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倩
摘 要: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很難做到事事如意,難免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與挫折。中職學生作為社會化進程中的社會成員,同樣也會遭受挫折,這不但會影響他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還會影響其身心健康,產生心理障礙。因此,加強對中職學生的挫折教育刻不容緩。本文主要針對中職學生受挫的原因分析和提出相應對策來對中學生挫折教育進行全面的認識,以此來促進中職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學生;挫折;挫折教育
一、 挫折和挫折教育的含義
(一) 挫折的含義
關于挫折的定義,在字典中,“挫折”一詞是指挫敗、阻撓、失意的意思;綜合來說,指個體在一些行為動機的驅使下去從事一些活動時,受到了無法克服的阻礙,產生了目標無法實現、需求得不到滿足時所產生的各種消極情緒:恐懼、抑郁和沮喪。
(二) 挫折教育的含義
挫折教育是當個體在生活和學習等方面受到干擾和阻礙、遇到困難卻又無法克服,引起一種較為持久的、緊張的、無法適應的、消極的情緒反映和體驗時,給予指引和幫助。通過對產生挫折原因的分析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地認識挫折,如何對待挫折,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抗挫折能力,激發他們的潛能,使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從而為他們排除一些阻礙他們健康成長的不利因素。
二、 中職學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中職學生抗挫折力低
現代社會,高品質的生活、優越的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一部分青少年學生面對挫折的能力,他們面對和克服挫折的能力越來越弱。具體表現有:
(一) 學習方面
中職學生學習負擔較重,造成壓力過大。通常因學習問題造成師生之間、父母與子女的關系緊張,很多學生因承受不了過重的壓力而表現出抵抗情緒。不能接受別人的批評教育,一旦面對批評,便覺得失去尊嚴和面子,要么沉默對抗,要么離家出走。特別是考試失利后容易產生消極自卑心理,從而阻礙了自身學習積極性的發展。
(二) 人際方面
中職學生在人際關系方面也愈趨復雜,而且中職學生正值青春期困惑階段,情緒波動往往較大。早戀、逃學、斗毆、反叛等各種現象時有發生。例如遇到人際關系障礙時,不知所措,甚至不會使用正確的方法調節情緒、解決問題,只會消極地煩惱悲傷。有的學生在受挫折后,意志消沉、自怨自艾。甚至還有不少學生把大把時間和精力耗費在穿著打扮等消費方面。
(三) 生活方面
中職學生父母大多不在身邊,在學校住校,很多生活瑣事都要自己獨立處理。有些學生初次離家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低,由此引起強烈的不適應感,甚至產生“戀家情結”,導致學習精力分散,成績難以提高。
三、 中職學生抗挫折力低的原因
以上情形的出現不但與個體性格、遺傳因素、特殊經歷等多方面有關,而且與社會、學校、家庭、個人有著更為密切的關系:
(一) 個人因素
(二) 中職學生抗挫能力弱,心理素質差
抗挫能力過弱是中學生容易受挫的重要原因之一。處于中職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還沒有成熟,全面地分析問題的能力不強。
(三) 個人主觀要求高與客觀條件相矛盾
處于追夢年齡中學生,每個人都渴望優秀、卓越。他們生活在一個物質生活條件較好的社會環境中,對自己、家庭、學校、社會都有很高的期望。個人的主觀要求過高與客觀條件的矛盾是導致挫折感產生的主要原因。
(四) 學校因素
只注重考試成績的教育模式是導致中職學生抗挫折力低的重要原因。由于大環境的影響,導致許多教育工作者只重視學習成績,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五) 家庭因素
1. 家長教育觀念落后,教育方式不當;2. 家庭變故的發生,子女缺乏關愛。
四、 中職學生挫折教育對策
(一) 挫折教育的內容
(二)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挫折觀
要讓學生知道困難和挫折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客觀存在,誰也無法避免。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暢通無阻。
(三) 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挫折是普遍存在的,遭受挫折是人生之必然。
(四) 挫折具有積極的一面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不能只看問題的表面,對待挫折也是這樣。中職學生要對自己充滿信心、積極向上;遇到困難時迎難而上,把困難當成人生的挑戰,勇敢地面對困難的歷練,相信總有一天會戰勝困難,這才是青年人面對挫折的正確方法和心態。
五、 幫助學生合理制定目標
不眼高手低,適度地制定目標,前提應該是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例如主觀條件、客觀環境等條件,這樣才能正確地分析制定目標。
(一) 授以應對挫折的技巧
1. 自我欣賞,自我鼓勵
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鼓起戰勝失敗的勇氣和信心,提高對挫折的適應能力。
2. 有效的發泄方式
很多學生遇到困難不知所措,甚至產生很多消極情緒,這時不應該壓抑和克制,而應該多宣泄多溝通。要學會向親朋好友交流溝通,在親朋好友的傾聽和勸解中消解痛苦,從他人那里獲得力量與支持。
六、 挫折教育的方式
(一) 心理暗示教育
在教育情境上,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將會影響學生的自我評價,而影響學生各方面的行為表現。你希望學生怎么樣,你就把他當作這樣的人來對待,多給其以良性的暗示,他就按照你所希望的方向發展。這就是一種期望效應(expectation),即要求教師要對學生有愛心,同時懂得尊重和欣賞學生的優點。良好的教育期待體現出的是教師對學生的關愛之情。愛是最好的教育,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當學生體會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就會向老師期望的方向努力。 “賞識教育”的成功之處即在于此。
(二) 寓挫折教育于政治課堂之中
無論是在初中階段還是中職階段,政治課堂對中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導向作用。在初中階段,政治學科教學的重點在于情感態度價值觀上,知識構成主要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選擇等內容。那么在初中政治課堂中應該教會學生怎樣樹立自信,克服苦難以及認識挫折。在中職階段,中職學生對自己,對社會有了一定的認識,在哲學部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學習中,矛盾貫穿于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任何事物要一分為二地看待。中職學生應該把挫折當成機遇,勇敢地面對挫折,最終會走向成功。
(三) 發揮榜樣力量
進行榜樣教育重要的環節是收集榜樣素材,這些素材最好是中職學生所知曉的,是學生身邊的人和事。例如,老師給學生講些關于自己所帶歷屆學生中部分學生克服學習挫折,學習成績由差轉優,最終考上名牌大學的榜樣;還有國內外著名歷史人物戰勝挫折的典型事例為榜樣。
總之,挫折教育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細致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協調配合。這需要社會更新教育觀念、學校重視德育、教師端正教育方法等。這樣才能培養出一批勇敢、積極、健康的新一代。
參考文獻:
[1] 孫義農.高中生心理輔導[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
[2] 李海洲,邊和平.挫折教育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3] 許其瑞.中學教育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4] 向守俊,張大均.關于挫折教育挫折的思考[J].天津教科院學報,200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