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波
摘 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已經成為教育教學中的一個焦點。隨著體育2+1的提出,小學體育課作為基礎階段,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關心學習困難的學生更顯重要。本文就自己在教學工作中如何幫助學困生的實踐做一些簡單的交流與探討。
關鍵詞:體育課;關注;學困生
一、 前言
小學體育課作為基礎階段,教學中應更多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要,尤其是關注體育學困生。確保每個學生受益,更是給我們體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遵循教育規律的情況下,在教育的同時應打破統一的模式和傳統的做法和教法,去特別關注這一類學生,幫助他們確立“每個學生都具有成功的潛能”的信念,為孩子一輩子發展著想。
二、 小學體育課學困生產生的原因分析
所謂體育學困生主要是指那些或是由于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或是由于后天培養的失缺,致使其身體形態、運動素質等比較差,因而在體育課程學習中,跟不上進度,完不成學習任務的學生。這些學生從小學階段就由于體育差而產生一些心理障礙,將影響著他們一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小學生產生體育學習困難的原因大概有兩種:1. 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體育能力的好壞與遺傳因素有密切的關系。2. 后天培養的失缺。現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獨生子女,家庭中的“過溺愛”、“過保護”以及“教育不足”都會造成獨生子女個性發展的偏執,對他們正常的學習產生障礙。體育學困生一般意志品質比較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累,需要特別的關注與保護。
二、 應對小學體育課學困生對策分析
1. 調查資料,對癥下藥
教師對學生越了解,就越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為了能更好地幫助學習困難的孩子,每接一個新班的時候,我都會通過各種方法來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將要重點幫助的孩子找出來。首先,我會專門設計一節室內課,通過游戲、有獎問答等有趣的方法來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特長等,抓住重點記錄下來。其次,摸底測試。實踐課中我會對學生跑、跳、投擲、耐力等基本項目進行一次摸底測試并進行登記。最后,我會和班主任經常溝通,了解孩子的家庭情況,將有特殊家庭情況的孩子重點觀察。當然,這些都是關注學習困難孩子的第一步,更多還要在具體的課中進行關注與幫助。
2. 因材施教,特別關注
(1) 關注信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的引導。”教學中我發現無論是什么原因產生的學習困難,只要遇到困難,這些孩子表現的都相當不自信。根據調查,在大致了解了學困生的基本情況后,在教學設計中,我會刻意安排針對這類孩子發揮長處的活動來在課堂中進行,讓孩子們認識到人各有所長,不能以偏概全,以幫助其樹立自信。如對身材矮小的孩子,我就設計鉆圈的障礙游戲,讓他們成為障礙跑比賽的“高手”等。
(2) 關注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小學階段孩子們對體育的興趣是很濃的,尤其是低齡段孩子,無論上什么內容,只要是運動他們就很喜歡。然而,學習困難的孩子,剛開始參加的時候興趣是很濃的,很樂于參與。一旦老師提出一定的要求需要達到時,他們就顯得很緊張、害怕、興趣不高,學習效率就會下降。為此,我一方面注意課堂設計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我會一直陪在孩子身邊,和他們共同面對困難。
(3) 關注技能
在了解體育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后,教師應根據體育學困生的不同情況,幫助他們制定符合實際,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學習目標,采用不同教學方法進行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幫助他們一點一滴地學,幫助他們一點一滴地進步。對他們主要不是要求限制達到什么標準,或趕上什么同學,而主要是實現自我超越。鼓勵他們每節課都有收獲,每星期都有進步,從而逐步達到技能教學的基本要求。例如:在一年級的跳繩教學中,有的孩子由于協調能力差,手腳難以配合,總是不能連續完成,達標就更困難了。課堂中,我會抽出一定的時間將這一批孩子單獨輔導,由于他們相對能力較弱,每節課只定一個目標:第一節課就練搖手臂的動作;第二節課練手腳配合連續跳一到二個;第三節課目標是五到十個等,一直堅持到會跳達標了為止,決不半途而廢。這期間我會始終陪在孩子身邊,不時地給予評價和鼓勵,讓他們更有信心堅持到底。就是這種堅持,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兩年來,我所任教的班級在需達標的項目上全部達標。不得不提的是,個別指導需要教師付出很多的耐心與時間,這就要求教師要真的有愛,教師的關心與愛護,會讓學習困難的孩子內心激起自尊、自強、積極向上的強烈欲望,從思想情感上和教師親近起來。若教師付以真情,長久施愛,從情感上,親近他們,從生活上關懷他們,從心理上理解他們,就會使他們感到教師的可親、可敬、可信,情感上引起共鳴,增強向師性,進而以正常的心態進行體育課的學習。特別指出的是那些由于家庭原因所造成的體育學困生,更應該給予他們父母般的關愛,使他們縮短與其他學生的距離,積極上進。蘇霍姆林斯基的話時刻提醒我們:時刻給予學困生關愛。
另外,教學中我還堅持做到兩個優先:一是課堂練習,輔導優先。教師必須對學困生優先安排輔導。他們掌握動作慢,完成技能動作往往達不到要求,教師不能橫加指責,要耐心、細致地加以講解輔導。二是體育比賽,優先考慮。在體育教學比賽中,體育好的學生,表現出強烈的參賽欲和求勝心,而學困生則“知趣”地退到一邊當觀眾,或者表現出“與我無關”的態度,這時教師則要考慮安排他們參加各項體育教學活動,特別是集體項目更要給予優先的安排,讓他們充分感受到運動會屬于自己,體驗到自身的價值。
(4) 關注交流
孩子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是最真誠的。因此,讓學習較好的孩子去幫助學習困難的孩子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教學中,我經常刻意組織安排學生練習時優化組合,努力營造一種學生之間相互尊重、互相關心、團結友愛的和諧氣氛,激勵他們“比、學、趕、幫、帶”,充分調動周邊積極因素,幫助他們進步。同學之間形成教與學、幫與帶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助于消除他們在教師面前的羞怯與自卑,便于解放思想,投入練習。
(5) 關注評價
教師對于體育學困生的評價也要非常關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過程的評價,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他們完成了什么動作,達到了什么標準等學習結果上。而要重點看他們的學生態度、練習的積極性、付出的種種努力和獲得的微小進步上。在學習同一技能動作或課堂練習時,可以適當降低難度,減輕重量或放慢速度要求,使孩子感到課有所練,練有所獲,使學生獲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體驗。教師適時地、恰當地給予肯定和表揚(激勵性評價),有助于他們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獲得愉快和成功的體驗及新的學習動力。在期末的成績評價時,教師也要充分考慮到學困生的因素,盡量做到評價全面,關注到個性差異。為此,在去年的教學評價時,除了常規的評價外,我又嘗試了特長強項評價與常規評價相結合的評價辦法。同學們可以將課堂學習以外的自身擁有的體育方面的特長提出來,在課堂上經過介紹或展示以后,由同學之間予以評價,最后由教師協調評定。孩子之間無疑是最了解的,在課后調查發現,評價相對較準確。這一評價方式,使更多的素質較弱,成績總是不理想的孩子得到了更多的機會,大大樹立了他們的自信,比單單的測試幾個項目評定出的成績更有說服力。
經過一年來的實踐,本著“一個都不能少的”目標,對于學習困難的孩子我始終“不拋棄、不放棄”。在達標項目上,達標率達98%以上。
總之,教育永遠不要輕言“放棄”,尤其是那些學習困難的孩子。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有義務積極培養“體育學困生”自信心,使他們在體育品德和運動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協調發展;有責任對他們的“個性”心理特征及行為表現進行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材施教。有條件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給他們提供鍛煉和表現的機會,多鼓勵他們樹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教育工作是一個反復的、逐步提高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要抓準時機反復抓,不少學困生都是經過“進步——反復——再進步——再反復——更大的進步”的曲折道路,這需要體育教師付出艱苦的勞動和辛勤的汗水。相信在以后的實踐中,會有更多的同行關注,以及更好地做好這項工作。
參考文獻:
[1]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5.
[2]江仁虎:《新課程體育與健康教與學》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4.
[3]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1.
[4]孟繁華:《賞識你的學生》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