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萍
摘 要:數學在小學的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小學的數學教學越來越重視教學方法及其教學效果,對小學的數學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的數學教師不僅僅要靈活的掌握小學數學的課本內容,還要講究教學方法,不能按照以往的單一的教學方式,要著重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的能力,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高效率的、能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創新思維 教學方法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1-0-01
我國的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改革的主題主要還是圍繞著“創新”來展開[1]。我國的義務教育已經明確提出,經過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學生要掌握最為基本的創新精神以及社會實踐的能力。當前素質教育的核心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的能力,這也是我們當前進行課程改革的依據。因此,我們在小學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樹立新的課程理念,教師應當認真的閱讀小學數學的課程標準,根據這個標準,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來達到當前的教育所需要達到的目標,盡最大的努力來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的能力。
一、教師應當改變以往的、陳舊的教學觀念,給學生營造一個全新的創新氛圍
教育的根本就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在社會上立足,想要在社會上長久的擁有立足之地就必須懂得創新[2]。學生在學校的教育中所學到的不能只是書本上的知識,還應該擁有創新的能力,想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應該從小學開始,小學生不懂的創新,需要教師慢慢的引導,當然前提條件是教師必須具備創新的意識,在教學的過程中著重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的能力和他們實踐的能力。教師應當改變教學模式,創立一套新型的、符合當前教學目標且能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方法,勇于突破當前的桎梏,建立新的符合教學目標的教學原則。
新課程改革最為鮮明的特點就是要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整個數學學習的主人,而數學教師扮演著集體學生的領導者,主要起指導的作用。以往教師都比較在意自己在班級中的威信,以灌輸知識的方式進行書本內容的講解,而學生只能被動的學習教師所講的內容和知識點。在這種教學的大背景下,小學生的思維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愛,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的發言,讓學生能夠充分的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教師針對不同的課堂教學的內容,可以設置一些問題供學生討論,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培養小組成員在討論問題時能夠互相合作的能力,如果問題難度有點大,可以全班同學集體參與討論,在這種氣氛之下,學生可以直言不諱、知無不言,發表自己獨特的觀點和看法,或者是對別人的觀點進行評判,這有助于小學生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
二、教師應當鼓勵小學生對知識產生質疑,引發他們的創新意識
學習的起點在于對知識的疑問,有疑問的時候人才會去尋找答案。小學生的思維一般都是從有疑問開始的。有一句名言是這么說的:“提出問題要比解決問題重要的多”[3]。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養成一種質疑的習慣。教師應該給學生一種正確的思想觀念,那就是不能夠盲目的信任課本都是準確無誤的、盲目的相信教師講的就都是正確的,應該敢于去質疑,然后認真的思考、反復思量,慢慢的驗證自己的疑問。教師也應該著重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力,尤其是小學生變通的能力以及發現解決同類型問題的規律的能力。以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北師大版的面積為例,在教學“不規則的圖形的面積”時,學生會問“以前學過的都是規則的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沒辦法套用,該怎么辦呢?”當然也會有同學說:“能否將其切割呢?”等等,這時候教師可以選擇沉默,然后給學生時間,讓學生自由分組來討論到底該如何求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學生們可以自己動手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小學生的思維是十分積極活躍的且敢于想象,會提出很多中方法來求這個圖形的面積,在學生積極探索之后,教師對學生所給出的結果進行總結,并將所有可行的方法都給學生總結出來。這樣的學習過程及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進而培養小學生的創新及思維的能力。
三、教師可以根據課本內容創立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如果教師在課堂上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和興趣,就一味的傳授數學理論知識,這樣會使得學生對于這節課的態度冷淡,這樣被動的學習學生容易疲累。以北師大版數學中“比較”這節課中的內容為例,教師給學生提供一些正方體模型,讓學生自己搭立體圖形,如何才能夠搭出黑板上呈現的圖形?不同的方位看到的又是什么圖案呢?充分的利用教學用具給學生感官上的刺激,及時的引導學生主動的去探索問題的答案,挖掘他們潛藏的好奇心和想要知道答案的欲望,通過這種教學模式一般會產生更好的教學質量。
四、教師應該盡力發掘創新素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的去改進自己的教學模式來適應當代社會的迅速發展,教師需要對現有的教材靈活應用、創新性的使用,努力尋找出教材中一些具有創造性的素材,慢慢的引導學生,使學生在創新性素材的教學中產生一定的創新意識,訓練小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北師大版數學“元、角、分與小數”這節課中的內容為例,小明總共有5元,一個筆記本2元,一支鉛筆0.2元,小明可以用這5元錢買多少筆記本和鉛筆?這道題的答案有很多種,便于開創學生的發散性的思維,教師可以讓學生研究出所有的解題方案,慢慢的引導學生并訓練小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的能力,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藏的創造力,使得學生的整體的創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進一步提升。
總而言之,在小學生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還需要奮斗很長的路,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基本目標中,教師應該多方位、多層次的來培養小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是一盞指路明燈,還需要學生自身進行努力。當然作為一名祖國培養的、合格的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的進行學習,特別是教師自身的教學觀念的學習,在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之后才會不斷的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加強小學生數學基礎課程知識的教學,這樣才能夠培養富有創造力的小學生。
參考文獻
[1]謝學娟. 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 科學時代, 2013(4).
[2]袁紅梅. 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 新課程學習:上, 2014(3).
[3]郭愛英.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 青年文學家, 2013(36):82-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