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麟
摘 要:數學是對生活的一種發現和創造,與生活是相生相伴的關系,大多數的數學教學脫離了生活的本真,不利于學生對于數學的理解和認知。要堅持數學教學生活化,通過創造生活化的學習情境,讓數學緊貼生活實際。本文結合自身的執教經驗,對小學數學生活提供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生活;小學數學;走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4-158-01
傳統的數學教育重在對純理論性知識的傳授,將學和用分離開來。教學內容受到教材的限制,滯后于現實生活,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數學教育要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同時,緊密聯系實際,讓學生在生活中探索數學的起源和發展,真正的掌握數學知識。
一、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讓其感受到數學的實際運用
要將數學與生活相結合,要充分的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要知道數學無處不在,我們隨時都在和數學打交道,小到個數計算,大到銀行管理[1]。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對于“除了基本的算術外,其它的內容學了也沒用”的觀念。小學生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會引發求知欲,要抓住這一特點,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感知數學的“存在”,這種聯系的發現,會讓學生更加親近數學。
比如,在數的學習和運算上,老師可以讓學生數數班里有幾名同學、幾張桌子、幾張椅子,然后數數校園花園里有幾種花,幾種顏色,最后數數路上的行人。通過這種由近到遠的引申,讓數學走進生活。
二、創造生活化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實現數學教育生活化,要搭建數學和生活的橋梁,也就是情景教學的目的。小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大都來源于課堂,老師不可能帶著學生去市場體驗生活,這種現狀下,要怎樣實現生活化教學呢?那就是可以將生活搬到課堂。通過創造教學情境,將一些未知、已知、探知及需要解決的矛盾糅合在一起,增加學生的親近感,強化學生的學習欲望[2]。結合所學內容,學生可以進行實際生活演繹。
首先,想象情境。老師可以通過對情境進行語言描述,讓學生自行想象的方式進行。如在認識圖形時,老師可以描述這樣一個故事:自龜兔賽跑后,兔子輸的很不服氣,要求再比一場,烏龜選擇了圓輪子的自行車,兔子選了方輪子的自行車,比賽的結果依然是兔子輸了,問小朋友為什么。并且,聯系到現實生活中車輪的形狀等,加深學生對于圖形的認知。
其次,演繹情境。通過學生自己進行實際演繹,增加學生的感悟,強化認知。如在學習簡單的加減法運算和認識錢幣面值時,可以在課堂上模擬超市購物的場景,將幾樣物品標上價格,方式一:給學生固定的錢數,讓其所購物品與錢幣的面值正好相等,培養計算能力。方式二:給學生物品清單讓其購買,加深對于人民幣面值的認識。
最后,視頻、圖片演繹。結合小學生對于動畫片的喜愛和關注的特點,可以根據課堂內容,選取視頻片段,通過動畫片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也可以結合圖片的方式進行教學,如給學生一個色彩鮮艷的水果樹圖片,讓小學生數一數有幾個蘋果,幾個梨,加深對于數的理解。
三、運用生活化的語言進行教學,讓知識形象化
語言是傳遞信息的橋梁,數學的教學就是將一堆抽象的符號通過數學語言的方式傳遞給學生,結合小學生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的特點,為了讓小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和吸收,教師能否運用恰當的生活語言非常重要。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在保證知識準確性的同時,通過生活化的方式對所授知識進行加工、潤色。
如順口溜的方式,在學習“時針、分針和秒針”時,可以通過“快速奔跑是秒針,個兒高挑身材棒;緩慢走路是時針,個兒矮小身材胖;不高不矮是分針,中等速度是榜樣[3]”這樣的順口溜,加深學生的記憶。
四、讓小學數學知識走進現實生活,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數學是我們學習和勞動中不可或缺的工具[4]。小學數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學習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現實生活中用數學解決簡單問題。這樣不僅能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加強學生的數學意識,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數學學習中,不僅是對課堂內教材的學習,還要將教材與實際相結合。例如,在認識幾何圖形時,可以讓學生找出家里的符合幾何圖形的物件,以此來了解圖形的運用與延伸。在學習面積計算時,不要給出已經的數據,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實際物品的長寬高,加深對于生活中數學的理解。
五、設置生活化游戲,做到寓教于樂
數學長期以來給人的感覺就是嚴謹、認真、嚴肅。這對于處于活潑好動階段的小學生來說是不利的,不僅不會有學習的興趣,甚至還會產生懼怕心理。如何打破數學在小學生心中的印象,改變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非常重要。通過組織生活化游戲這種符合小學生特點的方式來吸引學習的興趣,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如在學習“位置”方面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不同位置拍手的游戲,拍錯的小學生給同學表演才藝等方式,讓小學生在玩鬧中學習到知識。
結語:為了符合現代教育的新趨勢,發揮數學的生活化作用,就必須讓理論聯系實際,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設立數學生活化情境,采用生活化語言,貼近現實,學以致用。只有這樣,才能讓生活更好的融入數學,讓數學更好的為生活服務。
參考文獻:
[1] 馬會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學數學生活化若干問題簡析[J].出國與就業,2011,(16):200-201.
[2] 趙 明.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3(3):110-112.
[3] 張業鴻.挖掘生活素材有效開發小學數學課程資源[J].教育教學論壇,2014,(37):221-222.
[4] 柴利國.小學數學要源于生活用于生活[J].中文信息,2016,(3):194-194,1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