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春??
摘 要:“學習最好的東西就是對學習的興趣”。學生只有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才能以最佳的學習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去。因此,在初中美術的課堂上,教師必須要根據科目教學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教學,仔細探索,深入研究,大膽創新,尋求行之有效的教學途徑,充分激發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初中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興趣
美術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通過美術實踐活動來激發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創造精神,培養美術素養,陶冶審美情操,完善人格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下就此著重展開論述。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在指導人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我們在教學中經常講的“理論聯系實際”也就是要求我們將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通過實踐,升華成能力,初中美術的教與學也是這樣。因此,在初中美術的課堂上,可以通過個人或集體式的合作方式參與形式多樣的美術活動,嘗試各類美術工具、材料和制作手法來體驗美術的樂趣。
一、 影響學生美術實踐能力的因素
1. 學校外部因素。學校外部因素,主要是家庭方面的因素。學生在上學之前,家長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藝,于是會報很多的才藝班,其中很多是繪畫項目的。多數家長也會因為孩子會畫畫而給予鼓勵和夸獎。但是隨著孩子從小學升到初中之后,成績成為了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只有取得了好成績,才能得到家長的肯定。這也就使得多數學生錯誤地認為分數才是最主要的,興趣愛好是次要的,于是他原本對于繪畫的興趣就會逐漸地被抹殺。普遍的家庭現象形成了社會風氣,于是,美術被劃分到了“玩”的一邊,甚至會被稱為“不務正業”。這樣只要求學生文化課好,而忽視孩子各種能力、興趣愛好培養的教育觀念和模式,不僅會影響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而且還會制約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的發展。
2. 學校內部因素。雖然素質教育和課程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如火如荼,但是應試教育依舊大行其道。在“分數線”的約束下,學校更加注重學生的成績和學校的升學率問題,將美術劃在可有可無的“副科”范圍,表現為不僅美術設備不齊,教師資源匱乏,而且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氛圍沉悶,學生對于美術的學習毫無興趣。更有甚者,其他科目教師占用美術課,或學生在美術課上完成自己文化課的作業,美術課形同虛設。這些學校內部因素不僅嚴重影響學生的美術興趣,而且還局限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 提高學生美術實踐興趣的途徑
1. 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從學生興趣入手,正視學生主體地位。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讓學生主動學習,樂于學習是我們每一位教學工作者們最關心的問題。然而初中階段的學生比較頑皮,各方面都不是很成熟,再加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長期處在被動接受的狀態,不主動思考,依賴性強等,這些都成為阻礙他們自主學習的主要因素。教師要做的就是徹底地進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能夠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美術是一門藝術性的學科,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想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美術,首先就是要從學生的情趣入手,變換方式,讓學生從枯燥、單調的口頭解說上解放出來,通過聲音、圖像、動畫等多感官的刺激,大量作品的欣賞,繪畫技能的示范等,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習興趣,使其美術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提升。
2. 轉變課堂教學觀念,從學生特點入手,提高學生審美意識。
由于教學觀念、教學客觀條件等多方面的限制,美術教師的資質參差不齊,不僅表現在課堂教學的能力上,也表現在個人意識的認識上。初中階段的美術課并不是就要把學生培養成大畫家這么復雜,但也絕不是應付著就讓學生畫著玩玩這么簡單,而是通過對美術技能的學習和美術作品的欣賞過程得到情操的陶冶、能力的培養、審美的提高。因此,在初中美術的課堂上,教師要擺正自己的教學觀念,在思想上,摒除美術是副科的意識;從教學評價上,要從學生的自身特點入手,不要以太高的標準來要求和評價學生,只要是繪畫中能真實地表現學生的內心想法,或是獨到感受,就應該給予肯定和表揚。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知識和意識,才能達到美育的目的。
3. 注重課堂教學指導,從學生價值觀入手,完善學生人生觀。
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小,價值觀、人生觀尚未形成,在美術實踐的過程中,總會顯得比較迷茫,不知如何開始,如何表達。記得有一次在操場的寫生中,學生們苦于空蕩蕩的操場不知畫些什么。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問問學生:“你們看看操場上都有些什么呢?”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因勢利導,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寫生對象。在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是一方面,但是教師的正確指導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為教師是受過專業訓練的教育人員,無論是人生觀,還是價值觀都已形成,需要在教學中做好自己的工作,盡到自己的責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總之,美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學生通過藝術實踐來親身體驗,使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得以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特點和價值觀入手,轉變教學觀念,搞好資源整合,發揮學生個性,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