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震霞
數學課程標準將教學目標概述為四個方面——知識與技能、數學思維、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這意味著,數學教學不是簡單地讓學生記住數學公式和解題方法,更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按部就班地講解知識點,沒有新穎、高效的教學策略,往往達不到教學目標.下面談談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策略.
一、課前預習的有效性
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有一個重要的前提——作好預習.一方面,教師要作好備課準備;另一方面,學生要提前預習老師接下來要講解的知識點,嘗試掌握和練習.由于高中學習節奏快,學習難度也相對增加,只有四五十分鐘的一堂課,不僅要解決上節課的遺留問題,還要講解新的知識點.這對學習總結能力較低的學生來說,無形中增加了學習壓力,學習效率也會下降.因此,教師要重視課前預習,要求學生預習.
例如,在講“集合”前,我給學生布置了以下預習任務:(1)了解集合的含義及表示?(2)子集、全集、補集有什么不同?(3)交集、并集的含義及如何運用?(4)在預習過程中,有什么問題及疑惑?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表現出的預習效果及掌握程度超乎我的想象.不等我講解“什么叫集合”,幾乎全班學生都能說出概念.在講解Venn圖及數軸時,學生也能很快理解和掌握.通過預習,有些學生反映交集和并集運算方面不是特別理解,使我更好地平衡教學過程中的主次.整節課下來,學生的困難點和疑問點得到解答,學習效率得到提高,課堂氣氛輕松活躍.作好課前預習,能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相對輕松,明確哪個知識點是需要自己著重聽講的.充分的課前準備,能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教師要督促學生預習,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從而主動學習,主動探討.
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包括: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課堂練習的有效性以及課堂評價的有效性.在課堂提問時,教師的提問要有針對性,貼近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經驗.在講知識點后,教師要及時進行針對性練習,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在課堂評價時,教師不要簡單敷衍,以免打消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例如,在講“交集、并集”后,我提出了相關隨堂測試:學校舉辦運動會,咱們班45名同學,其中有12名同學參加排球比賽,20名同學參加田徑比賽,已知兩項比賽都參加的有6名同學,咱們班有多少名同學沒有參加比賽?這樣的題目,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容易理解.我給了學生15分鐘思考時間,之后讓學生舉手說明自己的解法,看誰的方法最簡單快捷.學生踴躍舉手,我隨機挑選了兩名學生講解.最后得出 “共有19名同學沒有參加比賽”的結果.對于學生的講解,我給予肯定和贊賞,同時就他們的不足之處提出改進建議.
在講解知識點后,教師要布置一兩道隨堂測試,一是看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二是看看哪些知識點需要補充.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是要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開拓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二是要根據知識點展開隨堂練習,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避免了課后再花費大量時間來練習鞏固.三是要改變以往評價習慣,不只是簡單的“很好”“正確”.在肯定的同時,要給予改進建議,促使學生不斷進步.
三、課后練習的有效性
首先,課后練習是必要的.通過課后練習,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提高了解題速度.
其次,課后練習要有針對性.比如,每一個知識點或者題目形式布置一兩道習題即可.太多的題目,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甚至出現抄襲行為.
例如,在講 “函數概念及基本初等函數”時,我針對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及一些基本的初等函數每種形式給出一兩道典型性題目,并要求學生在難點問題上自己找更多的課后習題來鞏固練習.這樣,一方面不會占用學生太多自習時間,使學生從題海戰術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讓學生得到有效練習,提高學習效率.
雖然在量上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但是我會讓學生準備“錯題簿”,將自己的錯題積累起來,分析解題思路,過一段時間重新回顧、重新測試,對于一直不能掌握的題型,加強練習.課后練習實質是對課堂知識點的回顧和鞏固.通過課后練習,有利于學生發現自己還沒有掌握的知識,幫助學生及時補漏,提高學習效率.在安排習題時,教師要有針對性,激發學生的探知熱情.
總之,在課前,教師要布預習任務,并督促學生預習.在課中,教師要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同時,注重提問環節,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和建議.在課后,教師要安排練習,使學生溫故而知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