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亞兵
摘 要:在初中數學的教學改革過程中,我們特別要學會對我們數學的教學過程的改革,同時我們還要注重在教學方法方面進行改革,不管是哪些方面的不斷改革,最終還是要讓我們的教師注重觀念上的更新與變革,只有如此,我們的數學教學技能才能得以提升,才能從本質上對我們的教學改革有個全新的發展。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教學思路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4-101-01
一、新課改要求
立足于知識經濟與信息化綜合發展的大環境下,原有的基礎教育課程、教育教學方式已難以滿足當代學生及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要求。為此,教育部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并對各學科教育教學作出了明確要求:學科教學要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培養為目標;課程結構要保持均衡性與合理性;要重點關注教學內容的生活性;課程設計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圍繞優化教學、促進發展設置課程評價體系。
二、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思路
1、多媒體的使用,拒絕多多益善
多媒體給課堂增添了活力,但是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多媒體,教師由“一言堂”的灌輸者轉變為點擊鼠標的“放映員”、學生由機械地倉儲轉變為走馬觀花的“觀眾”,知識的呈現隨著幻燈片的轉換不斷閃現,使學生囫圇吞棗不知其味。思維是數學之“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思維的培養,而多多益善的多媒體的使用,剝奪了學生思考的權利和機會。因此,教師要避免多媒體使用的“多多益善”,注重多媒體使用的度和效,否則會出現過而不及的弊端。
例如,在講“等式的基本性質”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之初利用多媒體呈現一個“天平稱物”的情境,天平的兩個盤內分別放著重物a和b,此時天平平衡,讓學生說出a和b的關系(a=b)。這里的多媒體的使用,生動、形象、直觀地再現了平衡和等式的關系,通過繼續在兩個托盤內放重物,減少重物,讓學生理解和體會等式的性質,從而得出a=b時,a+c=b+c、a-c=b-c。利用多媒體呈現問題和練習,節省了課堂教學時間。但是,在講這部分內容時,一位教師將教學目標、教學的導入、等式基本性質的呈現、練習、實踐活動的開展,課堂作業的內容、課堂反饋鞏固練習等都利用多媒體一一呈現出來,使學生對眾多的幻燈片看得眼花繚亂,思維、創新都隨著幻燈片的切換而“隨風飄去”。這樣的多媒體呈現,有些地方有“畫蛇添足”之嫌。多媒體的使用,固然使課堂煥然一新,但是如果不注意度和效,勢必會降低其有效性,所以要拒絕“多多益善”。
2、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引入數學游戲
為了能夠讓我們初中數學教學改革更加富有內涵,我們可以嘗試將數學游戲引入我們的初中數學的課堂,雖然這早已不是一個新的話題,但是它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寓教于樂,還可以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當然,我們如何將數學問題,轉化為數學游戲,這就對我們數學老師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幸好我們現在處在一個網絡時代,當我們不知如何轉化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網絡來搜索和學習,然后再轉化為數學游戲,并將數學游戲引入到我們的課堂,這必將有助于我們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改革。
3、滲透轉化思想,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作為初中數學解題的重要策略之一,轉化思想能夠幫助學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數、式、形”的轉化,進而實現解決問題的簡易化,對于完善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為了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實現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提高,教師必須重視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以實現創新思維和數學意識的培養。例如,在講“二元一次方程”時,在已經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加減消元”和“代入消元”的方式,結合轉化思想將二元一次方程組轉化為一元一次方程來解決。可見,對于復雜的數學問題,轉化是解題關鍵。
4、在初中數學教學改革過程中客觀地評價學生
教學評價是我們初中數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教學環節,當然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們的教學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如何,我們更要學會對我們的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同時我們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評價方式來進行,比如生生評價,師生評價,家長評價等多種方式相交叉,這樣不僅讓我們的評價方式更加全面,同時也讓我們的教學評價更加客觀公正,初中數學教學過程的評價改革,不僅是我們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可以讓我們的初中數學教學改革更加地客觀公正,讓我們的教學評價發揮應有的功效。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們有些數學教師對于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同學,往往不敢單獨和學生進行交流,指出他們在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只是片面的進行表揚,這往往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在指出不足的過程中對他們進行耐心的單獨輔導,讓他們能夠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重視,但是又要讓他們明確自己的不足之處,只有如此,才能讓我們的學生在我們的教學評價過程中不斷地進步。
三、結論
總之,在新課改下,教師應全面認識到數學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創設豐富情境,使學生獲得清晰的數學概念,引導學生從想問到多問,從粗問到細問,幫助學生完善數學認知結構和知識體系,順利銜接新舊知識,最終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李明玉.新課改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方法與實踐[J].學周刊,2016,(31):162-163.
[2] 劉香花.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工作探究[J].學苑教育,2016,(02):89+91.
[3] 焦傳英.新課改下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模式[J].新課程(中學),2016,(03):201.
[4] 劉 蘋.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探討[J].新課程(中),2016,(10):1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