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茂斌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是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的較好階段,而在初中學習過程中,學生會真正接觸到作文的相關知識,這與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的有所不同。初中語文作文寫作教學可以讓學生接觸到一些歷史和現代素材以及寫作技巧,從而使其學會如何寫作。目前,我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現狀并不樂觀,教師不能轉變教學觀念,學生的學習和寫作熱情得不到提高,都是阻礙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效果提升的重要原因,本文主要就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進行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研究
學生在初中階段一般都會形成自身的個性,對于作文教學來說,學生的寫作個性能夠幫助其形成獨特的寫作特點,但是就目前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來說,其中存在的問題還是會制約學生的學習效果。新課改中明確提出了對學生進行寫作教學的要求,教師要結合現代學生的自我個性以及現代社會的發展特點,根據新課改的相關要求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從而提升其對語文作文的寫作積極性。
一、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現狀
1. 學生缺乏寫作熱情和積極性
對初中生來說,學習作文是需要以一定的素材累積作為作文基礎的,并且寫作是靠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完成的,具有較強的主觀性,學生就需要具備較高的寫作熱情及積極性。但是目前,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受中考的壓力比較大,幾乎整個初中階段的學習范圍都是限定在課堂上的,其活動范圍一般都比較小,也就沒有較多的機會接觸一些特色鮮明的事物,難以打好寫作基礎。初中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經常都是需要教師對其進行引導的,并且大多的學習內容都是來自語文教材,其中穿插著一些生活經驗以及相關的知識,但是語文寫作是需要結合學生自身的經歷及對各種事物的了解加上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修飾才能完成的,當學生沒有教師的引導進行學習時,就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實踐進行寫作,但是初中生大多缺少實踐的機會,導致其對寫作的熱情不高,從而使得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不高。
2. 學生缺少生活體驗,對寫作素材的應用不準確
雖然目前我國在開展教學改革,但是無論在哪個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是難免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學生一時之間也難以改變學習方式。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都對學生的寫作內容和時間有硬性要求。學生的寫作時間大多為一天,但是部分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臨場接受能力以及對語言的快速應用能力,要求學生在課堂時間內完成一篇作文的寫作,大部分學生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難以交出令人滿意的寫作答卷。初中生的生活經驗不能算少,但是也不能說涵蓋了各種類型,特別是其在學習過程中受到的限制較多,導致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能滿足各種寫作類型的要求。一般初中生在寫作過程中接觸到的寫作類型都與自身的生活經歷有關,但是很多學生的生活經驗并不豐富,教師在給出寫作主題之后又限制寫作時間,導致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對作文題目進行分析以及思考。大多數初中生的寫作素材沒有積累到一定程度,很多都是從語文教材以及初級的寫作素材中了解到的,具有普遍性,比如很多學生在寫作“我最親的人”這類作文的時候,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親,而在對其進行事跡描寫的時候又大多是寫父母親如何照顧生病的自己等較為普遍的內容,在肖像描寫等方面運用的詞句沒有特色,這種對寫作素材的應用不準確的現象較多。
3. 教學手段單一
作為初步接觸語文作文寫作手法和方式的初中生來說,對其進行個性的培養是很重要的,但是大多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過度強調對文章的立意以及標準寫法,導致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得不到體現。初中語文教師大多缺少對學生的個性進行觀察的能力,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的是學生是否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學習,而在學生表現出自身個性的時候,教師又經常對其進行打擊,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來說并沒有實質性的作用。部分初中語文教師的思想比較傳統,不能適應新課改的教學方式,在對學生進行語文作文教學的過程中經常將學生的思維限制在一定的條條框框里,認為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質量。其實限制性的教學手段對學生來說很有可能起到相反的教學效果,其個性不能得到發揮,也就使其思維不能得到拓展,所以說這種單一的教學手段對于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來說并不能起到實質性作用。
二、 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初中語文作文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用正確的方式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培養能夠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由于語文作文的寫作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豐富的素材積累,因此如果學生能夠達到這兩個要求,則能夠養成自主閱讀的能力,從而延伸至自主學習方面。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能夠使得學生適應現代教學改革,其中的部分內容是與學生的綜合學習有直接關系的,教師采取正確的方式對其進行教學能夠使得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三、 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1. 引導學生培養寫作興趣
寫作興趣是學生進行語文寫作的基礎,對于任何一種學習科目來說,只有具有一定程度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專心地對其進行學習及鉆研。語文作文教學作為一種對學生的主觀性要求較高的教學內容,更應該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寫作興趣的培養。教師要結合初中生的學習特點采取生動有趣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在促進學生的寫作興趣的培養的同時,使其養成樂于寫作的習慣,這是實現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基礎。
2. 重視寫作素材的積累
寫作的基礎要求就是能夠對相關的素材進行合理的應用,因此教師就需要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寫作素材的積累。蘇教版初三的語文教材中,就有較多的適合用于寫作的素材,《出師表》這篇課文能夠運用于一些對國家大義的寫作上,《鄒忌諷齊王納諫》則可以用來當成描寫賢明的君主之類的寫作素材。對于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來說,靈活運用寫作素材是寫作的關鍵所在,教師和學生都要重視在課堂以及課外時間對寫作素材的積累,為寫好作文提供基礎,從而使得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得以提升。endprint
3. 將范文當成寫作典范
一般來說,在初步學習語文作文的時候,教師都會給學生提供相關的范文,供學生學習和參考。大部分教師都會從作文書上找出與寫作題材相似的文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其進行學習,這種方式對初中生的作文學習來說的確有所幫助。但是語文教材中的部分課文也是可以被當成范文供學生學習的,《囚綠記》中就有較多優美的詞句,甚至于這篇課文本身的題目表達就完全能夠表現出作者復雜的心情,學生通過對文章內容的學習更加能夠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寫作當時的心情,這種范文的借鑒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實質性效用。
4. 培養學生的寫作個性
寫作個性的培養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來說有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寫作內容進行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最好不要限制其寫作方式以及個性的表達。語文寫作本身就是讓學生通過對自身寫作個性的表達反映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表達出自身的個性,而不是對其作出硬性要求,否則容易降低語文作文教學效率。
5. 加強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
學生在進行寫作的過程中,經常需要在大腦中構造相關的寫作體系,甚至有些寫作內容要求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想象。教師在進行語文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從而達到作文教學的全面要求。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就有需要學生進行想象的課文,《桃花源記》中講述的世外桃源是很多人不曾想象過的,學生可以通過課文描述的內容想象相關的場景,然后將其用具體的文字進行表達,以此培養自身的想象力,這在很多學習科目中都是有所應用和幫助的。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教師應該采取多種手段對其進行教學,從而實現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寫作在語文考試中占分數的比重也比較重,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實際寫作能力以及考試成績,教師都應該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有效策略的探討,學生自身也要培養寫作興趣,在課堂及課外學習過程中積累寫作素材,并且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將其進行合理的運用,形成獨特的寫作個性,從而加強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同時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基礎。
參考文獻:
[1]麥麥提艾力·伊馬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08):332.
[2]朱培林.淺析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學的有效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1):87.
[3]沈風玲.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J].教育導刊,2013,(17):146.
[4]徐文娟.試論如何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J].赤子(上中旬),2015,(06):2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