶來的種種傷害。有的因情緒不能自控而殃及家人和學生,有的因情緒不能發泄,長期積壓而引發中輕度抑郁癥,有的因與領導、家長、同事關系緊張而無法工作被迫離職……
有人對教師的生活方式進行了調查,發現教師中有很大一部分有精神癥狀,主要表現為脾氣暴躁、喋喋不休、記憶力不好、睡眠質量差,晚睡早醒等,這些癥狀將對教師的心理健康產生消極的影響,由此可見,只有教師心理健康,學生的身心才能健康得起來。
(二) 給學生帶來的危害
更令人可怕的是,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持續惡化會給學生、教育以及社會帶來更大的危害。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例子。我校一位單親教師,是一年級的班主任,因在課間兩位同學互相推搡后導致一位同學頭部受傷,氣憤難忍,將全班同學采用暴力進行體罰,導致家長追責,孩子恐懼,社會譴責。還有些老師常常采用侮辱、挖苦、揭短、當眾出丑等手段對學生進行“心理懲罰”。還有的教師歧視問題學生,存在為了維持紀律,上課期間趕出教室,不讓與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在各項活動中另眼相看的不公平現象。
綜上所述不難發現,隨著社會對教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越來越高,自然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現代學生獲取信息渠道的多樣性,教學內容方法改革對教師權威的挑戰,家長參與學校教育評價的多樣性,使教師處于矛盾的熱點和教育的焦點上,教師的工作壓力、社會壓力也隨之加大,各種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對自身及學生的危害也日益嚴重,希能引起更大社會領域的關注和支持。
(三) 教師的身心疲憊
有些教師在工作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長期的焦慮、抑郁,在教師中產生了感情枯竭、沮喪、頭痛、身患疾病、悲觀厭世、工作效率低、抵抗力減弱等癥狀,教師比一般人患有更多的疾病,例如周期性偏頭痛、背痛、神經質、抑郁癥和失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