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博文+曲笛+賈丹
【摘要】“替課”、“替課族”、“課托兒”近些年來成為高校學生群體間流行的新名詞,替課現象遍布全國高校。“替課”是學校、學生、“商家”等合力催生與滋養的。“它”不僅浪費了教育資源,而且讓圣潔的大學染上了銅臭味。“替課”以提供服務這一功能躋身于商品行列,借助于現代化的信息手段發展成“替課”產業鏈,在讓人可悲可嘆的同時也發人深省。本文擬以經濟學的角度對高校“有償替課”現象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
【關鍵詞】高校 有償替課 經濟學分析
一、引言
近年來大學生逃課現象屢禁不止,部分學生為了應付點名而找人有償替課。在某些高校,“替課族”甚至已經形成小規模的產業。所謂“有償替課”,是指學生自己不上課,但為了保證出勤的次數,花錢找其他學生替自己上課。
筆者以網絡問卷的方式對“有償替課”的現狀進行調研。調研結果顯示,被調研學生中就讀于重點大學的比例為40%,就讀于普通大學的比例為50%,就讀于大專院校的比例為10%,其中有48%為工科專業,52%為文科專業。83%的學生表明自己就讀的學校存在替課,10%的學生并不清楚,只有7%的學生表明自己的學校不存在替課現象。這些人中有25%曾找人替過課。調研結果表明,67%的同學認為導員對替課的同學不會采取懲罰措施,同時替課被授課老師抓到的幾率很小,這導致替課成為一項低風險的工作,從而促進了高校“有償替課”市場的產生和壯大。
二、高校“有償替課”的經濟學分析
高校“有償替課”的經濟學分析就是綜合運用“理性人、投入產出、成本與收益”等經濟學概念和方法對“有償替課”這一現象的產生原因和發生過程進行分析。下面分別假設三種替課的情況,即分別為考研復習、課程枯燥、兼職打工而選擇“有償替課”,并對其進行經濟學分析。
(一)理性人面臨權衡
假設大學生為理性人,即每一個大學生都是自我利益的最佳判斷者,能夠在各種不同的機會面前做出實現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選擇。這個學生必須決定如何分配他的寶貴資源即時間,他可以將全部時間花在課堂聽課上,也可以全部用于考研復習。如果他在復習上多花兩個小時,那么他放棄了原本用于聽課的兩個小時。理性人在進行決策時通常要比較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假設大學生以考研復習為理由,那么當這節課被認為是很枯燥而且自學的效率大于認真聽講時,大學生就很有可能在博弈分析之后選擇“有償替課”。選擇替課的邊際成本為替課費和損失的一節課,邊際收益是大學生得到時間進行考研復習所獲得的知識。調查顯示大學生普遍認為這種決策是值當的,能夠提高效率,也就是說這個決策的邊際收益要大于邊際成本。總之,“有償替課”所獲得收益大于為其所投入的成本是理性人選擇它的根本原因。
(二)投入與產出
投入是進行一項活動的消耗,產出是指進行一項活動所獲得的結果。假設大學生因為不喜歡某門課程的內容而選擇“有償替課”。此時決策的投入為替課費,決策的產出是學生獲得了一節課的可支配時間。從被替課者的角度來看,花費幾十塊的替課費可以不用忍受枯燥的課程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所以他愿意選擇這種個人消費;從替課者的角度看,投入是替課的時間,而產出是自己獲取了固定的替課費用和可能擁有的新的知識,所以他也愿意選擇這份工作。替課雙方都能夠從中收取到或多或少的收益。有需求就會有供給,這也就不難理解“替課”為什么會受到大學生們的偏愛。
(三)成本與收益
成本收益分析是指以貨幣單位為基礎,估算并衡量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假設大學生因為兼職打工而選擇“有償替課”,此時的定額成本是替課的費用,定額收益為兼職的工資,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當工資大于替課費時,大學生便會選擇“有償替課”。但在實際中,選擇“有償替課”所要付出的成本還遠遠不止這些。機會成本是指你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其他東西。大學生因為選擇兼職而放棄的一堂課就是它所要付出的機會成本,而知識又是不可以用價格衡量的。如果因為兼職導致這門課期末成績不及格,學生需繳納的重修費就是其選擇所要付出的隱性成本。不可否認,兼職可能會帶來一些額外收益,例如工作經驗,更多的機會,但筆者認為大學生既然交學費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而放棄了工作賺錢的機會,已經決定了這個選擇的機會成本是很高的。在沉沒成本不可改變的情況下,大學生應該珍惜學習的機會,這樣才能使機會成本降到最低,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
三、高校“有償替課”現象的遏制
(一)增加“有償替課”的直接成本和預算成本
增加“有償替課”行為實施的難度,使其發生要付出的直接成本提高,從而達到控制這一現象的目的。大學可以實施指紋打卡等措施,與點名方式相比,指紋打卡既省時省力,又可以堵住“替課”等“漏洞”。另外,大學要對校內相關社交平臺進行監管,切斷“替課”的網上聯系渠道。
在懲罰一定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提高替課人被懲罰的概率來提高其預算成本。學校和教師應重視替課現象的發展,利用現代化技術等合適的方法加大對“有償替課”現象的查處力度。把替課現象納入到學生的考核機制當中,讓學生不敢“替”、不能“替”、最后不想“替”,從而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完善高校制度建設
從學校管理方面來看,應該制定“嚴進嚴出”的教育制度,用提高淘汰率來促使學生好好學習,使學生真正學到知識。正所謂傾巢之下安有完卵,想要有效的管理大學課堂,就要采用多種方式改善整個校園的學習氛圍。所以大學教師和管理者們應該共同努力,完善教學管理。
從教師教學方面來看,高校教師應積極加強自身素質建設,提高責任感,增強使命感。教師要根據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幾十調整課內容,保證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其次,在教學方法上,要善于利用現代技術教育手段來充實課堂內容,激發與培育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吸引逃課學生自覺返回課堂。
參考文獻
[1]大學生有償替課現象引關注[N].東方教育時報,2013-10-9(06).
[2]李曉兵.犯罪行為的經濟學分析[J].法治與社會,2008(08下):116-117.
[3]曹燦輝.遏止大學生“有償替課”陋習[N].中國教育報,2015-7-3(02).
基金項目:2017年遼寧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710146000276)項目名稱:高校“有償替課”現象的經濟學分析。
作者簡介:鄭博文(1997-),男,遼寧普蘭店人,遼寧科技大學經濟與法律學院,本科學生,研究方向:國際經濟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