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
摘 要:一個中學生語文成績的好壞,直接取決于作文的好壞。因此,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當然要想提高學生作文水平,也絕非一朝一夕之力。一名中學生要注重寫好作文的過程,學生需要的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知識,要通過觀察不斷地積累素材,并對自己觀察到的東西記錄下來,加以分析理解,將所得到的知識與自己本身知識相結合,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從而達到培養自己的觀察領悟能力的目的,有效地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關鍵詞:素材;積累;觀察;方法
我們語文教師都知道作文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如何提高作文教學成績,是我們語文教學頭疼的事,但是讓我們更揪心的事卻是學生缺少應有的作文素材,寫出的作文也只是有骨無肉。寫作素材是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承載著作者思想和情感。作文素材的積累關系到作文內容好壞和多寡。筆者就作文素材的積累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 要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發現你需求的作文素材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但藝術本身離不開生活的土壤?!罢?、善、美”是藝術的核心因素,其中真實是首要的。脫離了真實,就談不上善和美??梢?,脫離了真實生活的作文,勢必給人假、大、空的感受。因此,想要寫好作文走進生活尋找真實的作文素材就顯得尤為重要。觀察是學生獲得素材的重要方法,觀察能力也是學生獲取素材的基本能力。那么學生應該如何做到細致入微地去觀察呢?法國作家福樓拜的訓練方法值得我們借鑒,他曾經以經過眼前的牛車為題讓莫泊桑寫七篇不同的散文,莫泊桑感到很為難,不知道該如何下筆。這時候福樓拜點撥他,讓他仔細地觀察:早上的和晚上的拉車牛神態是不是不一樣?上坡和下坡的拉車牛神態是不是不一樣?趕車的人對牛的態度不同,牛的神態是不是又不一樣?吃飽的牛和餓著肚子的牛神態是不是又不一樣……能抓住這些神態正是對拉車牛一步步地仔細觀察而得到的。這也是我們要求學生要具備的基本素質。例如,在教學記敘文寫作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從寫觀察日記開始,將生活中遇到的有所觸動的事情或者現象,通過仔細觀察,將其事態發展和變化用文字記錄下來,使其以“影像”的形式在大腦中儲存下來,等寫作文時,將可以用的這些“影像”順手拈來,這樣寫出的作文自然真實豐滿。由此可見,對于寫作而言,生活的體驗是何等的重要,只有自己親身體驗人、事、物的變化,寫出的東西才會有血有肉,才能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二、 要多讀書,多看課外的報紙雜志,了解窗外的世界
學生時代,學生的圈子生活范圍很小,我們需要學生能夠尋找的作文素材又是非常的廣。這不恰恰是矛盾的地方嗎?我們經常看到學生的作文里面,千篇一律的古代勵志故事,毫無新意的名言短句。老師可以在課堂上灌輸文章的章節結構,但是充實其中的內容還是需要學生能夠自由地自我發揮。文似看山不喜平,沒有新意的文章是得不到讀者的青睞的。解決的方法只有一個字“借”。從書刊、電視、網上來探尋、搜集積累作文材料。如果說生活的體驗是真實的感受是最真的,那么我們從書本上了解的東西就是濃縮的精華,可以同我們的生活遭遇產生碰撞的火花。我們看報紙和雜志,了解國家大事,接受時代信息,感受生活發展給我么帶來的生活上的變化,最重要的是,通過信息時代的手段更迅速地了解剛剛發生的事情,帶給我們的思考。比如,上海的“阿大蔥油餅”,自從被一美食節目報道后,吸引了廣大的顧客前來。這無疑是一件好事。然而,又有媒體了解到這家店屬于無證違法經營。樹大招風的“阿大蔥油餅”將執法部門推到一個尷尬的境地:默許這一攤位無證經營,對于其他合法經營的攤主,是不是顯得很不公平;但是,如果取締,又會面臨著群眾的質疑和指責。這一事件的發酵,如果是你,站在不同的立場,你又會有何感想呢?那么,寫下來,就是我們充滿時代氣息的新素材。
積累作文素材的重要性是不可置疑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看課外的報紙雜志,了解窗外的世界,是一種有效的作文素材積累的方法,對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古人常常說“引經據典”,其中“經”“典”就是指的具有歷史價值和說服力的東西。古代教學不像現代的教師進行逐字逐句的解釋,而是讓學生反復閱讀、背誦。我們學習的古代文學作品字里行間,惜字如金,卻又能在字里行間看到作者的良苦用心,這說明多讀書,多了解外面的世界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徑。
三、 我們要學會分析得到的材料,學會加工利用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米便是學生作文的素材。尤其近年來中考作文總是與時事相關聯,比如,2009年成都中考的作文題《心中的風景》,2012年的成都中考作文題《走過每一個拐角》,2016年四川南充中考作文題目《從生活中學會 》,都把時事材料引入到中考作文中。因此平時觀察的東西,觀察生活細節,在電視上、網上搜集到有用的材料,要學會加工利用。有了內容好比是最初的璞,加上雕琢,才能成器。而璞,必須有一塊上好的材料。我們的作文不會是簡單事件的積累,更不是簡單辭藻的修飾。所有的文學素材,都要有一個加工的過程。作文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而不是咿咿呀呀的人云亦云。這就需要我們的同學學會思考問題。比如,前一段時間鬧得很兇的王寶強離婚案,網上的評論多如牛毛。我們可以從學生的角度,以旁觀者的身份來思考這樣的問題,一個演員的離婚大戰何以攪動整個網絡。而同時,我們向往的那些高雅的文學作品和詩歌的作者,為什么會消散在蕓蕓眾里面,甚至我們都無法叫出當代知名作家的作品和名字。比較和思考,就會將思想內容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如果有一天,你需要這樣的內容,信手拈來,觀點耳目一新,何愁筆下不會生輝呢?生活是個萬花筒,要引導學生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用眼、用耳、用心去看、去聽、去感受、去思考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并養成用文字記錄和描繪的習慣。
四、 我們要養成記筆記的習慣
雖然中學生的身心發展還不成熟,生活閱歷還很淺顯,但是他們對生活卻有著自己獨特的感受,如一場失敗的考試經歷,都可以成為其作文素材。因此,面對稍縱即逝的生活感悟、感想,要及時記錄下來。一代偉人毛澤東酷愛讀書,只要讀書必動筆,或者用稿紙書簽和筆記本做摘記,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晚年。在湖南師范大學讀書時,從老師家里借來的《倫理學原理》,讀著讀著,就情不自禁地在上面動筆墨做起了功課,這本約十萬字的書籍,他讀完寫下的批語竟達一萬兩千余字。閱讀是為了吸收。這種筆記式的閱讀,實際上就是一種探究式的閱讀,適宜主動探究為核心的閱讀。我們邊看別人的作品,邊聯系自身的特點,結合自己的見解和知識,同作者進行直接對話。通過發現,點評,勾畫筆記,讓自己的思維能夠留下軌跡,讓自己的情感得到一次釋放,從而獲得一次思想的升華。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的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任何事情只有自己親身經歷了,才會表達得更加的真切感人。中學生在生活學習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有一顆敏感細膩的心,要用自己的眼睛真實地記錄下生活中發生在身邊的每一件事情,每一次生活的感悟,每一次郊游的感受。堅持筆記,筆耕不輟,讓學生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再加上教師的引導,學生就會對作文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就不那么難了。
參考文獻:
[1]何峰.淺談高中作文素材積累方法.《學周刊》,2014.03.
[2]謝艷梅.作文素材積累技巧談.《文學教育》(中),2014.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