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珊珊
摘 要:小學低段體育課中,由于學生的年齡特征、身體條件、心理素質及個性特點等因素的影響,教師很難掌控課堂紀律,落實教學內容。本文通過妙抓課堂常規、巧設教學內容、優化評價方式、滲透規則教育等策略,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低段;課堂紀律;教學策略
小學低段的教學是很多老師都不愿擔任的工作,特別是小學低段的體育課,更是令人頭痛。因為低段學生好奇、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同時,他們任性自我,爭強好勝。每次被批評,都在憤恨“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不會在自己身上找缺點,老去挑他人的刺。所以,如何讓這群“流著魔鬼血液的天使”能夠遵守課堂紀律,乖乖聽你的話,認真上課呢?經過長時間的低段教學實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互動口令,讓習慣成自然
在以“動”為主的體育課堂中,良好的教學常規是組織課堂教學、開展體育活動、確保教學安全的前提,而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不良行為,會對體育教學帶來較大的負面效應。怎樣才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互動口令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抓手,有效的互動口令能使你在課堂上具有掌控力,使學生產生行動力,更能幫你較好地管理課堂。
1. 互動口令在課堂常規中的應用
師:1、2、3——生:靜下來;師:我表揚——生:表揚誰;師:我提醒——生:提醒誰;師:小眼睛——生:看老師;師:小嘴巴;生:不講話等。
2. 互動口令在隊列隊形中的應用
師:全體立正——生:1、2;師:向右看齊——生:看齊;師:向前看——生:嗨;師:稍息——生:嗨;師:跨立——生:嗨;等。
實踐證明,使用這樣互動口令對于小學一年級的課堂來說,無論是在紀律維持上還是在教學效果上,都具有重要作用。因為從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上來講,一年級小朋友擅長動作記憶,口令使用過程中適當配上一些簡單動作,有利于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習慣;90 天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穩定的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地運用,不斷地重復,直到學生形成習慣。但是,互動口令的使用也要適度,并非越多越好,并且要有針對性,否則有可能會影響教學進度。
二、 規則教育,讓課堂更規范
規則的制定是用來約束學生的行為,有句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則這么重要,我們該怎么立才能確保正常體育活動的開展,同時又能通過規則來幫助學生養成自覺遵守的意識與能力,讓規則扎根于學生的思維體系中,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呢?
1. 活用規則
利用體育游戲特有的規則進行滲透再合適不過了,比如,在一個“狼和羊”的游戲里,我圈定一個區域為“草原”,一個區域為“羊窩”,一個區域為“狼窩”,最后規定一個區域為“小河”。在班級里選5個孩子為“小狼”自己則為“大狼”,其他孩子為“小羊”,游戲開始,小羊到草原活動,狼出動抓羊,被羊碰到的孩子在原地,雙手直臂合掌,等待其他小羊來救,救的方式是用手掌碰到他身體。如果狼在抓羊的過程中,羊跑出了草原,那就是掉到了河里,淹死了。馬上停止游戲,退出場外,在場外站著,到第二輪才能夠重新參與游戲。
在這個游戲中,我運用了斯賓塞的“自然后果的懲罰”。即孩子犯了錯誤,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別人不去批評、懲罰,而是用孩子自己的行為所引起的必然反應和不可避免的“自然后果”,直接限制他的自由,使之從中得到不愉快的體驗,甚至得到痛苦,從而迫使其改正過失。從中讓學生明白要遵守規則,不遵守規則將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
2. 巧用規則
合理的規則更有利于教學活動順利有序地開展,那么,在制定規則上要注意什么呢?①規則要具體明確,不能籠統抽象。②規則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具有可行性。③規則要少而精,內容通俗易懂。④通過榜樣示范規則,嚴格地要求學生在體育課課前、課中、課后遵守各項規則。⑤通過賞罰分明強化規則。
三、 游戲教學,讓學生興趣盎然
在小學低段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質,磨煉意志品質,同時體育游戲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的體育活動中來。根據教材的不同,游戲也有所不同。
1. 《走》的教學內容的設計
在一年級《10米直線走》的教學中,我利用學校跑道上的直線,把學生排成四列縱隊,每路縱隊踩一條跑道線,告訴他們,接下來我們要過“獨木橋”,跑道都是湍流的小河,如果沒有走直線,那就會掉到河里被淹。同時,告訴他們在“橋”上走的技巧:要用前腳掌走。這個情境一模擬,學生個個小心翼翼向前走,生怕掉到了“河里”。同時,“獨木橋”還可以用到《30米直線跑》,隊列隊形中等等,都非常的有效。
2. 《跑》的教學內容的設計
跑的游戲就更多了,我們可以采用“叫號追拍”的游戲。首先要把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成員4-5人,分別給他們編號,從1 開始編號,每位同學都記住自己的編號,然后讓各組站到圓圈上指定的位置,老師站在圓圈的中間,每組排成縱隊面向老師,被老師叫到號的同學出列,沿著順時針的方向在圈外進行追逐跑,在追逐的過程中,后面的同學一旦追上前面的同學,只需輕輕拍打其后背即可,然后跑回自己原來的位置,看誰拍到的次數多。
3. 《跳》的教學內容的設計
在跳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將跳的內容融到游戲中,比如在上《分腿跳和弓步跳》時,我用了一個“糖和紙”的游戲,規定了一個區域,選了6個同學分別拿了不同顏色的毛線球作為“糖”,其他學生都是“紙”,“糖”去粘“紙”,“紙”要躲開,如果被“糖”粘到的就要在原地做深蹲的動作,獲得解救需要自由的“紙”用手輕拍到他的身體。從簡單的“糖”跑著追,“紙”跑著逃,到難點的“糖”分腿跳著追,“紙”分腿跳著逃或是“糖”弓步跳著追,“紙”弓步跳著逃等,形式可以多樣,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立“臨時停靠區”等。endprint
4. 其他教學內容的設計
在投擲的教材中可以采取拉橫繩,畫直線,比遠或畫九宮格計分投準,小籃球的教學中采用“球寶寶學走路”的形式進行等。在低段的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利用條件和創造條件,根據學生的心理,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學需求,將教學內容游戲化,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課所安排的運動中,培養他們對體育的興趣,最終養成終身體育意識。
四、 過關評價,讓學生更自覺
教學評價是對學生課堂學習的評價,同時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小學體育課堂的教學過程而言,有效的教學評價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也能夠很好地實現對高效課堂的良好構建。
1. “過關式”教學評價方式
在一年級《廣播體操》的教學中,運用“過關式”教學評價,課前就告訴孩子操作方法,誰通過了老師的“過關考試”就能選擇身體練習項目和內容去自由活動,特別是選擇自己喜歡的器材(滑板、跳跳球、呼啦圈等)練習,他們特別感興趣。在課中,他們就會為了自己喜歡的項目努力練習廣播操,希望能盡快通過考試,然后有自己的時間去“玩”,甚至,有些同學課中通不過的,課后繼續練習。
2. “過關式”教學評價形式
“過關式”評價的形式也可以多樣,根據不同教材,采取不同形式,比如,《廣播體操》《隊列隊形》等動作的復雜和多樣性,可以用排排過關考試形式,《小籃球》等動作單一且具有連續性,可以用小組過關考試的形式,無論是采用哪種形式進行“過關式”教學評價,都能較好地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區分會與不會的學生,同時,還能有更多的時間指導還沒學會的學生;還能激勵孩子,調動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后進生,上課態度如果很認真,偶爾給他過關,讓他也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讓他喜歡上體育。最后學生會將興趣轉化為內驅力,主動練習學習內容。
當然,在課前,必須把本課的教學目的與要求說清楚,并且把握的尺度要恰當,對學生的評價要及時、公正,如過關后分流出讓學生活動的時間要把握牢,在5-10分鐘左右,還有要強調好紀律問題和團結合作的精神等。安全問題也決不能放松,在這種評價方式實施前就要交代清楚,并且在每節課的準備部分就不斷的重復和鞏固,另外,不能影響其他班級上課,必須在指定的范圍內活動,若有要求出范圍活動,都必須先請示老師。最后,歸還器材要及時,在聽到集合的哨聲后,馬上整理器材送到器材室過來集合。如果沒有做到老師提出的要求,就取消自由活動和練習的機會。而且,教師要在開始前嚴厲執行自己提出的要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參考文獻:
[1]高長征.體育課中“濾過式”教學法的探究[J].中國學校體育,2005,(04):18.
[2]高萍.讓評價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驅動力[J].學苑教育,2014,(10):52.
[3]鄒齊.淺談教師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J].未來英才,2015,(04):33.
[4]江志彬.小學低段學生體育課堂不良行為應對策略[J].儷人(教師版),2015,(1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