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華??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社會各界人士對教育事業特別的重視,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面向全體學生,讓教師尊重學生的個體的差異性,讓每一位學生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得到一定的發展。在新課程的改革下,教師首先要深入了解學生,關注學生差異性;其次要密切關注學生差異,合作探究共同進步;再次開放學習活動,實施分層教學;最后設置分層作業,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
關鍵詞:個體差異;全面發展;小學數學;素質教育;新課程
在《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數學教學,教師首先要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把課堂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改變傳統應試教育的模式——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把傳統教育的“一言堂”,變成“多言堂”,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學生根據自身能力得到個性的發展。現代教育提倡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個體的差異性,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和條件,提出不同的要求,不管是學優生還是學困生,通過教師的科學引導,得到發展,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筆者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十多年,在小學數學教學方面總結了自己的教育經驗和對新課改的認識,談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一、 深入了解學生,關注學生差異性
我們的十個指頭伸出來有長有短,同樣我們一個班的學生之間也是有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接受孩子的差異性,當然我們這里所謂的差異性主要指智力、記憶、已有知識的儲存量和習慣、性格、愛好等。構成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因素很多,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所以我們一線教師在平時小學數學教學中,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通過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影響,讓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影響,更好地在原有知識經驗基礎上,促進優生知識很好的進行遷移、思維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對于一些學困生來說,教師要根據學生已有知識的積累和基礎,通過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積極科學的進行引導和鼓勵,讓學生在學習中尋找到快樂,體驗到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帶來的快樂,變“要我學”成“我要學”。通過教師對學生個性差異的了解,設計出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讓所有學生均參與到課堂中來,讓各個層面的學生在課堂中都享受到成功的體驗,同時學生之間通過交流,得到共同提高。
二、 密切關注學生差異,合作探究共同進步
在我們現代教育教學模式指導下,現代教育主要提倡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這種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是新課改下課堂教學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它是一種新型的、科學的教學模式,經過一些教育專家的實驗和一些一線教師的實踐,小組合作學習是一個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使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打破了傳統應試教育“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當然在我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不是每一個問題都需要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也不是說小組合作探究方法是“仙丹妙藥”,只要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就能碩果累累。小組合作學生能發揮多大的能量與教師的組織有直接的關系。所以教師在合作分組之前,教師必須要充分的了解學生(智力、記憶、已有知識的儲存量和習慣、性格、愛好等)。科學的分組是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成功的一半,所以對于學生的分組教師不能隨意,要進行科學的分組。例如:筆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一般四人或者六人為一個小組(一般性的問題,四人一組;有一定難度性的問題,六人一組,區別對待的原則進行隨機而科學性的分組),按照班級學優生、中等生和學困生的比例進行分組。每一個組必須有一個小組長,小組長主要的職責是組織本小組的活動,進行分工。所以小組長的培養也是至關重要的。最后就是實施,讓優生帶領學困生學習,盡量讓學困生先說、多說,當一人發言時其他成員必須認真傾聽,別人講完后再發表自己的觀點。
三、 開放學習活動,實施分層教學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課堂學習是由多種不同的學習活動組成的,由于學生認識角度、思維方式各不相同,參與學習活動的方式和對某一些問題的認識存在著差異。如果教師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不能及時的關注和處理,而是過分強調教學的結果,這樣導致學生兩極分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關心每一位學生,采取開放性的教學模式,使傳統教學課堂的“一言堂”變為“多言堂”,提倡學生多層次和多方位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科學的獲取知識的能力,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
四、 設置分層作業,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
作業是教師對學生知識掌握的一個評價,也是學生對知識的鞏固。所以作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作業的不同層次,不僅體現在量的方面(知識的存儲量),而且也包含在質的方面(知識的深淺)。在具體設計練習時筆者遵循”兩做三層”的原則?!眱勺觥笔侵妇毩暦譃楸刈龊瓦x做兩個部分;”三層”是指教師在處理練習時要具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直接運用所學知識的基礎練習,是全體學生的必做部分;第二層次為變式題或簡單綜合題,以b組學生能達到的能力為限;第三層次為綜合題。可做為選做題。如:我在教學“能被2,3,5 整除”這一內容時。設計了三個梯度的練習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自由選擇不同的層次習題進行練習。通過分層布置作業,有利于教師真正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既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體驗,又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劉亞蘭.談小學教學中的分層教學[J].湖南教育(教育綜合),2006年10期.
[2]趙秀敏.淺析小學數學分層教學[J].新課程(小學版),2009年08期.
[3]王新娥.淺談“分層教學法”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教研),2011年06期.
[4]米瑪卓瑪.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9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