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蕾??
摘 要:在現代的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批判性思維是時代的要求,培養起學生在英語閱讀中的批判性思維,能夠促進學生英語閱讀的能力,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在學習中的長遠發展。特別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高中生英語的核心素養培養,就是培育其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對于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正符合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客觀要求。為此,本文首先大致描述了批判性思維的概念以及對批判性閱讀的理解;其次,對我國英語教學的現狀進行了描述,指出了目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這些問題,本文盡可能地提出了如何培養英語教學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的策略,盡可能地為我國的相關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批判性思維
一、 批判性思維概述
(一) 批判性思維
所謂批判性思維,是指當個體在面臨某個已經確定的標準的時候,對這個標準進行分析、思索以及判斷,最后,提出自己得出的論斷的過程。在這一活動中,個體對事物的認知不僅僅會存在肯定的觀點,還會存在否定的觀點,并不會完全的否定,也顯然不會盲目地遵從或者輕信。
(二) 批判性閱讀
批判性思維能力最初來自蘇格拉底對教育的探討和實踐,他提出了助產術。助產術的具體實施過程是讓學生在給出答案時不停地深入提問,從而指引學生持續地對問題進行思考,直到得出了被認可的正確答案。
所謂批判性閱讀,就是對閱讀材料進行深度更甚的解讀以及理解,同時在閱讀后對主觀材料信息以及客觀材料信息進行劃分,對文章閱讀的情景、作者所在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意圖進行分析。作者在文章中給出觀點,閱讀的人也需要在理解作者觀點時提出自身的看法,要學會質疑閱讀材料本身,深入思考并且提出疑問,同時,利用與作者和文本不同的思想觀點、交流以及與之的對話,建立起自身的知識體系,進而培養出對作者觀點進行判斷的能力。所以,批判性閱讀注重的是一個能夠促進讀者獨立思考以及個性化長期發展的閱讀,旨在讀者能夠在進行閱讀時積極參與,分析探討,反思質疑以及獨立思考。
二、 批判性思維與英語教學
首先,目前的高中英語教學模式十分僵化、單一。在英語教學中,設計的問題極為容易,缺乏層次感,答案總是能在課本上找得到,這種問題就僅僅能夠讓人理解文章最淺顯的意義,而忽視了語篇構造,使得學生無法掌握文章脈絡的關鍵點,忽略了對文章更深入的探索、理解、挖掘以及拓展,最終無法真實理解文章的實際意義;其次,過分重于講解文章的詞匯意思和句子的語法。要理解文章,詞匯和語法可以說是必需的基礎,如果詞匯量不夠,語法知識儲備不足,學生則難以獲取并提升其閱讀的能力,所以,部分老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僅僅只會著重講解詞匯知識以及語法,覺得閱讀教學過程只需要講解單詞短語的使用情況、補充詞語、搭配方式、句子構造以及每句話的翻譯等等。
三、 批判性思維培養策略
(一) 選取合適的閱讀材料
高中英語閱讀的教學過分地注重單詞的用法、語法或者理論,往往沒有足夠豐富的內涵,從而無法高效地促進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去解析文章。所以,教師們應當拓展學生英語閱讀的類型,主動地為學生推薦一些文章,以保障學生們能夠閱讀到真實的、豐富的英語閱讀文章,例如一些英語的報刊和雜志等等。這一類的英語文章通常都有很明確的觀點和思想,學生可以在一定數量的閱讀中掌握不同媒體對同一事情的不一樣的報道模式,引導學生對不同的方式、看法進行思考與對比,進而促進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并挖掘學生的能力。同時,教師在為學生選擇英語閱讀的文章時,要盡可能地選一些與學生生活、心理相契合的,存在一定爭議性的文章,從而盡可能地激發起學生對文章提出觀點的欲望,激發學生對文章進行思考,進行討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在閱讀中進一步地進行思考與探究,提出問題并且積極主動地去為尋找大難而進行學習,為學生培養批判性思維謄留足夠的空間。
(二) 打造民主的師生關系
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有一個必要的前提,那就是師生之間的關系是民主的,只有達成了這一前提條件,學生們才敢于主動地提出自身對文章的疑惑和觀點。所以,想要成功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就要使教師與學生建立起平等的友好的關系,也就是民主的和諧關系。所謂民主的師生關系,也就是說教師摒棄了以往課堂主宰者的身份,也不再只是簡單地將文章思想灌輸給學生,而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指引學生通過探析、思考,提出自己對文章的疑問,發表自己的意見,樹立自身的立場,不僅如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觀點,給予相應的肯定和鼓舞;在這一關系中,學生也不會只是機械地接受知識,而是成了知識的完善者,學生擁有了說話的權利,就能夠更自由、輕松地去思考,在進行閱讀的時候結合自身的觀點,積極地提出疑問。
(三)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現今,學生們對待英語閱讀教學時往往會出現兩種極端的想法:第一,課堂上的教師和課本就是學生心中英語的權威代表,使學生心理上產生一種壓迫感,只能盲目地聽從和接受;第二,高中生正是處在叛逆的青春期,常常會將教師及課本看成是封閉和世俗的表現,一味地對課堂知識進行批判。想要高效地處理這個問題,就必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也就是說,當學生在對某些事物進行接觸和認知的時候,要樹立其一種分析、懷疑并探索的心理,從而更加客觀地去面對這些問題,經過認真的思考與分析,樹立起自己客觀的立場,進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的主觀能力。這種意識落在實際的教學中,就是要求教師主動地建立起問題情境,給予學生某些暗示,指引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同時尊重學生在思考后提出的疑惑和問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李卓.論英語閱讀教學中批判性閱讀策略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4,(04):114-115.
[2]王曉影.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30(12):98-99.
[3]葛翠恩.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批判性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J].亞太教育,2015,(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