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前
摘 要: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學生的識字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閱讀能力、作文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甚至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因此,在小學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加大識字量,就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而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引導學生在興趣中識字;運用多種實際方法,自主識字。走出課堂,生活中識字;識寫結合,以寫促識,會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識字能力;識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4-082-02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學生的識字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閱讀能力、作文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甚至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因此,在小學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加大識字量,就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
低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如果一味地灌輸,冰冷的漢字很難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那么,就必須想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讓孩子們主動地投入“漢字王國”的懷抱。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我做了一些嘗試。
一、在興趣中識字
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或學習對象的一種力求認可或趨近的傾向。漢字的一些特點,使學生對漢字的掌握有一定的難度。然而實踐證明,促進兒童樂學的基本形式和特點是:“有聲、有色、有形、有情、有境,理寓其中”,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恰恰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例如:我在教學《鳥的樂園》一課時,設計了這樣的課件:首先,出示一片茂密的森林和各種鳥歡快的叫聲,拉近畫面,定格為一只美麗的小鳥,由這只鳥的樣子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漢字“鳥”。孩子們好奇地看著這一系列變化,興趣昂然。這一設計,不僅滲透了“鳥”字的演變過程,也在不知不覺中,將孩子們引領進了“鳥的樂園”。然后,相機出示鳥的名字,用醒目的字體打在實物旁邊。利用多媒體技術,把各種可愛的小鳥展現在學生眼前,把遠處的東西放到了學生面前,世界和空間都縮小了,引起了孩子們感情的共鳴。
此外,為學生創設一種識字的情境,在情境中識字,激活學生的識字情感。我在一節識字課中設計了這樣的情境:在黑板上貼了一棵結滿了桃子的樹,每個桃子上都寫有一個漢字。我對學生們說:“孩子們,猴媽媽生病了,特別難受。你看,樹上的桃子有大又紅多惹人喜愛啊!我們摘幾個送給猴媽媽好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喊到:“好!”“可是,桃樹爺爺剛才對老師說,要摘走桃子可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必須認識桃子上的字,可是有很多字我們不認識怎么辦啊?”孩子們識字的愿望一下子被這個特定的情境調動起來了,帶著迫切的心情學習起本課的生字來。
二、培養學生識字的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授人以漁,可享一生。”對于教者來說,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教給他們學習知識的方法。而學習能力的培養,就要從小抓起。在識字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
1、運用多種識記方法,自主識字。我們所使用的長春版語文教材就特別注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發現識字的方法。我在語文教學中也特別注意到了這一點,意在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總結、積累識字方法,同時使孩子們獲得成功的體驗。通過一年多的教學,我已經和孩子們將識字的方法總結在一起:熟字加偏旁、熟字換偏旁、加一加、減一減、合一合、拆分法、組合法……每學習一個字,我都會不厭其煩地追問:“你是怎么記住這個字的?”實際上,學生們交流識字方法的過程,又是一個鍛煉口語表達的大好契機。例如在教學:“玩”字時,有的學生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住這個字的,熟字“元”加個“王”就是“玩”;有的學生則是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完”將“寶蓋兒”換成“王字旁兒”就是“玩”;還有的學生用合一合的方法:王+元=玩。可以說學無定法,只要學生能學會,學懂,就應該鼓勵他們學習的各種方法。
此外,我還自己摸索出一些識字的方法。如:
(1)形象記憶法。孩子們的想象力極為豐富,他們常常會把一些枯燥的漢字部件想象成一些生活中的事物。因此在識記生字過程中,我還鼓勵他們用形象記憶法。比如:“窗”字,有個孩子就用了形象記憶法:“寶蓋兒”像窗戶上方的窗棱,“八”像拉到兩側的窗簾,中間的“夕”像一個人趴在窗口往外看。雖然,他的比喻未必恰當,但是我想只要學生能說出“所以然”來,就應該保護這種創造力。
(2)故事法。記得在教學“照”字時,有個調皮的男孩子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抗日戰爭時期,有一天,一群日本鬼子到一個村莊掃蕩,村子里的人都躲了起來。氣急敗壞的鬼子舉起軍刀把唯一找到的一頭大肥豬殺了。可是奇怪的很,這頭豬只流了四滴血……聽完他的故事,孩子們都哈哈大笑。其實,我們無需去考證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但妙的是“照”字的各個部件都在這個故事中完全體現了出來。
(3)兒歌記憶法。這種方法識記生字輕松、愉快,便于掌握。例如在學習“青、睛、晴、情、清”幾個易混淆的字時,我借鑒了一首兒歌:河水清清天氣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護莊稼吃害蟲,做了不少好事情。學生很喜歡這首兒歌,在反復誦讀記憶的同時,也區分開了這幾個易混淆的字。
(4)字謎法。即讓學生在猜謎的同時識字。這種方法使學習變得神秘且充滿懸念,是學生較為喜歡的一種方法。在教學中,我也常常運用此法。例如:一個小朋友,進門瞧一瞧,見人就張嘴,等待結果到(問); 有心記不住。(亡); 一口咬掉牛尾巴。(告);日出。(旦);外面四角,里面十角。(園)
(5)歸類法。即在學習生字時,出示幾個共同偏旁的字,讓學生找出共同點,由此分析出這些字都與什么有關。如學習“說”、“話”、“語”、“詩”時,把這幾個字同時出示,學生說出它們的共同點都有“言字旁”之后,我再啟發學生想想帶“言字旁”的字都與什么有關。
(6)字理識字法。我們都知道,漢字最本質的特點就是表意性。“因義賦形”是造字的基本準則。如:我在教學“女”字時,出示一幅跪著的女人畫面。在過去,女人地位低賤,圖中的符號就是“女”字的象形字,后逐漸簡化,寫作今天的“女”;“爪”字的形特別像動物分開的腳趾;“巾”字可以找到毛巾的影子。通過以上分析,孩子們興趣昂然,在想象、聯想的過程中,理解了字形字義,完成了識字任務。
2 、走出課堂,生活中識字。我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認生活中的字。如廣告牌、商標、牌匾、報紙上的字。我還讓學生輪流發作業本,讓他們認識同學名字中的生字等。把認識的這些字積累下來,定期創辦展示臺,開展“識字擂臺”活動。
三、識寫結合,以寫促識
寫字教學是識字教學的關鍵環節。在寫字教學中,我總結出指導寫字的五個步驟:即觀察字形特點,分析部件間比例結構,找關鍵筆畫,給字定位找主筆,書空寫實。
在寫字教學中,我還利用課件講授鉛筆字的基本點畫的運筆過程和起伏變化、結構類型和結構原則(筆畫的避讓、天覆、地載等等)讓學生在直觀教學中,真正體會到運筆的“活而不浮”,收筆的干凈利落。
教學實踐證明,兒童蘊藏著極大的學習潛能,只要教學得法,識字寫字教學的面貌一定會大大改觀。“漢字”,被學者們譽為兒童聯想的“積木”、“七巧板”、開發智力的魔方。我相信,這塊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一定會在我們這里發出更加奪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