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蒙曰益
摘要:創新思維是一種高級的腦力創造活動,隨著體育課程改革趨勢的不斷發展,現代體育教學必須賦予這種創新思維,加強課程的彈性化,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而要培養這種創新思維,就必須從學生、老師、教學模式等方面入手大膽進行革新,才能打好創新與實踐的主力戰場,使教與學達到事半功倍的突破性效果。
關鍵詞:體育教學 興趣 多樣化 創新思維
要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必須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講究方法的靈活性。如果教學總是從確定的前提出發,經過確定的過程,得出確定的結論,造成學生思維的直線性,不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妨礙了學生思維品質的優化。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盡量少講,使教學內容保持一定的思維價值,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掌握創新的方法。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學生認知和興趣的需求不斷提高,對于素質體育教學的要求也有一定的提升。傳統體育教學重在老師教,學生被動的模仿動作去學,而素質體育教學要求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去實施體育教學中的創新,通過各種體育活動去培養學生創造學習的能力。要真正體現現代體育課堂教學中創新教育的應用,體育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相輔相成的一個整體,而教師創造性地教能帶動學生創造性地學,要處理好這兩者的關系,必須讓創造性思維在體育教學中“活”起來。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如何貫徹落實學生的創新思維,我認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重視體育教師自身的意識培養
體育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導者,是創新教育的主要參與者和實踐者,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而要給學生“半桶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必須先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和創新意識的人。一個循規蹈矩、步人后塵,不研究學生創新機理的教師,不可能去超越常規教學模式,更不可能大膽地、獨特新穎地去創設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教學模式。他本身就不會創新,指導他行動的思想總是處于被奴役狀態,被課本教材中的思想框條束縛,這樣的教師別人想不到的他永遠也想不出來,他只能當一個“知識技能的傳播者”。因此,體育教師必須加快信息化進程,不斷地進行繼續教育的學習,不斷地接受新的專業、理論和相關的教育,不斷地探索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教學方法,注重體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樣,教師才能把最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傳授給學生,才能讓學生的創新思維“活”起來。
二、自編游戲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常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最好”一詞體現了興趣是教學的關鍵因素,也就是說,老師傳授得再好,學生沒興趣去學也是徒勞無功的。只要學生有了興趣的意識,他們的行動就受到意識的左右。針對這一問題,我在體育教學中,正確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時,也深入調查學生對上體育課的興趣情況。調查結果表明部分學生對上體育課缺乏興趣。主要原因如下:不知道學體育有什么用處;吃不了苦、怕運動等。對于學生的種種理由,作為體育老師的我首先要著力引發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讓他們懂得體育的真正概念、體育學科的多功能性(強身健體、愉悅身心、提高智力、培養頑強意志)等方面的體育知識,讓學生從心理上、精神上去認知體育的奧妙之處,讓學生從根本上去認識“生命在于運動”的意義內涵。
我注重利用競爭激勵式進行教學,如在體育課上,可以根據青少年具有“好勝心強”、“好表現”、“不服輸”,勇于進取等心理特點,根據實際情況營造競爭環境,充分發揮學生個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例如在短跑教學中,采用男女讓距離追逐跑練習,對于成績較優異的學生給予鼓勵、表揚、樹信心等,讓他們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從而啟蒙創新思維,培養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讓學生由變被動練習為主動練習,變厭學為樂學,從而提高了練習的密度和強度。
同時,作為體育教師,要教會學生自編游戲的方法。學生需要游戲活動,渴望掌握更多的游戲方法。根據教材師生一起學習《自編體育游戲》一文,重點要求學生掌握活動方法的構思過程:參加人數 → 達到目的 → 活動形式 → 勝負規則 → 場地、器材、時間 → 裁判安排 ,然后訓練"在籃球場,用海綿球自編最喜歡的游戲"。
經過思考、構思、選擇等理性活動,學生創編了地滾海綿球、投遠比賽、擊中目標、手球比賽、足球比賽、投籃比多等等。因此,在興趣的基礎上才能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和體育能力。
三、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潛能,并且希望自己的潛能得以實現,這就需要學生學會學習。傳統體育教學模式是以學生學會什么動作技術為出發點設計的,它束縛了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和利用,忽略了遠期教學效果的最佳獲得。新課程理念下我們追求的體育教學模式則以教會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為出發點,最終達到由“教”到“不教”,由“學會”到“會學”這一目標發展。 在“快樂足球”中米盧提出了:單純性的競技體育也可以快快樂樂地訓練、快快樂樂地比賽拼殺。米盧利用此理念激發了國家足球運動員的內在激情,從而實現了中國隊進世界杯的夢想。而我們的中小學體育何嘗不可呢?傳統的體育教學注重傳授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那種純粹為了學習某項動作或提高身體素質而教學的思想觀念,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吃力,打從心里對體育課失去興趣,失去信心。新課程標準下的快樂體育教學,應該要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因為只有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滿足他們的學習愿望,才能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
四、學會優化組合
一種創新活動可能派生出另一創新活動來,創新和創新之間可能有一種技術技能互補的關系。更大范圍來講,一項活動創新可能導致另一項活動創新。教師教會學生各種技能技術,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程度選擇組合。例如花樣跳繩、花樣毽拍、木捧+海綿球=棒球等。
總而言之,創新是民族的靈魂,是國家發展的動力,創新和實踐是體育的又一重要特征。從根本上說:“體育就是在創新和實踐中發展的,沒有創新和實踐就沒有體育,因此,體育教學中的創新,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意識,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挖掘學生的創造性淺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因材施教,綜合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讓素質教育下的體育教學和創新思維同步進行。
參考文獻
[1]柳斌 《創新教育實施指南》 中學體育網 2003
[2]張山 《新課程標準下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的發展研究》 北京教育 2000 08
[3]周登嵩 《學校體育學》 人民體育出版社 2004