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譚
摘 要: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45分鐘效率如何,關鍵在于老師如何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揮情況。作為教師,精心搞好課堂教學是主攻方向,多年來,在這方面我做了一些探索,收到明顯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效果
一、 培養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初中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抽象的化學理論,眾多的化學用語,嚴密的計算,以及學科時間短,致使學生心理上產生一定的壓力,學起來有畏難情緒,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直接障礙。因此要打消學生心中的顧慮,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
(一) 加強實驗指導
化學實驗中千變萬化的現象,對學生最有吸引力,也最容易激發學習興趣。但對學生好動、貪玩、好奇心強等特點不注意,引導不得當就會造成上實驗課新奇熱鬧,實驗結束后一無所得,達不到預期目的與效果。為此,上實驗課前,指導學生認真學習實驗目的、步驟,防止實驗時“照方抓藥”,眼忙手亂,延誤時間;實驗中,指導學生規范操作,認真觀察,準確記錄,詳細分析實驗現象;實驗后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報告,環環緊扣,步步抓緊,堅持不懈培養和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 運用形象的比喻
形象生動的語言,恰當的比喻,能使學生出神入化,想象豐富,記憶深刻。在講實驗操作順序時,用形象的比喻加深學生對實驗步驟的印象,學起來有興趣,還便于掌握。
(三) 加強化學用語教學
從上第一節課開始,凡接觸到的物質,都用分子式來表示;凡講到的化學反應,都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出來,并要求學生讀、寫、背。以后各章節教學,凡涉及的物質名稱和化學反應,均用分子式、化學方程式表示,同時,分批把常用的24種元素的名稱、符號教給學生,讓他們反復練習,不斷檢查,使集中的難點分散開來。
二、 充分利用化學實驗激發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由于化學實驗具有新穎、奇特的直觀性、操作性強的特點,而初中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實驗的作用,抓住學生強烈求知的心理,努力創造探索化學奧秘的情景,讓學生聽得有味,看得入神,促使學生去思考去創新。因此教師要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要通過演示實驗,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所要觀察和講解的問題上來。其次,要積極創造條件,為每一個學生提供親自動手實驗的機會。要認真組織好課本規定的學生實驗和選做實驗,切不可圖省事,越俎代庖。要通過學生親自動手這一實驗過程,把學生的好奇心與化學實驗固有的新穎、奇特等特點串接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在理解中實踐,達到在滿足學生好奇心和參與感中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三、 不斷改善師生關系,調動和鞏固學習興趣
化學教學過程和其他學科一樣,既是一個知識、技能的傳授過程,也是師生感情交流的過程。因此,師生關系好壞,感情如何,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都有著重要的影響。特別對中學年齡階段的學生來講,他們對身外事物的認知、認同,往往感性多于理性,對所有學科學習的興趣,也往往摻雜著對教師印象的好壞。因此,有經驗的化學教師,要想調動和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抓好教學過程中每一個“硬”環節,同時也不忽視師生感情培養這一“軟”環節,經常深入到學生當中去,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交流思想,增進感情;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還隨時把握學生興趣的變化。切莫給學生造成“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反正我努力教了,愿學不愿學是你的事”這樣的消極情緒。要采取多種方式,通過多種渠道,千方百計改善師生關系,增進師生感情,不斷調動起學生學好化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四、 關于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
化學基本概念是初中化學基礎知識的部分,正確理解、掌握并運用好基本概念是學生學好化學的基礎。化學知識的根基是概念和原理。如果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不清楚、不準確,那么他們的認識就會越來越模糊,進而造成進一步學習的困難,而靈活運用概念是順利解化學習題的關鍵。分析題義內涵,尋找解題的思路,就得要靈活運用化學基本概念。
(一) 運用概念間的聯系,相互加深理解。
化學概念的形成不是一步實現的,有時需要一個由淺入深的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運用概念間的聯系,通過復習舊概念形成新概念,通過學習新概念加深理解舊概念。如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同一類原子總稱為元素,同種元素,核電荷數相同。這里應提醒學生注意概念中字詞的運用;元素是同種,原子是同類。
(二) 利用實驗,通過實踐引出概念
化學概念的形成過程通常是從生動有趣的化學變化的事實及現象出發,經過分析、綜合等抽象思維的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質而形成的,因此,在教學中盡量應用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綜合,由學生自己明確概念。例如,為使學生形成“化學變化”這個基本概念,教師可演示鎂條燃燒、堿式碳酸銅分解,引導學生觀察實驗前后物質變化的現象現象,使學生從這些現象中,歸納出本質特征——產生新物質,而形成“化學變化”的概念。學生概括出的概念是從實際中得來的,不是憑空想象,理解透徹,記憶深刻。
(三) 揭示事物本質,全面進行論述
在化學教學中要使學生形成一個正確的概念,必須全面闡述概念的內涵,防止片面理解。例如:初中化學中講解“溶解度”概念時,有四個條件缺一不可。一是“在一定溫度下”;二是“溶劑的量必須是100克”;三是“溶液要達到飽和”;四是“溶質以克為單位”。不這樣全面細致的講清楚,要學生達到正確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是不可能的。
(四) 在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中,要注意概念中的定語和關鍵字詞的教學,引導學生對詞句仔細細嚼細品,深刻理解這樣才能準確記憶正確運用。如講解電解質時,就要突出:能夠導電的化合物,而不能把“化合物”說成“物質”。除了全面講清概念的內涵外,說明概念的外延也是不可忽視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