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中霖
摘要: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樂于引導學生互動學習,讓學生在你一言,我一語中挖掘知識內容,學到知識技能,從而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 互動教學
在傳統(tǒng)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一般是以自己的講解為主,使學生發(fā)言的機會比較少,不利于提高教學效果.而在新課程背景下數學教學中,教師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樂于引導學生互動學習,讓學生在你一言,我一語中挖掘知識內容,學到知識技能,從而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引導小組討論,促使學生交流溝通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單純的講解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學生的思維是獨特并且有限的,對于同一問題有著自己的想法.教師要巧妙利用學生的特點,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活動,引導學生互相交流溝通,促使學生互相學習,共同發(fā)展.
例如,在講“平移”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探究:如果將△ABC向右水平3cm,最后的圖形將在什么位置?學生深入思考探究.在學生都有一定的思考后,教師沒有急于公布結果,也沒有立即評價學生的想法,而是引導學生自由結組,在小組內互相交流探討.此時,有一小組的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生1:我總結出平移的性質,平移前后的兩個圖形的大小、形狀都一樣.生2:我畫出一個三角形,并將這個三角形向右平移3cm.在平移的過程中,我找了三個頂點作為特殊的三個點,然后將這三個頂點都向右平移3cm,最后連接起來,畫出了平移后的三角形圖形.生3:如果直接給出兩個平移前后的圖形,你能找到相應的平移距離嗎?……學生積極討論交流,互相發(fā)表各自的想法建議,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開展辯論活動,促使學生有效參與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常常出現思維分歧,而這些分歧就是學生的思維矛盾點.教師要利用學生的這一矛盾點,引導學生開展辯論活動,讓學生盡情辯論探討,并在辯論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深刻認識和理解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講“不等式及其性質”時,在引導學生對不等式的概念意義有了簡單的認識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3<2”是一個不等式嗎?這時,有的學生說不是,有的學生說是,一時之間學生就此爭論不休,整個數學課堂顯得有些混亂.于是,教師大膽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開展自由辯論活動.將學生分成正反兩方.正方觀點:是不等式;反方觀點:不是不等式.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地參與辯論活動.反方:根據我們以往的知識經驗可以知道“3<2”是不正確的.而它都不正確,肯定不是一個不等式.正方:對于是否是不等式,我們只需要看是否滿足不等式的概念,“用不等號表示不相等關系的式子,叫作不等式”,而這一式子就是用一個不等號連接的式子,所以這是一個不等式.……學生在活動中激烈辯論,互相闡述自己的觀點,自然而然地了解到知識的真諦.在辯論過程中,學生無形之中從他人身上學到很多,而且培養(yǎng)了語言表達能力.
三、強化師生互動,構建和諧數學課堂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以問題的形式與學生進行思維上的互動,并在互動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有效引導學生思考,從而構建和諧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的過程,也是師生思維碰撞的過程,使學生無形中得到提高.
例如,在講“完全平方公式”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a+b)2=a2+b2這一等式成立嗎?在經過一定的思考后,學生紛紛給出答案.有的學生說成立,有的學生說不成立,還有的學生說不一定成立.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沒有給出任何評價,而是繼續(xù)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已經學習了多項式乘多項式的計算方法,現在利用所學的這部分知識計算“(a+b)(a+b)=”.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繼續(xù)思考.很快,學生得出最后的結果“a2+2ab+b2”.由此,學生知道了前一問的真正結果.之后,教師給出計算題:(m+n)(m+n)=;(c+d)(c+d)=;(x+y)(x+y)=.同時,教師提出問題:根據計算結果,你能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學生順著老師的思路思考,發(fā)現了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這樣的師生互動,營造了輕松學習氛圍,構建了和諧數學課堂.
總之,學生的發(fā)展需要與他人互動交流合作.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互動學習,使學生在你一言,我一語中理解數學知識,提高綜合能力,從而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黃如銀.新課改下初中數學互動教學的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