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曉嫻
摘 要:初中學生剛剛經歷了小學生活,進入初中階段開始了全新的學習生活。這一時期的學生生理上進入青春期,心理上對學校和家長都有一定逆反心理,學生生理和心理都沒有完全成熟,這一階段是他們成長的重要時期。初中生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他們健康地成長,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有用之才。我們對于學生德育的教育不能僅限于課堂之中,一個人的道德觀和世界觀的建立不能脫離社會和家庭的影響,人是群體性生物,非常容易受到身邊人的影響,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也是因為人類擁有著道德觀和價值觀,懂得“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初中處于樹立道德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把初中生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
關鍵詞:初中;德育教育;日常生活
人們在漫長的歲月中,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形成了思想道德。一個人如果自己獨立生活,沒有和其他人交往的機會,他就不會形成任何道德觀,只能依靠自己的本能去生活和做事。所以對于初中生德育的培養也貫穿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而不能僅僅依靠教師在課堂上的教育。
一、 初中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內涵
(一) 初中生德育心理的特征
初中學生處于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剛剛離開了小學校園,還沒有太多的學習壓力,他們很容易受到社會和學校中不良風氣的影響。這個時期的學生心理非常脆弱,不經意間就會受到很大影響。這個時候初中生生理上隨時都在發生著變化,而他們的心理成熟程度往往無法趕上生理變化的速度。這個時期的學生間心理也有很大的區別,有的學生心理比較成熟,而有的學生卻又非常幼稚。這個時期大部分的學生通過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已經身邊人或者書籍、影視作品的影響已經形成了初步的道德觀和道德標準,對于事情的善惡有了自己的判斷標準,但是這種標準還不夠堅定,在面對誘惑時學生們很可能無法堅持自己的道德標準。另一方面他們的心理很容易產生波動,非常容易受到周邊人特別是同齡人的影響,很可能隨時改變自己的道德標準,這也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形成完全的是非觀。如果這時初中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就能夠培養起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思想道德標準。
(二) 初中生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內涵
初中生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內涵是指要把德育教育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通過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的影響,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我們傳統的初中德育教育中,一般都是通過課堂上教師的教育來培養學生,這種課堂傳授內容往往比較枯燥,不容易激起學生們的興趣。而且這種教學也脫離了初中學生的生活實際,在課堂學習到的知識無法和他們的日常生活聯系到一起,缺乏實際的指導意義。當學生在生活中遇到需要他們用道德標準來判斷的事情時,他們很可能無法從課堂知識中得到幫助。這時他們可能就會感到疑惑,置疑自己的學習是否真的有用。所以初中生德育教育生活化就是要把德育教育全面地融合到生活中去,把德育教育與學生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聯系起來,使得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接受德育教育。這種教育也會對他們的生活有實際的指導意義,讓學生們指導生活中的對與錯和善與惡,在面對問題時他們也會有正確的判斷標準。
(三) 把德育教育融入生活的意義
從我們現在的德育教育來看,因為沒有融入生活,只能依靠教師在課堂的說教,學生們沒有過真實的經歷,只能依靠他們去想象,這種說教的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把初中生德育教育融入生活是真正的以人為本,使得德育教育圍繞著學生們的生活展開,在生活化的德語教育真正了解什么是正確的道德標準。現階段的初中德育教育面臨著很多的沖擊,電視和社會上經常有一些不正確的價值觀影響著學生們的成長。初中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中國人自古以來都把德看的非常重要,才并不是第一位的,德才是最重要的,我們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德育教育做好才能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真正的有德之人。把德育教育融入生活也可以使得我們的德育教育更有吸引力,通過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學生,而不是依靠課本、課堂和教師的說教,走近學生們的生活,注重和學生生活的實際相結合,解決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困惑。初中生本來就很容易對老師的說教產生逆反心理,他們通常更相信自己看到的,和身邊朋友告訴他們的,所以我們的德育教育也要從這些角度下手,使得學生們真正發自內心地接受德育教育。
二、 把德育教育融入生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 學校不重視德育教育
因為初中學校的教師和領導普遍面臨著中考的壓力,他們對于涉及中考的學科非常重視,而對于德育教育這種學科往往存在著得過且過的心理。因此教師們也存在著混日子的現象,并沒有真正起到教育學生的作用。很多主科教師并不重視德育教育,只在自己的課堂上傳授專業知識,而忽略了德育方面的教育。事實上德育教育應該貫穿著所有的課程,這是每一個教師的責任,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但是現實中的教師往往都忽略了這一點,他們只對自己的專業課負責,重視的是學生們本門功課的成績,基本很少利用自己的課堂加強學生德育教育。這種現象的產生也是因為學校領導對德育教育并不重視,他們看中的是學生的升學率,或者是學生在各種奧賽中能拿到多少名次,因而忽略了德育教育。在他們看來德育教育是可有可無的,只不過是因為國家規定必須開設這門課程,所以才要設置德育課,而且對德育教師的培養也不重視,很少引進先進的觀念和優秀的德育教師。這些都導致了初中階段的德育教育水平不容樂觀。
(二) 未能充分考慮初中生實際情況
初中生德育教育往往忽略了初中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在教育時未能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考慮,學生們往往不喜歡教師的傳授方式。也有一些教師組織了一些創新的教育方式,教育過程非常熱鬧,學生也很興奮,可是最后結果卻是流于表面,學生對于真正需要學的東西沒有記住,只是記住了課堂上的熱鬧。這些現象的出現都是因為德育教育脫離了初中生的實際,而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差別,進入初中的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獨立人格,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這時德育教育就要尊重他們的這些想法,根據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去因材施教。不要試圖把學生按照同一個模板去刻畫,鼓勵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積極引導,使得他們形成正確的道德觀,這個過程可能各有不同,但只要結果是一致的就是正確的,真正實現殊途同歸。endprint
(三) 家庭教育在初中德育教學的缺失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有著很大的影響。現代家庭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四位老人和一對父母圍著孩子轉,都以孩子為中心。在這種情況下,導致一部分初中生目中無人,一切都以自己的喜好為出發點,很少顧及周圍人的感受。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很少重視孩子的德育培養,在家長眼中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優秀的,完美無缺的,長此以往,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容易導致孩子教育的失敗。有很多家長自身的道德水平就不高,亂扔垃圾、隨意插隊、公眾場所抽煙、臟話連篇這種現象都屢見不鮮,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很容易養成很多不良習慣,這樣的父母很難培養出道德水平高尚的孩子。
(四) 社會環境給初中生帶來的不良影響
現代社會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初中生可以從各種渠道得到各種各樣的消息。這其中有正面的資訊,也有負面的資訊,但是初中生對于這些不良影響缺少判別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影響。特別是網絡上有各種網絡游戲、娛樂節目,對初中生影響非常大,如何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道德觀是整個社會的責任。
(五) 初中生德育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我們在德育教育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從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方法要靈活多樣,體現創新性,以學生為本,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學校要加強各學科教師道德素質的培養,在初中各科課程中,從各個角度和一點一滴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時在校園中營造一個良好的道德教育環境。家庭是最重要的學校,家庭和生活對于學生德育教育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學校要對學生家長強調這一點,舉辦家長講座,使得家長為孩子做好榜樣。定期地召開家長會,學校和家庭齊抓共管,一起為孩子的德育教育努力。最后初中生德育教育工作一定要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借助全社會的力量為初中生德育教育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三、 結語
在現在的初中階段,學校往往對德育教育不夠重視,德育課程更多的流于形式,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只依靠初中課堂德育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學校、家長和社會都要重要對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融入所有課程中,家長為孩子起好榜樣作用,社會也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德育培養環境,徹底把初中生德育教育融入日常生活。
參考文獻:
[1]李潤萍.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的嘗試.寧夏教育科研,2010,(04).
[2]謝建華.實施教學生活化策略促進學生知行統一.教育教學論壇,2012,(39).
[3]錢紅娟.積極建構生活化課堂引領學生美好生活.中學教學參考,2012,(36).
[4]蔣一之.“生活化”:德育改革與發展的價值取向[J].教育科學研究,200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