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嬋
摘 要:我國高校在教育改革過程中,最為重要的舉措就是“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該教育改革舉措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夠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專業性人才,有效解決實際工作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因此卓越工程師教育最為關鍵的環節就是實踐教學。本文在對卓越工程師培養實踐教學環境分析研究中,以給水排水工程作為研究對象,對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方案內容及創新特點進行闡述,完善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教學體系設置,最大程度提高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教育質量,全面落實卓越工程師培養實踐教學。
關鍵詞: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實踐教學
一、 前言
現階段,高校特別是獨立學院在對學生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培養上,教育質量較為低下,所培養出來的人才與社會實際發展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培養高水準工程師,滿足社會對人才類別的需求,已經成為工科類院校發展的主要內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我國按照現階段工科類院校在人才培養上所存在的問題,而提出的新型教育方法。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主要是對學生基本能力進行培養,同時讓學生獲取工程師方面有關證書。按照發達國家教育質量,形成中國特色的工科類院校教育模式,增加院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深度,以工程實際情況作為背景條件,最大程度提高學生工程觀念,為社會經濟建設培養出大量創新型工程師。
二、 卓越工程師實踐教學培養標準
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在卓越工程師培養過程中,要按照國家社會經濟建設需求,滿足現階段社會經濟建設對人才的需要,了解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術,對學生進行專業的技能訓練,對學生創新精神及學習能力進行培養,保證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與社會相適應,拓寬學生視野。按照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教學特征,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培養。
(一) 培養學生水工程系統的思維模式
在對給水排水專業學生進行卓越工程師培養過程中,要使學生對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有關理論知識進行深層次了解,進入到企業內進行實踐鍛煉,有效對排水管道系統與水質工程學等給水排水工程進行規劃設計,合理配置資源,構建給水排水工程知識結構。與此同時,對水工程經濟與有關法律制度知識進行了解,對城市水系統進行設計規劃,提高城市水系統施工創新性。對水工程領域所存在的問題深入了解,提高學生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保證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適應自身工作崗位要求。
(二) 強化企業現場實踐的實習與畢業設計
給水排水工程專業課程在設置上,應該與相關企業緊密結合,增加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形成課程名稱及授課內容完善。通過融合式教學模式,一邊講解理論知識,一邊進行實踐教學,對課程及畢業進行設計,對有關課題進行深入性分析研究,制定工程設計及問題解決方案,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三、 培養方案
(一) 培養方案特點
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在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出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特點,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添加實驗課程及施工實習等等實踐內容。按照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目標,對卓越工程師能力要求進行明確,與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有關企業進行合作,作為卓越工程師實踐教學基地,為企業教學開展提供場所及硬件設置。與此同時,給水排水工程專業還可以聘請工作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到學校進行授課或講座,對學生進行全面指導。實踐教學大約為40周,同時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畢業設計與論文,有效提高學生管理能力及實踐能力。與此同時,給水排水工程專業需要對學生研究能力及創新能力進行重點培養。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可以設置第二課程,學校導師與企業導師一同對學生進行指導,以給水排水工程專業作為媒介,對項目落實深入分析研究。
(二) 實踐教學環節設置
給水排水工程卓越工程師在工程師培養過程中,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包含三方面,分別為基礎實踐教學、專業實踐教學與其他實踐環節。
在基礎實踐教學環節內,主要從四方面開展實踐教學,分別為計算機技術教學、測量實習教學、水分析化學實驗教學與金工實習教學;在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內,主要包括施工學習教學、專業軟件應用與實踐教學、課程設計教學三方面內容;在其他實踐環節內,主要從兩方面開展實踐教學,分別為工科科研訓練與創新能力拓展教學。
四、 培養模式
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在卓越工程師培養實踐環節內,需要采取3+1模式,也就是學生學習3年理論知識,實踐學習1年,其中需要在企業內實踐超過半年。給水排水工程專業需要與校外人才培養基地緊密合作,構建校企聯合培養模式,進而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培養。在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上,需要以學生理論學習作為前提條件,對學生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進行深化。給水排水工程專業一般教育時間為4年,學生在實訓過程中能夠有效完成認知學習與生產實習,全面落實實踐教學環節,對學生創新意識進行培養,靈活應用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形成給水排水工程理論框架,全面對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理論知識進行了解,充分挖掘具有工程師潛質人才,為我國地區經濟建設培養更多卓越工程師。
由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可知,企業學習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學生在企業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效對最先進科學技術及機械設備進行了解,了解企業文化,開展針對性工程師培訓。這就需要學校加強與企業的配合,努力為學生的企業學習提供條件。
五、 企業學習實踐環節
(一) 專業軟件應用與實踐
企業學習主要目的就是對給水排水企業在實際運營過程中經常應用的軟件進行了解,例如天正給排水、鴻業給排水等等。對給水排水工程專業軟件功能及運行環境了解之后,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學生在學習專業軟件時,最好能在企業內部進行,通過現場參觀、集中講解、實際動手等方式落實。
(二) 認識實習
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在進行專業課程教學之前,可以由學校組織帶領學生到工業企業或者施工工地等領域內進行認識實習,主要對給水排水工程專業設計施工與運行管理等內容進行了解,提高學生對專業的感性認知能力,構建給水排水體系框架,增加對給水排水系統及運行特征的了解能力。在進行認識實習過程中,需要將重點放在水系統內容及施工工藝上面,增加對給水排水系統設備了解程度。認識實習需要在企業內落實,采取集中講解或者是操作方式。正常情況下,認識實習課程安排在第3學期內,教學時間大約為2周。endprint
(三) 施工實習
施工實習主要目的就是保證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有效了解給水排水工程施工,例如磚石工程、基礎加固工程、施工排水工程等,增加對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施工方法及標準的了解。施工實習教學重點為市政施工工程及金屬管道安裝。施工實習需要在企業內落實,采取集中講解及簡單操作等方式落實。一般情況下,施工實習設置在第7學期內,實習時間大約為1周。
(四) 生產實習
正常情況下,生產實習主要安排在專業課程教學之后,通過分組形式,讓學生進入到給水排水工程有關企業內,采取跟班生產實習模式,加強對給水排水企業技術管理及運行情況的了解。學生在進行生產實習過程中,需要由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工程師進行指導。同時,還應安排校內指導老師,進而保證學生能夠有效地將理論知識與工程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施工、生產、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生產實習需要在有關企業內落實,通過簡單操作及現場調查方式完成。
六、 結論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主要目的就是為社會經濟建設培養出更多高水準工程師人才,為社會經濟建設提供堅實的人力資源,全面提高我國在國際市場內的競爭力。實踐教學環節在落實過程中,主要對學生動手能力及創新能力進行培養,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建立完善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最大程度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從而培養出更多技術性人才。
參考文獻:
[1]路陽,程敢,張傳祥,馬嬌,邢寶林,張乾,陳俊濤.礦物加工工程卓越工程師培養實踐教學環節機制探索——以河南理工大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5,21:153-155.
[2]趙永任,周云川,陸志炳,羅祥,劉艷慧.卓越工程師培養與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建筑工程類專業為例[J].價值工程,2015,23:150-152.
[3]張建鋒,黃廷林.基于“卓越工程師”目標下的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5:93-96.
[4]黃健.基于“卓越工程師”目標下《水質工程學》實踐教學建設與改革[J].榆林學院學報,2013,02:23-26.
[5]齊晗兵,于忠臣,李芳,崔紅梅,林紅巖.“卓越計劃”體系下給水排水工程教學改革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3,25:139-140.
[6]信昆侖,李樹平,陶濤,鄧慧萍.給水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多維立體化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14,03:36-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