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操作風險是國有商業銀行在工作過程中需規避的一種內生性風險。銀行的內部環境、控制體制、風險管理等因素都可能導致操作風險。因此,如何在銀行的運轉過程當中有效地削弱規避操作風險對于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建設具有戰略性的意義。本文以當下我國商業銀行的運轉現狀為切入點,分析了內控視角下我國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并就如何有效規避商業風險提供了一些可行建議。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內部控制 商業銀行 操作風險 管理
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銀行業體制的優化和國家金融機制的完善,銀行業中的金融安全問題日益突顯,大量惡性案件被暴露于大眾視野之下。這種現狀深化了大眾對于商業銀行操作體系的質疑,卻也加深了大眾對于操作風險的認知。操作風險管理之于商業銀行的意義就猶如法律法規之于國家建設的意義。為防止在商業銀行的運轉過程當中出現“蟲蛀”現象,我國銀行業應就當下商業銀行的發展現狀對銀行操控體系做出一定的調整,以滿足當下商業銀行的發展需要。
二、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簡述
業界的相關學者將操作風險定義為由于錯誤或者不科學的工作程序、人員及系統或外界環境所造成嚴重損失的風險。本文主要從內部控制的角度上探究了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管理辦法。在1995年巴林銀行事件發生之后,操作風險這一概念首次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在之后的金融業中這一概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從我國的銀行業發展歷史來看,2005年3月27日由我國銀監會所發布的《關于加大防范操作風險工作力度的通知》是我國第一條關于銀行操作風險的指引。近年來,隨著我國金融環境的改變,銀行風險的形式變得多種多樣、銀行業所涉及的業務范圍正在擴大、銀行系統也逐漸引入了各種高新技術,復雜的市場環境使得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變得更加難以控制[1]。
三、從內控角度看我國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
(一)內部人員利用職務關系進行欺詐
縱觀眾多的相關金融案件,我們不難發現在這類案件的主要涉案人員大多是商業銀行的內部人員。在這類案件當中,他們利用自身的職務便利進行不正當的操作。這一現象在某種程度上折射出了當下我國銀行業在管理體制方面的漏洞。管理人員所擁有的權力過于集中,當監管工作出現疏漏時,商業銀行的管理人員便容易利用自身職能進行不正當的金融操作。
(二)信貸業務的快速發展加劇了我國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
隨著大眾理財觀念的轉變,信貸業務已成為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類型之一。行業的發展和金融體制的改革促進了我國商業銀行的業務拓展。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之下,為保障商業銀行相關業務的發展,體制內對于信貸業務并沒有加以過多的制約。寬松的市場體制加劇了商業銀行在信貸相關業務上的操作風險。為了完成銀行下達的任務,部分商業銀行內部人員甚至會違反規定而過審部分不合要求的信貸業務申請。
(三)監管制度的漏洞加劇了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
上述的問題中提出,當下商業銀行的管理體制還存在一定的漏洞。行業內部人員可以利用自身的職務便利進行不正當操作?!氨O管不分”的現象更是加劇了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在內部控制的視角下來看,監督人員和管理人員不應該存在職位交叉的情況[2]。當監管人員對于銀行事務具有過高的管理權時,便容易出現不正當的金融操作。
四、如何從內控角度規避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
(一)完善銀行的內部控制體制,創造健康的工作環境
商業銀行的管理層人員應該對工作中的操作風險進行準確的評估,對于容易出現操作風險的環節加以重點防范。除此之外,商業銀行的管理者應該定期對銀行內部的風險容忍度、風險監管效果進行一定的評估,對于不完善之處加以修改,以保證銀行的內部監管制度符合銀行的發展現狀。對于銀行的工作人員,企業要培養其風險意識,使其對工作當中的操作風險具有敏銳的察覺,以有效地避免在工作當中發生操作風險事故。
(二)銀行內部需要加強信息流通
在內部控制角度下來看,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還缺少一套完整科學的管理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的建成有利于操作風險的規避。管理信息系統可將各個體系間的系統串聯起來,使得客戶的信譽度等信貸條件得以通用。例如,當客戶在某一商業銀行的貸款出現未按時還款等惡性情況時,商業銀行所通用的管理信息系統即可對該用戶加以標注,以防止該客戶在貸款未還清的基礎下在進行二次借貸。由此一來,惡性借貸事件便可以得到有效地規避,銀行內部的操作風險也可以得到有效的管理控制。
(三)實施監管分離制度
在上文中提到,監管不分加劇了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因此,在實際的工作過程當中,商業銀行應當貫徹“監管分離”的思想[3]。也就是說,銀行部門的監督者最好是獨立于銀行體系之外的。這樣一來,銀行則與監督者就不存在過于深度的利益關系,監管者便也可以在公正客觀的角度對商業銀行進行嚴格的監督。而對于銀行內部的管理人員而言,銀行企業要注意職權的分化,切不可將過多的職權集中在一人之上。過于集中的職權會導致銀行體系的個人化,這種不科學的管理體制會加深個人對于銀行的影響力,從而使得銀行的操作風險上升。
(四)根據行業現狀優化銀行內部的控制結構
針對當前的行業現狀,銀行因對現有的內部控制結構加以完善。對于銀行的業務管理部門,銀行要建立完善的業務管理、管理監督和風險評估制度。另外,銀行針對應急突發事件制定預備的解決方案,以保證在出現突發事件時銀行仍可以處于正常的運轉當中。銀行的業務戰略的發展規劃應該與當下的市場環境相吻合。且在業務戰略的制定過程當中,銀行管理者需要保證在有操作風險事件發生時,銀行的業務戰略仍具有較高的效能。
五、結語
管理體制的改革對于銀行業的風險管理具有強有力的影響作用。在銀行市場錯綜復雜的今天,制定一套完美的管理體制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與此同時,完全規避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也并非實際可行??偟膩碚f,規避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是一個統籌過程,這一過程并不存在唯一解,只存在最優解。
參考文獻
[1]黃美榕.基于內控視角的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研究——以G銀行為例[J].福建金融,2015(11):41-45.
[2]黃新穎.內部控制視角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完善途[J].財會通訊,2013(05):112-113.
[3]蔡美珠.基于內部控制視角的國有商業銀行信貸業務操作風險及防范[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3):65-66.
作者簡介:韋欣(1975-),女,漢族,陜西西安人,本科,會計師,主要從事銀行內控工作及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