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勛陸??
摘要:“合作學習”強調的是以學習為目的,一個小組或團隊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共同探索交流的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當將這種好的學習方法貫穿到教學過程中去,使學生們之間的互動更加積極,在合作營造的良好氛圍中相互幫助,共同進步,才能大大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學習
在現如今強調合作意識的背景下,將合作學習融入我們的教學過程中順應了時代的趨勢。數學作為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的學科,將合作學習意識與之結合,必將產生良好的效果。本文將對合作學習的一些形式和具體操作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驗,給出一些教學策略和教學建議,讓小學數學課堂因為有了合作學習的參與,氛圍變得更好。
一、 合作學習的形式
合作學習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在不同的教學時期所要采用的形式自然不同,但無論是哪一種形式,都離不開合作。
合作討論。首先,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分組是必要的。在分組時是有所講究的,比如要注意組內學生的水平差距,學習習慣,以便于優勢互補,共同促進,同時也要尊重學生的意見,讓學生參與到分組的過程中。其次,在分組的基礎上,無論遇到什么問題,學生們都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的討論有利于促進學生思考,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正如俗話說真理是越辯越明的,集體討論也有助于解決一個人難以解決的問題。
合作練習。數學是一個離不開練習的學科,只有在不斷的做題中,才能了解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如何,才能不斷鞏固已學知識。課堂上學生們可以一起做練習,遇到不懂的可以一起探討。課后,同學們也可以在一起相互學習,既能完成作業,又能互相監督,成效顯然是更好的。合作練習的另一個好處是,對于同一道題,一個人可能只能想出一種解法,但是一個小組或許就能產生好幾種解法,解法共享不正是一個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過程嗎?
合作評價。教師有時會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評價,那是為了便于學生了解自身情況,有錯誤時可以及時地改正。在合作評價中,可以讓學生們之間進行相互評價,他們的很多評價有時甚至比教師們看到的層面更加準確和客觀。
二、 合作學習的具體操作
創設學習情境。興趣是學習的基礎,也因興趣,學生們會更樂于接受知識。在日常教學中,我經常給學生們創設一些學習情境,將一個數學問題包含在那個生活情境中,不僅密切了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們思考的興趣。
明確學習任務。要讓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達到最佳,小組內部必須是井然有序的,但是小學生們的分工能力還有待提高,這就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明確每個人的分工,達到人人參與,避免合作的盲目性,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
三、 合作學習的策略
時機恰當。并不是所有時候都需要合作學習,該讓學生獨立思考或者獨立完成任務的時候就不需要合作學習。那么哪些時機需要合作學習?比如當遇到個人難以完成的任務時,或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話題,學生們的觀點各不相同時,或者是一些重難點問題等等。只有選擇恰當的時機才能發揮合作的效用。
轉變觀念。這里指的轉變觀念并不是在說學生,而是特指教師。教師應當改變過去的教學觀念,要深入學生中,與學生打成一片,培養良好關系。教師與學生的合作其實可以表現在很多方面,在探討問題時,在合作思考時,都是一個合作學習的過程。雖然更多的是學生在向老師“取經”,但教師有時候也能從學生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優化組合。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小組內部的構成要有合理搭配。在小組中選出一個“領頭羊”角色是重要的,這樣可以保證小組的合作秩序良好。有一位有自制力的人領導,其余比較散漫的學生也會被帶動起來。
做好引導者。教師這一引導者的角色對小組合作影響重大,在適當的時候給出一些合理的建議,在學生們困惑不解,找不到出口的時候給予提示,都能促進合作學習的繼續進行。
培養合作意識。團結協作是我們提倡的,人與人之間就需要種種合作,這不僅是促進社會發展的推動力,還是個人能力的一種體現。從小學開始有意識地培養這種合作意識,它的作用絕不止于數學學科的學習,對學生后面更長久的求學生涯更是有著巨大影響。
注重合作探索之后的思考。通過合作學習,學生確實可以達到解決數學問題的目的,但是數學合作學習的作用不止于此。從合作中學習到的東西需要花時間去消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合作學習真正達到促進的作用,而且經過自己思考總結出來的方法更適合每個學生自己。
四、 總結
總而言之,合作作為一種教與學的方法,不僅僅是一種學習上的形式,還應該是一個培養意識,提高能力的過程。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合作學習,在這一過程中更好地溝通交流。在小學時期就打下一個良好的數學學習基礎,對后續的學習絕對是有利無害的。
參考文獻:
[1]曾琦.《合作學習研究的反思與展望》,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09.
[2]上官琳燕.《如何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09.
[3]劉文書.《新課程與教學方式的變革》,吉林大學出版社,2013.03.
[4]李達源.《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南方教育出版社,2014.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