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琴
摘 要:做游戲是幼兒提高能力、掌握知識的重要方式,游戲和教學的整合,能夠在發揮游戲教學優勢的同時,實現教師的教學目標。本文首先研究了新時代背景下幼兒園游戲與教學整合的指導思想,并對當前幼兒園游戲與教學整合的類型和問題進行分析,最后對幼兒園游戲與教學整合的實踐進行研究,為幼兒園游戲與教學整合的實現提供資料參考。
關鍵詞:新時代背景;幼兒園游戲;教學整合;實踐研究
二胎政策的放開,使幼兒教育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新時代背景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實施,更是對幼兒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指導綱要》背景下的幼兒園教學,更加適應素質教育對幼兒階段教學的要求,著重強調了幼兒綜合素質的養成,對游戲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如何實現幼兒園游戲與教學的整合,通過科學的游戲活動來輔助教學,在完成幼兒園知識啟蒙教育的同時,實現對幼兒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養成,成為廣大幼教工作者重點研究和實踐的課題。
一、 新時代背景下幼兒園與游戲與教學整合的指導思想
1. 游戲要突出科學概念和原理
幼兒時期是培養學生手眼協調能力和動手能力的關鍵時期,善于應用有科學概念和原理的游戲,能夠在培養學生手眼協調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同時,激發幼兒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并加深其對生活中各種科學現象的理解。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可以通過教具和教育游戲的優選實現。例如在日常游戲教學中,選擇一些風力玩具、齒輪玩具作為游戲教具,通過設計一些科學相關的探索游戲活動,來激發孩子科學知識了解興趣等。
2. 游戲要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
幼兒相比于學齡階段的兒童,其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較弱,教師在游戲與教學整合中,要重視幼兒的這一特點。在游戲設計中,選擇一些符合幼兒行為習慣和興趣的游戲內容。在教具的制作和選擇中,盡量避免選擇和使用過于復雜的教具,確定教具和游戲所承載的知識、原理和內容易于幼兒理解。只有確保游戲教具和游戲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才能最大化地發揮游戲在教學整合中的作用,發揮游戲合作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3. 要保護幼兒的自主意識
幼兒階段的孩子正處于自主意識萌芽期,在這一時期的孩子,普遍樂于表現自己。教師在游戲與教學整合實踐中,一定要保護學生的表現和表達意識,并通過有效的引導和鼓勵,幫助幼兒養成樂于表達和樂于溝通的習慣。只有這樣,在游戲與教學整合的教學實踐中,幼兒才能夠更為積極地參與到游戲與教學中,教師才能完成教學目標。
二、 新時代背景下幼兒園與游戲教學整合的類型
新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游戲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給出了具體要求,因而很多幼兒園和幼兒教師,都在探索游戲與教學整合的方式。但受理念、人才和經驗的影響,不同幼兒園,其游戲與教學整合的方式不同,所發揮的作用也有天壤之別。
1. 游戲與教學分離、平行
游戲與教學分離的現象在幼兒園教學中比較常見,相比于更加深入的游戲與教學整合,這種游戲教學實施與開展方式,更加易于把握和掌控,但對幼兒的發展卻作用不大。在分離的游戲教學中,教師將游戲和教學相分離,并且在游戲環節對幼兒放任自流,對游戲模式和教具的選擇也不夠科學。這種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相比于學習,更樂于去游戲,在游戲中也沒有得到足夠的收獲,從而導致游戲與教學不能相互促進,發揮游戲整合的作用和目的。
2. 游戲與教學交叉轉換
游戲與教學交叉轉換的教學模式,其出發點是為了實現游戲與教學的有效整合,從而在完成基礎教學的同時,實現對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但這種交叉轉換教學過于功利化,其游戲的設計過分遷就教學,導致游戲成為教學的輔助手段,這必然影響了游戲的開展效果和作用。幼兒在形式化的游戲中,玩得不夠盡興,處處受到教師的限制,反映到教學中,則表現為幼兒上課積極性下降,教學效果降低。
3. 游戲與教學相互融合
實現游戲與教學的相互融合,是所有幼教工作者追求的目標,但這種教學模式的實現,對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有極高的要求。實現游戲與教學的相互融合,真正實現了寓教于樂的目的,在游戲中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游戲教學方式,更加符合幼兒的興趣特質,并且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游戲的教育價值。想要實現游戲與幼兒教學的關鍵,不僅要求科學地設計游戲,還要優選具有教育意義的教具,還要求教師能夠在游戲中與幼兒充分互動,參與到游戲中,引導幼兒對游戲中的道理、知識和現象進行思索。
三、 新時代背景下幼兒園與游戲教學整合的實踐應用
1. 創設游戲化探究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
游戲與學習并不是沖突的,在動物世界中,幼獸學習生存本領的主要渠道就是游戲。教師在游戲整合教學中,一定要把握好科學和游戲這兩個要素,在設計游戲活動中,靈活地運用科學知識,在教具制作和選擇中,關注教具的教學增益作用。只有將抽象的知識,與具體的游戲環節和游戲內容相融合,通過情境的創設和教具的使用,創設符合幼兒學習習慣的探究式游戲情景,才能有效地實現游戲與教學的整合。
例如,小豬運西瓜的游戲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小豬運西瓜的路徑上設置峽谷、河流、山丘等場景,并在提供運西瓜籃子的同時,為孩子提供小梯子、泡沫積木橋、小船、繩索、飛機、汽車等教具。在游戲進行中,當學生經過山谷、河流、山丘等場景,教師播放相應的風聲、水生和鳥鳴聲等音樂,讓幼兒在教學情境中選擇合適的方式越過小豬回家的障礙。在整合教學中,孩子不僅得到了團隊合作能力、動手能力的訓練,還在障礙穿越的方式選擇中,學習到了梯子、橋、船、繩索、飛機等不同工具的應用場景和方式,出色地完成了游戲與教學整合的目的。
2. 運用游戲化探究教具,激發幼兒的求知欲望
游戲道具作為幼兒游戲中常用的設備,其材質、形狀、色彩都能給幼兒以感官刺激,從而激發幼兒的思考和學習。在游戲與教學整合實踐中,教師要做好教具的選擇,通過選擇富有科學性和趣味性的游戲教具,讓幼兒在游戲中能夠通過對教具的觸摸、使用和觀察接觸科學知識,并激發幼兒對科學知識的了解興趣。但幼兒認知能力較弱,在選擇教具時,一定要避免幼兒教具小學化,從而保證幼兒能夠看懂教具中的知識和原理。endprint
例如,幼兒對吹泡泡游戲普遍興致較高,吹泡泡游戲作為一種簡單的小游戲,其也蘊含著一些科學道理,但孩子在平時游戲中并沒有發覺。教師在設計吹泡泡游戲中,可以通過改變吹泡泡器材的大小、形狀,來引導幼兒發現“任何形狀的吹泡泡器材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的”這一道理。通過這一游戲活動,幼兒的探索積極性得到提高,并得出外面賣的星星狀的泡泡器,吹出的泡泡同樣是圓形的這一結論,吹泡泡游戲在孩子眼里不再神秘。教師還可以為幼兒設計玩水的游戲,通過在游戲中對不同材料教具的使用,讓幼兒學會分辨哪些材料會沉水,哪些材料可以像小船一樣漂浮在水面上。不同材料有著不同的質感和手感,通過以水為媒介觸摸和觀察材料,能夠極大地激發孩子的探究熱情,從而學會分別不同物體不同材料的特性,不僅收獲了知識,還收獲了樂趣。
3. 設計富含科學性的游戲過程,幫幼兒收獲知識
游戲過程設計,是教師在幼兒游戲教學設計中的重點內容。游戲過程的設計是否科學合理,富有教育意義,將直接影響游戲與教學整合的實現。在游戲過程設計中,教師一定要把握好與教學的契合性,明確游戲過程設計目標,并將教學內容和科學知識,融合到游戲過程中。除此以外,游戲的過程設計還要具有趣味性,并符合幼兒的行為和認知習慣,確保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幼兒能夠保持對游戲和科學知識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游戲教學的開展效果。
例如,在魚竿磁鐵釣魚的小游戲中,教師可以帶著幼兒制作小魚的游戲道具。準備的素材包括紙板、畫筆、回形針、大頭針、訂書器、膠水、橡皮泥、泡沫卡紙等,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繪畫來制作小魚,并將金屬、塑料等不同材質的物體用膠水或其他方式釘在小魚上,讓同學們通過釣制作好的小魚,來觀察哪種材質制作的小魚可以被磁鐵吸引。這種集合手工、科學、娛樂與一體的磁鐵吊桿釣魚游戲,不僅極具趣味性,其教學過程還能夠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在創造快樂的同時,讓幼兒明白磁鐵的特性,從而實現科學知識的傳授。
綜上所述,實現游戲和教學的整合,不僅能夠通過游戲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探究能力,還能夠寓教于樂,讓幼兒在游戲中了解和掌握科學現象和科學知識。教師在游戲與教學整合中,一定要設置好游戲場景,并做好教具的選擇,在游戲過程設計中滲透科學知識,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幼兒園游戲與教學的完美整合,在游戲過程中完成幼兒教學的任務。
參考文獻:
[1]李林燭.整合課程背景下幼兒園游戲與教學整合的實踐研究[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5,(05):142-144.
[2]趙東群,王春燕.《指南》視野下的幼兒園游戲與教學的整合[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5,(04):10-13.
[3]成海燕.新時代背景下的幼兒課堂教學理念變革[J].都市家教月刊,2015,(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