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瀟宇
摘要:本文旨在通過闡述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意義的“家文化”并分析其產生的背景,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提供研究基礎。
關鍵詞:傳統文化;家文化;背景分析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近年來出現的“國學熱”現象引起人們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的討論,而傳統文化范圍廣闊,簡單地討論中國傳統文化是否需要傳承以及如何創新難免過于寬泛,因此,本文旨在通過闡述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意義的“家文化”并分析其產生的背景,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提供研究基礎。
家文化,即以血緣、地緣、親緣關系為基礎而形成的以家族意識為中心的種種制度、行為、觀念和心態,它包括家族結構、家族觀念和家族倫理三大要素,家文化與家庭文化不同,家文化既包括整個大家族系統內部的文化又包括個體的家庭內部的文化,家庭文化則特指個體家庭的文化,家文化也就是家族文化,它包括具體的家庭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文化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首先,從社會組成來看,家族是中國傳統社會家庭的基本組織形式和生活方式,麥嘉湖在《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中記載到,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要比英國人的家庭緊密得多,以家庭作為起始點,這個完全屬于東方的觀念——個人必須把他的個性和自由融入到他的家庭或宗族中——正是從這個起始點出發,被作為社會其余部分的示范實例而加以仿效,如中國政體的原型即是家族;其次,從社會規定出發,以家族的宗族規則為基礎的宗法規定是中國傳統社會的基本規則,瞿同祖在《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中提到,法律的規定和執行與家族倫理密切相關,費孝通也在《鄉土中國》中指出,中國鄉土社會以宗法群體為本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以親屬關系為主軸的網絡關系,是一種差序格局;最后,從道德觀念來說,在中國人的價值系統中,家的意識具有核心價值的作用,如錢穆在《中國文化史導論》中所說,家族是中國文化最主要的柱石,我們幾乎可以說,中國文化全部都從家族觀念上筑起,先有家族觀念然后有人道觀念,先有人道觀念然后有其他的一切。中國人之所以不太看重民族界限與國家疆域,又不太看重另外一個世界的上帝,可以說全由他們看重人道觀念而來,人道觀念的核心是家族而不是個人,此外,如《禮記·大學》里所記載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可以說孔子認為一個管理有方的家庭,就是對如何治國的完美構想。
任何一種社會文化的產生,都是其地理條件、自然環境、歷史衍變及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分析中國傳統文化中家文化的產生背景,應當從對家文化產生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的以上四個要素來進行:第一,家文化產生的地理條件。傳統家族建立的經濟基礎是小農經濟,中國社會兩千年的時間維持在小農經濟的古老狀態,部分源自中國的地理條件,中國的地理條件對早期商品市場發展的不利性比世界其它地區表現得更為明顯,以中國文明本部的黃河流域為例,南北方向沒有天然河道可供通航,商品交換只能通過陸路運輸,高昂的運輸成本使得南北之間不同的產品無法實現有效交換;第二,家文化產生的自然環境。中國尤其是內陸地區自然環境的差異性及自然資源的分布不均導致土地等資源非常緊缺,加之農業時代土地資源的重要性,使得人們必須以家族而不是個人或家庭為單位使用并保存土地,同時考慮到災害性天氣頻繁發生,家族之間只能謹慎而聚集的生活,才可能維持個體和家族的延續;第三,家文化產生的歷史衍變。中國歷史上存在著王朝興衰的周期律,每隔數百年甚至不足百年的時間,就會發生王朝更替,導致社會大動蕩,由于歷史周期性的劇烈變動,使得固守在土地上的家族成員必須嚴格遵從宗法規定,確保能夠得到家族力量的扶持,盡可能地避免受到社會動蕩的影響;第四,家文化產生的外部力量。傳統中國社會中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農耕民族和以畜牧業或其他經濟形式為基礎的游牧民族,以及陸地之外以海洋經濟為基礎的其他民族形成明顯對比,對于外部力量的防范和擔憂使得家族制度不斷強化,家族內部的封閉性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麥嘉湖.中國人的生活方式[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
[2]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3]費孝通.鄉土中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
[5]戴烽.家文化視角下的公共參與[J].廣西社會科學,2008(04).
[6]陳廣亮.自然經濟形塑的華夏民族氣質與社會轉型——近代中國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探微[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07).
[7]黃耀明.試論中國社會工作本土化的“家文化”情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