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騰雁??
摘要:作業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關鍵詞之一。筆者在教學中創新作業設計,設計不同類型的作業,讓作業走進學生預學、共學、固學的過程,從而實現輕負高質,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預學;共學;固學
傳統的作業觀念認為: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學生鞏固、內化知識的一種有效手段,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最佳載體。作業要激活學生的思維,貫穿學生學習的全過程,走向學生課前預學、課堂共學、課后固學的過程。
一、 預學作業
預學作業能很好地對接學生的困惑,幫助教師診斷學情,及時調整教學預設,準確把握“會的不教,不會的重點教”的尺度,實現以學定教。預學作業的設計因年段、文本、學生而異,突出學習的共性與學生的個性。
1. 常規預學作業
不同的年段,學生預學能力的培養有所側重。低年級的語文預學作業把預學習慣的養成放在第一位,讀課文,圈生字,劃詞語,標自然段,為第一課時的學習掃清障礙;中年級可設計預習單,內容包括“我認為難讀難寫的詞語”“我認為難理解的詞語”“我的預習收獲”“我的預習困惑”四大類,預學作業的框架是共性的,但是學生提交的預學作業是個性的,有利于教師把握學情、有的放矢;高年級的預學重視學生對教材整體的把握,既需要搜集資料,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也需要關注文章結構的安排、課文脈絡的梳理。預學作業應根據年段循序漸進地變化,逐步提高學生的預學能力。
2. 個性預學作業
在全體學生按常規齊步走的同時,教師因文而異、因生而異設置個性預學作業。個性預學作業可以指導學生寫預習作文、畫課文思維導圖、按單元整體預習課文等。如四上第三組“走進奇妙的童話世界”單元,課內預學指導課上,老師要求學生默讀本單元的內容并思考:單元導語告訴我們這單元的學習重點是什么?童話中的人物特別有意思?你比較喜歡哪個人物?童話的情節引人入勝,你最喜歡哪一篇?為什么?這單元四篇童話分別想告訴我們什么?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一篇?為了能在本單元學習之后,你也能寫出一篇好童話。你希望老師提供哪些幫助?學生的收獲可以在書上圈劃,也可以用簡短的詞句填寫。教師在課堂上以核心問題的方式引領著學生進行單元內容的全面閱讀與整體把握,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整體把握能力是極有好處的。
二、 共學作業
“講之功有限,習之功無已。”學習的過程,是圍繞教學目標,習得方法與運用方法的過程。導學作業和練能作業是兩種基本形式。
1. 導學作業
導學作業是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針對教學目標,圍繞有關主題,由教師設計的課堂學習方案,是教師上課思路的體現,更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線索。省特級教師施燕紅曾來我校執教《剝豆——讓心靈說話》一課。她設計了課前談話預熱鋪墊、簡潔高效處理課文內容、挖掘文本獨具價值點進行心理描寫解密和學以致用嘗試心理描寫四個板塊。每一個板塊以導學案的方式呈現學生的學習內容,展現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學生的學習梯度,最終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學的每一步都緊扣“學會心理描寫”這一目標,真正讓學生做到了從“讀懂”到“會用”的拔節。
2. 練能作業
課堂共學作業的設計與運用關注學生的需要,扎扎實實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練能作業練在學習的重難點突破時,有助于突破教學的重難點,讓學生學得扎實有效;練能作業練在語言運用時,指向了語文教學的核心價值,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練能作業練在方法體會時,能通過一篇文章的學習,指導一類文章的學習之道。
三、 固學作業
1. 自編作業
我校是寄宿制學校,學生五天在學校學習、生活,兩天回家與家人享受周末時光。為了讓學生既能輕松度過周末又能適度復習一周所學功課,我們的做法是以年級組為單位精心編制家庭作業。作業的內容涉及一周所學的重點、難點。尊重學生的層次差異,設計面向全體學生的鞏固性作業,面向學有余力學生的提高性作業。作業的數量少質量精,控制在一般學生30分鐘左右可以完成的程度。
2. 媒介作業
小學階段是培養朗讀、背誦能力的最佳時期,然而,課堂的教學時間有限,教師難以做到人人、課課的當堂檢測。我們推出了集教學工具、翻轉課堂和互動交流為一體的教學輔助平臺。周末,學生通過錄播系統完成朗讀練習并上傳,教師通過電子作業平臺了解掌握情況。媒介作業通過網絡學習空間、家校連接、家長學堂等項目板塊及互聯網技術的綜合運用,也有效提高了學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擴大了優質資源的覆蓋。
全程化的作業設計,讓作業充滿靈動與活力,讓學習更加扎實高效,讓輕負高質之路更加平坦!
參考文獻:
[1]《讓作業與學生成長更好融合》《中國教育報》2014.07.
[2]《導學案、學案與教案的區別及運用》趙飛君等《小學語文教學》2013.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