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利芳
摘 要:受傳統教學的影響,我國語文教學效率平平,學生普遍沒有較高的參與性,尤其是職高教學中,學生對于學習沒有較高的興趣,這也成為教育教學的研究重點,隨著新課程教學的落實,要求教師創新教學形式、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注重教學的實用性,進而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對此筆者根據自身教學經驗,就職高語文教學實用性原則,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職高;語文教學;實用性原則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學生的就業競爭形勢較為嚴峻,為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各職高學校轉變教學觀念成為教學的當務之急,進而為社會培養源源不斷的人才,但這還需要教師注重教學的實用性原則,進而為學生今后發展奠定基礎。
一、 實用性教學分析
現代化技術日新月異,我國在千百年歷史發展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科學成就更是舉世矚目,2016年10月17日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實現了科學領域的又一大創舉,這背后離不開充滿智慧的科學家們,是他們推動了我國社會的發展,由此可見,只有培養優秀的人才才能夠促進我國社會的發展。
(一) 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教學更多的是一種語言文字學習,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需要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社會變化多端的今天,語言表達的方式是多樣化的,一個優秀的人才不僅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還要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和反應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的語言教學,進而為學生今后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 應變能力
當學生走向社會后,需要有一定的應變能力,才能與社會發展相符合,具有較強的反應能力也是這個社會中所需要的。例如:兩家同行業競爭同樣項目,在競爭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展示自身企業的實力,其關鍵在于企業人才的反應能力和語言表達,具有較強能力的企業人才自然會在企業競爭中脫穎而出,贏得勝利,而較強的反應能力也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
(三) 較高的文化素養
從人的行為舉止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人的文化素養、思想意識,當然較高的文化素養是我們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在企業文化中,員工的文化素養代表著企業的文化素養,因此,較高文化素養的人才自然會受到企業的青睞。并且在應聘的過程中,良好的文化素養能夠在競爭中占據一定的優勢。但是較高的文化素養是需要后天培養的,而語文教學中良好的文化素養能夠提升學生的素養,對學生今后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 職高語文教學實用性原則策略
隨著新課程教育教學的落實,職高語文實用性原則實質上是一種新的教學嘗試,是教學改革的關鍵環節。注重實用性原則,讓學生能夠將語文理論知識概念充分的吸收、借鑒,進而應用在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這也是語文教學中最佳效果展現。
(一) 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
1. 創新教學方法
在語文教學中,想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需要從教學方法上進行改變,但是由于職高教學自身具有的特殊性,在教學方法上需要不同于普高教育。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增加學生的漢字、生詞量,進而為接下來教學奠定基礎;第二,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讓學生學會怎樣將事物清晰完整地表達出來,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如何表達的更為得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情景教學的方法,讓學生進行語言表演,進而達到語言能力提升的效果;第三,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學生的寫作水平能夠反映學生的文化素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大量的文章,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喜歡的句子標記下來,形成自己的語言,進而應用在寫作中,這樣一來,能夠在語文考試中獲得高分;第四,提升學生的思維反應,語文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反應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從根本上改變教學方法,當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時,就會感受到語文教學的魅力,進而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以達到實用性原則。
2. 教學理念的設計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想要體現實用性原則,需要在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教學中起到引導性作用,突破傳統教學的弊端。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聽寫、閱讀、語言上入手,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第一,教師需要在教學時凸顯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以能夠跟著教學目標學習;第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的存在,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舉例子的方法,讓學生有更為真切的感受。據調查顯示:多數職高學生對于學習普遍沒有較高的興趣,認為一門技術的掌握更為重要,顯然這樣的思想意識存在偏差,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才能引導學生主動的學習。
(二) 生活化教學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一定的教學方法,例如:問題式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方法。在學習一篇課文時,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介紹文章作者背景,然后進入文章主題,但是這樣的教學方法與新課程教學要求背景背道而馳。其實,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以展現實用性原則。例如:“故都的秋”文章教學時,教師在教學前可以提問學生,同學們喜歡秋天嗎?秋天有什么樣的特點等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習興趣,與生活化相結合,讓學生產生思想上的共鳴,為后續教學奠定基礎。
三、 結語
總而言之,新課程背景下,教師體現實用性原則需要注意教育方式方法的使用,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展現教學實用性原則。筆者分別從:實用性教學分析、職高語文教學實用性原則策略進行分析,其目的希望為職高語文教學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朱紅群.有的放矢探融通 因材施教求神通——基于專業培養目標的中職語文寫作教學目標與內容的確定[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5,(05).
[2]馮建云.淺談如何提高職高語文教育的實用性[J].今日中國論壇,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