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大學生的政治參與具有影響,而政治參與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反作用。本文首先對大學生政治參與對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實效性的作用進行闡述,然后結合實例,提出幾點能夠優化大學生政治參與的主要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政治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普通公民/團體利用各種渠道與方式參與政治生活,且對政府決策造成影響的行為即是政治參與。大學生是政治參與的重要主體,現階段,大學生政治參與的主要途徑為政治投票、政治集會、結社活動、社會實踐等,這些方式可以讓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社會使命感得到樹立和鞏固。
一、大學生政治參與對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實效性的作用
政治參與可以讓大學生與政治環境進行雙向互動,形成互相影響,在政治參與過程中,需要大學生對政治爭論與政治潮流進行關注,而通過政治參與的相關活動,可以讓大學生對政治事件更為敏感,進而增強大學生對于政治的關注熱情,提升自身的政治知識,提升對高校思政教育相關課程的學習熱情。大學生需要具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利用思政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政治情感與政治態度,國家利用相關高校的專門教育,結合明示誘導等多種方法,可以讓學生對于政治體系的關注度得到提升,讓大學生具有一個良好的政治信仰。大學思政教育是政治灌輸的關鍵環節,也是最后的環節,而大學生的思想較為活躍,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很容易受到一些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想的影響,因此,為提升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實效性,就必須要加強大學生的政治參與。
同時,政治參與包含了公民對正義的共享,包含了對社會秩序進行維護的行動,可以讓個體與集體的合作關系進行培養,結合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參與既是普通公民參與政治事務,也是人民群眾、工人階級對國家事務的管理,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漸深入的外部環境下,個人利益受到的關注度大大提升,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如果不能對其進行正確處理,就可能讓社會公共的集體利益受到損失,對于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是不利的,因此,加強大學生的政治參與可以讓大學生的集體意識得到增強,進而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提升,而大學生身為未來的社會主要勞動力,對于我國未來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其中也包含了教育事業,包含了思政教育,也就是說,大學生的政治參與對思政教育實效性的提升作用不僅僅局限于現在,還包含了未來。
二、優化大學生政治參與的主要措施
(一)學校層面
1.增強大學生日常政治信念教育
我國高校需要對大學生的使命感、社會責任感與憂患意識進行培養,大學生需要對國計民生的社會生活領域進行重點關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需要做好學生的人生導師,在課堂教學之外,還需要在生活中了解學生的切身感受與身心特點。
2.優化高校民主管理
高校需要對當前的行政管理體系進行優化,以我國浙江理工大學為例,為提升大學生的政治參與性,就改變了原本管理人員從上到下層層管理的體系,提升了學生會、校團委等學生管理機構的權力地位,且校級領導與院級領導可以和學生代表完成直接對話,對民主管理體系做到了良好優化,鼓勵大學生直接參與區(縣)的人大代表選舉活動,成立學生議事會制度,讓學生管理獲得新的途徑。
3.搭建政治參與實踐平臺
我國高校應該為學生搭建政治參與實踐平臺,為學生創造政治參與的機會,拓展政治參與的途徑,同時,需要對政治教育實踐的育人長效機制予以健全,大學生需要真實參與到政治活動實踐。以我國華中師范大學為例,高校為搭建政治參與實踐平臺,首先從制度上進行了規范,讓其行為模式化,同時,通過和一些國企、事業單位的聯系,在大學生實習過程中融入了政治參與內容,且充分發揮了黨團組織的教育引導作用,讓黨員發揮出模范帶頭作用。
(二)學生層面
為提升政治參與效率,我國當代大學生應該做好兩方面工作:①主動學習政治理論。高校學生需要對政治理論進行主動學習,需要深入了解現有知識與相關政治理論,而在學習過程中,最為主要的渠道就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因此,學生應該對此課程予以足夠重視。在課堂學習不能滿足自身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網絡、書籍等相關媒介來豐富個人政治知識。②堅定自身理想信念。學生需要具有一個堅定的理想信念,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理想可以指引人生方向,而信念決定了事業成敗,對此,當代大學生應該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予以堅定,需要主動向主流政治文化進行靠攏,進而增強自身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與制度自信。
三、結論
綜上所述,大學生政治參與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具有重要影響,對此,需要高校增強大學生日常政治信念教育、優化高校民主管理,并搭建政治參與實踐平臺,同時,學生也應該主動學習政治理論并堅定自身的理想信念,進而優化政治參與,提升思政教育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王璇,馮生.提高高校思政課大班制授課的實效性研究[J/OL].現代交際,2017-06-14.
[2]趙翠翠.略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J/OL].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4-24.
作者簡介:
蔣篁(1986.10—),性別:女,學歷碩士,職稱,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