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鶯
摘 要:文章首先梳理了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和要求,并對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學科教學中的應用要點進行分析,并以教學實例分析,探討了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為基于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提供依據。
關鍵詞: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讀寫結合;教學模式
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建立在《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基礎上,對當前高中學科教學的新要求。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更重視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和英語綜合素養的培養,其直接關系到課程建設、學生評價和考試改革方向等內容。如何在高中英語學科教學中,以核心素養培養為方向,應用好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則成為廣大高中英語教學工作者研究和實踐的課題。
一、 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和要求
(一) 語言能力
英語作為一種應用語言,語言能力的培養是重點。高中英語核心素養,要求在英語學科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聽、說、讀、寫等方面能力的培養和表達意義能力的提高。想要實現這一培養目標,就必須強化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訓練,幫助學生形成“語感”,提高學生的語言意識和應用能力。只有讓學生在相應的語境下能夠靈活地應用英語,完成書寫、交流等活動,能夠理解語言所傳遞的意義,并學會如何運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才是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關鍵。
(二) 文化品格
語言和文字是區域性文化的體現。英語作為世界上認同度最高的語言之一,其發展離不開其背景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對外經貿和文化交流活動日益頻繁的背景下,通過英語的學習,養成良好的知識素質、人文素養和行為取向,已經成為現代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方向。文化品格已經成為高中英語核心素養的一部分,要求教師在英語學科教學中,能夠引導學生吸收英語背景文化的精髓,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自尊、自信、自強的品質,具備跨文化溝通和傳播中華文化的能力。
(三) 思維品質
語言不僅是交流工具,也是思維的載體。能夠運用語言進行深度的多元化思維,將直接影響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影響學生的溝通與交流能力。讓學生擁有英語多元思維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學會用英語來進行邏輯思考,是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另一項具體要求。
(四) 學習能力
一門語言的學習是積累的過程。高中作為英語學習的關鍵時期,除了英語基礎知識學習,還要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能力。只有具有英語學習能力,學生在之后的學習和發展中,才能學會如何自主學習英語,才能拓寬英語學習渠道,提升英語學習效率。
通過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的分析,我們發現,閱讀、寫作教學是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渠道。
二、 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應用的要點
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是實現高中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主陣地。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的應用,關鍵是使讀和寫有機地成為英語學習的一部分,最終實現讀寫教學的融合,發揮讀寫融合教學的優勢。筆者對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實踐,認為教師在應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進行英語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 讀寫內容應具有關聯性
為最大化的發揮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優勢,教師就要找到讀寫內容之間的關聯性,從而讓學生在讀中所獲得感悟和體驗能夠在寫中實現有效輸出。讀寫內容之間的關聯性的確定,對教師的教學內容剖析和理解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只有能夠善于剖析教學內容,才能找到閱讀材料和寫作之間的關聯點,并在教學中通過適當的方法抓住關聯點,從而完成讀寫教學的有效結合。
(二) 讀寫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性
為了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更多的詞匯、短語和感悟,在讀寫結合教學設計中,就一定要確保讀寫結合設計目的的明確性。只有讓學生在讀寫結合訓練中,把握閱讀的要點,才能讓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放到相應知識和情感的積累上,當開展寫作訓練時才能夠將知識和情感釋放到寫作中,有效地提高寫作質量。
(三) 讀寫教學要有策略性
為提高學生寫作質量,提高讀寫結合的教學效果,還要注意閱讀材料和寫作內容的延伸性。如果寫作是在原有閱讀材料上的延伸,那么學生寫作積極性會更高。也就是說,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應用,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并通過延伸性寫作,提高學生的寫作熱情和寫作質量。
三、 基于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研究
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教師實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本文以新課標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 1 Using Language:A Sad Love Story為例,設計一堂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實踐課。
(一) 教材內容分析
本單元的中心話題是“節日”,單元各項活動的設計都圍繞著一些中外節日的主題進行。
本課是“語言運用”中讀與寫部分。閱讀內容主要講述發生在情人節的一個傷心的愛情故事。寫作的內容是要求學生根據閱讀文章的內容續寫一個文章結尾。讓學生通過思考寫出自己的思想。
(二) 教學目標
為了實現讀寫結合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這篇文章更好地完成寫作,并通過寫作訓練實現閱讀能力的提高,筆者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設計了如下目標。
1. 要求學生通過閱讀,運用SKIMMING及SCANNING的閱讀策略掌握文本的大意。
2. 要求學生通過閱讀,了解中國傳統的乞巧節與本文西方的情人節的異同點,增強學生文化意識。
3. 要求學生通過閱讀,能掌握本課要點,復述文章內容并續寫文章,促進學生在閱讀和寫作中實現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思維品格及語言表達能力。
(三) 教學重點、難點endprint
1. 能夠正確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能夠對文章的內容要點進行剖析,完善自身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2. 能夠通過合作,完成閱讀任務,以及讀后的復述和續寫活動。
(四) 教學過程
Step 1 Leading-in:Prediction
1. The teacher shows a picture that a man sitting in the coffee bar with roses and chocolate.
Question:Do you know who does the man waiting for?
2. The teacher shows some pictures about Qiqiaojie.
Question:Are there 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se two things?
[設計意圖]:導入部分教師讓學生自己發現探索進而推測文章的大意,通過推測,使學生帶著問題,帶著好奇進入課文內容,并將中國傳統的乞巧節與本文西方的情人節做了對比推測,增加了閱讀的趣味性。
Step 2 While-reading
1. The teacher lets the students to skim the passage and ge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2. The teacher gets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do the T&F exercises.
3. The teacher gets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once more and find out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on the screen.
Questions:
(1) What did Li Fang need?
(2) Why do people want the weather to be fine on Qiqiaojie?
(3) Why was Li Fang so worried at the end of the story?
(4) If you were Hu Jin,what would you do?
[設計意圖]:讀中環節教師設計了三個活動,旨在通過閱讀,幫助學生層層深入地理解文章。在第一個活動中,教師讓學生通過略讀,掌握文章的思路,脈絡,中心大意。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在第二個活動中,教師讓學生通過尋讀,回答判斷題,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在第三個活動中,教師讓學生精讀文章,回答深層次的問題,讓學生開拓思維,各抒己見。在回答問題過程中促進學生對文章信息的整理,提煉和概括的能力,有利于學生在輸入和內化文章內容后用自己的語言組織輸出,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為創造性寫作奠定基礎。
Step 3:Post-reading
Activity 1:Retell the story according to the key words.
Activity 2:Continue to write the story.
Question:What will Hu Jin say when she finds out later that the flowers and chocolate are gone?
Writing:Write an ending to the story in pairs.
[設計意圖]在讀后環節,為了達到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的目標,教師設計了復述課文與續寫兩個活動。復述課文有利于對課文的整體理解和運用,通過對文章復述,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做到了以讀促說。而讀后的續寫是復述課文的延伸,不僅要求學生要掌握課文內容,還要有自己的思考,更是促進了學生的讀寫能力。在續寫訓練中,教師將兩個學生分為一組,討論與編寫故事的結局。不同組的學生根據他們對這篇文章的理解續寫故事的結局。學生思維活躍,結尾有happy ending,也有sad ending,層出不窮,出人意料。教師對學生作品進行鼓勵、評價。教師選出最感人的故事、最意想不到的結尾等作品讓學生展示,做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兩個活動的銜接,增強了學生整理文本信息的能力,同時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本課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通過讀中的引導性問題和讀后的綜合性活動,讓學生帶著興趣自主地學習課文,將課文內容內化重組再輸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培養了邏輯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及創造性思維。通過中國傳統的乞巧節與本文西方的情人節的對比,培養了學生的文化意識。實踐證明,通過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應用,有利于逐步培養學生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提高了高中英語教學質量和效果。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是新課程改革推進以來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其更加重視對學生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的養成。讀寫結合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能夠實現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是一種值得推廣、應用的教學策略與方法。
參考文獻:
[1]謝燕華.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以讀促寫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實踐[J].考試周刊,2016(A0).
[2]劉華秀.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教學實踐研究[J].教育,2016(12):00179-00179.
[3]施麗華,朱旭彬,何小慶.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課程建設和實施——浙江省寧波市效實中學高中英語課程建設的實踐研究[J].英語學習:教師版,201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